武学道艺发微 ——论东方文化之显豁

武学道艺发微 ——论东方文化之显豁

论文摘要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万千修身术,它们或昙花一现,或绵绵流淌;或偏居一隅而孤芳自赏,或铺展开来而庸俗化,等等,不一而足。惟武学一脉,自近代因道艺彰显以来,打破了时空之束缚,融道术为一体。习练者既可以娱手舞足蹈之乐,又可以从中感受道之弥漫气息,道艺之主要功用孙禄堂先生言:习此艺者,非欲以艺胜人也,致使仁人养其浩然之气,志之所期,力足赴职,如是而已。但是,此主旨在近现代以来并没有被作为主流来阐释,甚至屡屡被牵入歧途。伤痕最深处在于建国以后,把武学纳入到体育的范畴中,半个多世纪以来,其弊端愈来愈明显,学者亦多有察觉1,2,3,但是,鲜有认识到其弊端之根源在于武学与体育非是今天之包容与被包容关系,甚至,作为武学完备形态之道艺,一如伍绍祖言:“它有许多的内涵,超过了一般的体育概念。它与西方体育处于不同的层次。武术应属于高层次的科学,高于一般的体育”4。在形而上之层面上,道艺的内涵要比体育之内涵丰富得多,此源于二者之依附的文化母体之体系略有差异。东方文化是知行合一之体系,其中天人合一,物我一体是一个真实的呈现5,是含阴阳为一之圆融文化体系,故,道艺亦是主客不分,虚实一体,道术交融为一之修身术。而西方文化在近现代几百年以来,特别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愈发呈现出精神和肉体分割为二的趋势,遂,天人两暌,物我不融,在此理念下的体育健身运动,大多处于形而下之器面层次,鲜有影响到精神或灵魂之深处,常此以往,难免出现如今天体育界之道德流失现象,并以此影响到武学之规范6。本论文试图从东方文化之衍承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对照的角度,阐发武林前贤遗旨,揭示武学之深层次所蕴含,并尝试打通道术之间的一隔(第三章论述),从而为天人合一、阴阳不二之东方圆融文化体系寻一立脚点(第五章论述),此一立脚点若得以牢固,东方文化则如梁漱溟先生所言:“儒、道、佛三家之学均贵践履实修,各有其当真解决的实在问题,非徒口耳三寸之间的事,不掌握此点,不足以言三家之学”。再依此反观道艺,则如任海先生所言,武学是东方文化的一个缩影,亦是天赐奇葩。故,对于道艺,我们应如周敦颐先生之赏莲观,固不可“亵玩”为体育之技术,它的生发以及发展,如熊晓正言7,自有其本然之规律,我们应以孟圣之“拔苗助长”为警训,以及遵循老子之“治大国如烹小鲜”之格言来视待武学的进展。“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这不仅是对待道艺之格局,东方文化其他成熟体系亦应如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道论
  • 1.2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2.1 文化的分与合
  • 1.2.2 捍卫民族文化为时代所需
  • 1.2.3 国粹现状
  • 1.2.4 道艺之岌岌乎殆哉之危状
  • 1.2.5 道艺绽放之途径
  • 1.3 概念的辨析及界定
  • 1.3.1 东方文化研究之概念界定应兼顾东方文化之特征
  • 1.3.2 本论文所涉及概念界定
  • 1.3.3 本论文所涉及已有概念辨析
  • 1.3.4 本论文中频繁出现的关键词释义
  • 1.4 武学研究现状概述
  • 1.4.1 承载主体概况
  • 1.4.2 研究内容概述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资料法
  • 1.5.2 社会调查和专家访谈法
  • 1.5.3 实修体悟法
  • 1.6 本论文论据采用以及论证方式之说明
  • 1.6.1 论据说明
  • 1.6.2 论证方式说明
  • 第二章 道艺之缘起
  • 2.1 东方文化生发之源泉
  • 2.1.1 由圆和直线折射出的哲学意义
  • 2.1.2 真我之文化
  • 2.1.3 真我文化于东方大地展现之形态
  • 2.1.4 真我文化之和谐为太极
  • 2.2 承上启下,上通下达的中医文化体系
  • 2.2.1 中医文化之由来
  • 2.2.2 生生不息,万物流转在阴阳五行
  • 2.2.3 中医文化体系在真我文化之中流砥柱之榖用
  • 2.3 渡水复渡水,看花又看花,春风十里路,不觉到君家。----道艺与中医文化体系契合之过程
  • 2.3.1 回眸一笑百媚生----明劲的现代阐释
  • 2.3.2 息论
  • 2.3.3 劲、息、气一体论
  • 2.4 罗惟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神明论
  • 2.4.1 心论
  • 2.4.2 “陆判”之现代诠释
  • 第三章 道艺之道术一统及内外特征
  • 3.1 道艺之显豁
  • 3.1.1 人生哲学之基础
  • 3.1.2 镜清啐啄
  • 3.1.3 应是池塘无限草,春来夜夜梦中生--论道艺心传之可能
  • 3.2 道艺形而下之技术特色与东方文化框架之暗洽
  • 3.2.1 骨之一者,脊也
  • 3.2.2 道艺之外圆内通
  • 3.3 道艺之形而上特色
  • 3.3.1 终极本体论
  • 3.3.2 “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论人体之太极状态
  • 3.3.3 道艺形而上之显豁
  • 第四章 武学领域今天之颓靡及异化
  • 4.1 近现代东西方文化现状概述
  • 4.1.1 西方文化今天之僵滞
  • 4.1.2 东方文化在近代所处“夹板”之境地及艰难的自我回归
  • 4.1.3 哲人其萎乎
  • 4.2 武学之异化
  • 4.2.1 东方武学与西方体育之关系
  • 4.2.2 近现代武学异化之历程
  • 4.2.3 武学异化之具体像状剖析
  • 4.2.4 道艺文化因异化而丧失
  • 4.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4.3.1 以中为体,并兼西用
  • 4.3.2 先继承,后发展
  • 4.3.3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第五章 重振道艺为今天所需
  • 5.1 道艺之熏陶对于国防的重要意义
  • 5.1.1 士气对于国防的重要意义
  • 5.1.2 今日之尚武重在文武兼备
  • 5.1.3 与国一体之观念教育应从儿少抓起
  • 5.2 东方文化之道尊德贵
  • 5.2.1 修德之必需
  • 5.2.2 德之本原及其异变
  • 5.2.3 道缺德流之根因
  • 5.2.4 德艺双馨
  • 5.3 道艺对于中医之绽放之继续意义
  • 5.3.1 云在青天水在瓶---论劈拳与体呼吸
  • 5.3.2 桃在仙翁旧苑旁,暖烟晴霭扑人香---论道艺之内劲与节气之感应
  • 5.3.3 剑气贯虹――论剑道修炼与太阳经络
  • 5.3.4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论形意拳内功“虎豹雷音
  • 5.4 道艺是东方文化的第三种载体
  • 5.4.1 文化载体之条件
  • 5.4.2 道艺之象形
  • 5.4.3 道艺之达意
  • 第六章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 6.1 结论
  • 6.1.1 道
  • 6.1.2 真我文化
  • 6.1.3 中医文化体系
  • 6.1.4 道艺
  • 6.2 建议
  • 6.2.1 拔苗助长不可取
  • 6.2.2 治大国如烹小鲜
  • 7. 参考文献
  • 8. 附件
  • 9. 致谢
  • 10. 羞涩苔生(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武学道艺发微 ——论东方文化之显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