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因素分析

影响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因素分析

沙菲

(长春市中医院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时间(20min、30min)及温度(50℃、55℃)对中药熏洗治疗膝OA的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自愿入选的173例患者对比了口服壮骨关节丸(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组及中药熏洗组的疗效,分析了影响中药熏洗临床疗效的因素,为提高疗效提供科学依据。结果55℃与20min组总有效率92.85%,50℃与20min组总有效率85.71%,50℃与30min组总有效率85.71%,55℃与30min组总有效率75.00%;55℃与20min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组,各组间疗效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口服壮骨关节丸组;55℃、20min的熏洗组疗效最佳。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壮骨关节丸中药熏洗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128-02

1.临床资料

2013年~2014年两年间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骨伤科门诊及疗区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126例,其中有173例患者同意参加此次研究,占全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15.36%;其中口服壮骨关节丸治疗61例,占总参加试验患者的35.26%,中药熏洗治疗112例,占总参加试验患者的64.74%。

2.研究方法

2.1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如下:

①以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初起多见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膝关节痛在就诊的前一个月内≥14天。

②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年龄≥40岁的中老年人。

③膝关节周围有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④X线片示膝关节骨端边缘有骨赘形成,后期有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有囊性变及骨质硬化,骨赘脱落入关节腔可成游离体。

⑤膝关节晨僵≤30分钟。

具备①④或①②③⑤即可诊断为膝OA。

2.2分组方法将入选的膝OA患者,进行熏洗治疗的患者按熏洗治疗的温度与时间建立试验组,口服壮骨关节丸治疗的患者建立对照组,口服壮骨关节丸(每次6g,每日早、晚餐后口服,口服治疗14天)。在进行治疗前后,患者填写womac表格,得出评分用来判断疗效,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数据库进行分析。

2.3评价方法

此次研究利用膝关节womac表格,收集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评分,依此判断中药熏洗的治疗效果。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疗效评定标准,分临床控制、临床显效、临床有效、临床临床无效四级;具体如下:①临床控制:治疗前后womac积分减少超过90%;②临床显效:治疗前后womac积分减少超过80%,但不足90%;③临床有效:治疗前后womac积分减少超过60%,但不足80%;④临床临床无效:治疗前后womac积分减少不足60%。

3.治疗结果

3.1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3.1.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试验组,女80例,占77.43%,男32例,占28.57%;对照组,女44例,占73.13%,男17例,占27.87%,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1.2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进行分析,试验组,40~50岁50例,占44.64%,50~60岁30例,占26.79%,60岁以上32例,占28.57%;对照组,40~50岁24例,占39.34%,50~60岁20例,占32.79%,60岁以上17例,占27.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1.3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woma总分的对比情况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膝womac总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womac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womac总分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3.1.4两组疗效对比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临床控制6例,占5.36%,显效87例,占77.68%,有效19例,占16.96%;对照组,临床控制13例,占21.31%,显效42例,占68.85%,有效5例,占8.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3.2分析试验组内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3.2.1熏洗温度

试验组内,温度为50℃的患者56例,临床控制3例,占5.36%,显效44例,占78.57%,有效9例,占16.07%;温度为55℃的患者56例,临床控制4例,占7.14%,显效43例,占76.79%,有效10例,占17.86%;不同的熏洗温度进行治疗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2熏洗时间

试验组内,时间为30min共56例,临床控制3例,占5.36%,显效45例,占80.36%,有效8例,占14.29%;时间为20min共56例,临床控制3例,占5.36%,显效42例,占75.0%,有效11例,占19.64%;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3熏洗温度和时间组合

此次研究中,熏洗温度分别为50、55℃,熏洗时间分别为20、30min;根据熏洗时间与温度分为四组,50℃与20min组,临床控制2例,占7.14%,显效22例,占78.57%,有效4例,占14.29%,总有效率85.71%;50℃与30min组,临床控制1例,占3.57%,显效23例,占82.14%,有效4例,占14.29%,总有效率85.71%;55℃与20min组,临床控制2例,占7.14%,显效24例,占85.71%,有效2例,占7.14%,总有效率92.85%;55℃与30min组,临床控制1例,占3.57%,显效20例,占71.43%,有效7例,占25.0%,总有效率75.00%;各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20min治疗组疗效较其他组为优。

4.讨论

中药熏洗治疗时药物的蒸汽要有一定温度作用于治疗部位,过低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会降低,而过高容易引起烫伤;药物蒸汽作用治疗部位需要一定时间,以利于药物的透入及热量的传导,如果时间太短,治疗部位与药物蒸汽无法达到温度平衡,作用效果不佳,如果治疗时间太长,一是容易引起烫伤,二是药物蒸汽长时间接触皮肤,易引起皮肤过敏,三是治疗时间太长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在单独以熏洗时间与熏洗温度为研究条件,其治疗条件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与熏洗时间与熏洗温度相差较少,故造成治疗效果相差不多;但以熏洗时间(20、30min)与熏洗温度(50、55℃)分条件为四个治疗组进行研究时,熏洗温度为55℃、熏洗时间为20min的治疗组疗效与其他治疗组疗效较好,其与各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膝OA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皮肤较青壮年人的要薄,中药熏洗治疗时其温度更容易传导至机体内部,较高的熏洗温度可使治疗部位温度相对较高,能更好的改善治疗部位的血液循环,从提高疗效,熏洗20分钟既可达很好的达到熏洗蒸汽与治疗部位的温度平衡,又避免了高温蒸汽长时间作用局部的副作用,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杰.王诗忠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现状[J].中外医疗2012(21).

[2]乔伟平.李慧英.汪利合牵引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2例[J].中医研究2011(12).

[3]李金义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07).

标签:;  ;  ;  

影响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