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论坛中的非理性表达及引导

论网络论坛中的非理性表达及引导

论文摘要

网络论坛是网络上自由言论的空间,是网络舆论的主要栖息地。近年来,网络论坛在社会突发事件、热点事件的舆论形成和舆论引导等方面都发挥了超强威力。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论坛带来了言论自由的同时,也造成了信息流动的无序和混乱。相当一部分网民正滥用网络给予言论自由的便利条件,在论坛中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将网络论坛变成了情绪宣泄、造谣、甚至人身攻击的工具,论坛中经常弥漫着冲动的谩骂、叫嚣和挑衅,致使论坛中的表达呈现出非理性色彩。这不仅破坏了网络论坛交往环境,也降低了网络论坛的舆论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扰乱社会秩序,诱发社会危机。文章主要借用新闻学、传播学和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网络论坛中的非理性表达进行研究分析。第一章从整体上对网络论坛进行界定、归纳网络论坛的特点、阐释网络论坛的功能。第二章在论述非理性和非理性表达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和归纳网络论坛中非理性表达的表现形式,即情绪宣泄、群体极化、言语暴力、谣言四起和的碎片化的信息。第三章全面探析网络论坛中非理性表达产生的原因,指出造成网络论坛非理性表达既有网民的心理因素,网络论坛自身管理方面的因素,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现实因素。第四章寻求网络论坛非理性表达的引导、规范和监管策略:网络论坛应加强自身的建设和管理,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增强互动,政府部门应重视网络舆论,坚持信息公开,增强网络规范化的管理和引导,培养公民的媒介素养,促使网络论坛有序、健康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3 研究框架
  • 0.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章 网络论坛概述
  • 1.1 网络论坛的界定
  • 1.1.1 网络论坛的定义
  • 1.1.2 网络论坛的分类
  • 1.1.3 网络论坛的发展
  • 1.2 网络论坛的特点
  • 1.2.1 开放性
  • 1.2.2 互动性
  • 1.2.3 匿名性
  • 1.3 网络论坛的功能
  • 1.3.1 舆论监督的重地
  • 1.3.2 自由表达的空间
  • 第2章 网络论坛中的非理性表达现象
  • 2.1 非理性及非理性表达
  • 2.2 非理性表达在网络论坛中的表现
  • 2.2.1 情绪宣泄
  • 2.2.2 群体极化
  • 2.2.3 言语“暴力”
  • 2.2.4 谣言四起
  • 2.2.5 信息的碎片化
  • 第3章 网络论坛中的非理性表达产生的原因分析
  • 3.1 网络论坛媒介自身因素
  • 3.1.1 “把关人”角色弱化
  • 3.1.2 匿名造成的不负责任
  • 3.2 网民心理因素
  • 3.2.1 从众心理
  • 3.2.2 叛逆心理
  • 3.2.3 猜忌心理
  • 3.2.4 刻板效应
  • 3.3 社会现实因素
  • 3.3.1 社会矛盾加剧,引发社会不满情绪
  • 3.3.2 体制内表达渠道不畅通
  • 第4章 网络论坛中非理性表达的引导和规范
  • 4.1 网络论坛加强自身建设和规范
  • 4.1.1 主动进行“议程设置”
  • 4.1.2 培养论坛的“意见领袖”
  • 4.1.3 强化“把关人”角色
  • 4.2 增强网络论坛与传统媒体互动
  • 4.2.1 传统媒体从网络论坛中发现选题
  • 4.2.2 网络论坛转载传统媒体的信息
  • 4.2.3 网络论坛和传统媒体共鸣
  • 4.3 政府部门积极应对网络舆论
  • 4.3.1 重视网络舆论,坚持信息公开
  • 4.3.2 与网民平等协商
  • 4.3.3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 4.4 培养公众的媒介素养
  • 4.4.1 以批判态度解读网络信息
  • 4.4.2 对自己的表达负责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建构中的解构:理性与非理性的契约[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05)
    • [2].理性与非理性内在关系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9)
    • [3].非理性妄断(组诗)[J]. 诗歌月刊 2018(08)
    • [4].理性控制非理性——西方传统人文法律文化[J]. 长江丛刊 2016(32)
    • [5].灵魂本来就没有名字[J]. 青年文学家 2016(33)
    • [6].理性公民的非理性维度[J]. 伦理与文明 2017(00)
    • [7].丑的“非理性”特征[J]. 大众文艺 2019(21)
    • [8].当代青年非理性政治参与的原因及消解[J]. 社会科学文摘 2016(04)
    • [9].爱国行为的理性和非理性[J]. 语文学刊 2014(10)
    • [10].向蚁群学习[J]. 科学大众(中学生) 2011(03)
    • [11].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及其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 [12].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思想发展的分合演进[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9(06)
    • [13].民间非理性行为管理控制的路径研究[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6(20)
    • [14].嫉妒别人不如提高自己[J]. 高中生 2017(27)
    • [15].理性与非理性选择在经济活动中的耦合——基于经济学与社会学的思考[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11)
    • [16].非理性信念研究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7].人之存在的困顿与复杂——“理性”与“非理性”之解构[J]. 河南社会科学 2015(02)
    • [18].教育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精神[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02)
    • [19].“豪华联欢”并非理性选择[J]. 青年教师 2012(01)
    • [20].论社会转型期视阈下人的理性与非理性契合[J]. 济宁学院学报 2009(02)
    • [21].从经济视角看房价的非理性上涨[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16)
    • [22].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局部价格非理性变化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04)
    • [23].大学生非理性网络宣泄分析和应对[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19)
    • [24].从名人微博论战看网络讨论的非理性表达现象[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2)
    • [25].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非理性向度[J]. 甘肃理论学刊 2011(04)
    • [26].消费者选择的非理性及情绪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11(20)
    • [27].余华早期先锋小说对世界非理性的揭示[J]. 理论界 2008(02)
    • [28].《维纳斯》中维纳斯的非理性实质[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29].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房价非理性上涨的反思——兼论上海房价上涨问题的应对策略[J]. 现代城市 2017(01)
    • [30].谈网络非理性言论[J]. 青年记者 2016(17)

    标签:;  ;  ;  

    论网络论坛中的非理性表达及引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