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沉积物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土壤/沉积物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土壤/沉积物污染的状况日趋严重。就污染的种类、污染的范围以及对生物有机体的危害,有机污染排在所有污染的首位。本文就土壤/沉积物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选用污染最广泛、具有代表性的2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定性定量地研究不同地区土壤的吸附特性,通过系统分析检测土壤自身物理特性,深入研究了土壤自身特性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规律。主要结论如下:土样颗粒分布与吸附行为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有机碳总量foc和CEC与吸附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foc和CEC存在较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为CEC = 5.4563(foc) + 5.6051,R2 = 0.8921。石英砂和高岭土对目标污染物TCE和苯基本不存在吸附作用,或吸附作用极弱,不易体现。有机碳含量对土样吸附能力影响较大。3种高有机碳含量土样TCE和苯的吸附线均为线性,R2依次为0.97380.9910、0.92030.9967;3组低有机碳含量土样对TCE和苯的吸附在高浓度时吸附浓度增加缓慢,非线性明显,吸附方程用Langmuir式拟合相关性较好,R2依次为0.89820.9426、0.92280.9902。有机碳的聚合形式对TCE的吸附影响较小,对苯的吸附影响较大。一级土样和二级土样有机碳标准化后,对于TCE,logKoc均在2.086±0.168~2.274±0.169;对于苯,logKoc(一级土样)2.791±0.113~3.455±0.292,logKoc(二级土样)1.848±0.142~2.026±0.142。对于苯,含有“黑碳粒子”的低聚碳,表现出对苯更强的吸附能力。土壤总有机碳对TCE的吸附量,等于低聚碳和高聚碳吸附量之和。吸附实验体系中,苯吸附率在0.1%~80%,TCE吸附率在30%~70%;苯的液相存留率在0.1%~80%,TCE的液相存留率在30%~60%;苯的挥发率近1/5,TCE挥发率约1/3。

论文目录

  • 第1章 绪言
  • 1.1 土壤/沉积物有机污染概述
  • 1.2 有机污染的危害
  • 1.3 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 1.4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沉积物的吸附行为
  • 1.4.1 吸附概念
  • 1.4.2 吸附动力学
  • 1.4.3 土壤/沉积物有机质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
  • 1.4.4 土壤/沉积物吸附有机污染物的模型
  • 1.4.4.1 线性分配模型
  • 1.4.4.2 非线性分配模型
  • 1.4.4.3 多端元反应模型
  • 1.4.4.4 双模式吸附模型
  • 1.5 土壤/沉积物吸附有机污染物研究的新任务
  • 1.6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的依据及目的和意义
  • 1.6.1 论文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 1.6.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 论文拟完成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7.1 论文拟完成的内容
  • 1.7.2 论文主要技术路线
  • 第2章 样品采集与实验精度保证
  • 2.1 引言
  • 2.2 土样的制备与物理性质
  • 2.2.1 土样的采集与制备
  • 2.2.2 土样物理化学性质
  • 2.3 实验精度保证
  • 2.3.1 实验方法精度保证
  • 2.3.2 目标污染物溶液配制
  • 2.3.3 样品测试
  • 第3章 土壤对有机污染物TCE 的吸附特性
  • 3.1 引言
  • 3.2 确定吸附平衡时间试验
  • 3.2.1 快速吸附速率的测定
  • 3.2.2 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
  • 3.3.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3.3 确定吸附等温线吸附试验
  • 3.3.1 6 种一级土样的吸附等温线测定
  • 3.3.2 数据分析方法
  • 3.3.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3.4 土壤有机碳成分含量对吸附影响的平衡吸附试验
  • 3.4.1 3 组6 种土样对TCE 的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 3.4.2 数据分析方法
  • 3.4.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3.5 吸附实验过程中 TCE 归宿行为的量化分析
  • 3.5.1 TCE 归宿行为的量化试验
  • 3.5.2 数据分析方法
  • 3.5.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3.6 小结
  • 第4章 土壤对有机污染物苯的吸附特性
  • 4.1 引言
  • 4.2 确定吸附平衡时间试验
  • 4.2.1 快速吸附速率的测定
  • 4.2.2 数据分析和质量控制
  • 4.3 确定吸附等温线吸附试验
  • 4.3.1 6 种一级土样的吸附等温线测定
  • 4.3.2 数据分析方法
  • 4.3.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4.4 土壤有机碳成分含量对吸附影响的平衡吸附试验
  • 4.4.1 3 组6 种土样对苯的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 4.4.2 数据分析方法
  • 4.4.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4.5 吸附实验过程中苯归宿行为的量化分析
  • 4.5.1 苯吸附行为的量化实验
  • 4.5.2 数据分析方法
  • 4.5.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4.6 小结
  • 第5章 土壤/沉积物性质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行为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土样物理性质分析及有机碳量化实验
  • 5.2.1 土样粒度分析
  • 5.2.2 土壤有机碳的成分和含量分析
  • 5.2.3 土壤矿物成分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
  • 5.2.4 土壤有机碳自身特性对吸附行为的量化实验
  • 5.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1 土样颗粒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 5.3.2 土壤理化性质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 5.3.3 土壤矿物成分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特征分析
  • 5.3.4 土壤有机碳成分和含量对吸附作用的量化分析
  • 5.3.5 吸附机理探讨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研究特色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藏羊卓雍错沉积物沉积速率的测定[J]. 地球与环境 2020(02)
    • [2].黄海麻坑群沉积物磷的保存与转化及环境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4)
    • [3].珠江口海域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释放特征研究[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3)
    • [4].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对老化贝类养殖沉积物的生物修复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04)
    • [5].盐度影响沉积物抗侵蚀性的环形水槽试验研究[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03)
    • [6].岗南水库沉积物间隙水有色溶解有机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差异分析[J]. 环境科学 2020(06)
    • [7].江汉平原沉积物中磷酸盐与砷的竞争吸附机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8].酸性矿山排水影响的水库沉积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04)
    • [9].沉积物—水界面水流通量研究之渗流仪直接测量法回顾与进展[J]. 地质论评 2019(S1)
    • [10].全球俯冲沉积物组分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08)
    • [11].砷在昂曲沉积物中吸附解吸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9)
    • [12].动水条件下沉积物-水界面微生物与铬的相互作用机理[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07)
    • [13].污染沉积物原位和异位修复方法概述[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19)
    • [14].唑草酮在水-沉积物系统中的残留分析[J]. 农药 2016(12)
    • [15].滇池不同湖区沉积物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环境科学 2016(12)
    • [16].土壤/沉积物吸附抗生素的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台州学院学报 2016(06)
    • [17].不同生长期水生植物对湿地沉积物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 [18].基于逸度方法的辽东湾海水-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扩散行为[J]. 环境科学研究 2017(10)
    • [19].白洋淀养殖区春季沉积物垂向微生物群落特征及驱动因素[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5)
    • [20].象山港海水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和来源研究[J]. 海洋环境科学 2020(04)
    • [21].基于脂肪酸探究青虾扰动作用对沉积物中有机质降解的影响[J]. 淡水渔业 2020(03)
    • [22].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前后沉积物对大型溞的毒性变化监测与评价[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0(04)
    • [23].城市化对甘肃省牛谷河沉积物氮磷分布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0(01)
    • [24].基于微量分析的沉积物-水界面磷铁相关性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25].多重组合扰动对沉积物微界面环境的影响[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6(04)
    • [26].鄂东南云中湖近50a沉积物微量元素记录[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02)
    • [27].沉积物-水界面氮的源解析和硝化反硝化[J]. 环境科学 2017(04)
    • [28].沉积物修复技术现状与展望[J]. 甘肃科技 2017(06)
    • [29].不同形态磷对沉积物-水界面浮游植物增殖及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7(05)
    • [30].阿哈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磷、铁、硫高分辨率空间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 2017(07)

    标签:;  ;  ;  ;  ;  

    土壤/沉积物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