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炳松史学研究

何炳松史学研究

论文摘要

何炳松是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较有影响的史学家,他率先将美国的鲁滨逊“新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向国人做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同时他又结合中国传统的史学理论,对西方史学学科理论进行译介和阐释,从而形成了自己较有特色的史学思想。而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努力把新史学的史学主张运用到教学的实践及教科书的编写中,为中国新史学的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论文试图结合何炳松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史学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并结合何炳松的史学思想、史学理论和教育思想及实践,从总体上来分析、探讨其在新史学建设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本文的基本框架建立在上述考虑之上,全文除导言外,共分三章:第一章何炳松生平简介。本章力图通过对何炳松的生平、经历的梳理来了解其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这是正确认识何炳松史学思想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只有对何炳松个人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清晰地了解,才能更深入认识其史学思想。第二章何炳松史学思想的内涵。本章结合史料及其相关著作,具体分析何炳松的史学思想内涵,着重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一、历史本体论二、历史认识论三、历史方法论四、历史价值论。第三章何炳松与中国新史学建设。首先分析中国新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新史学概念。其次从何炳松对西方史学的译介、其本人的著述及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对其在中国新史学建设的贡献力求做一客观、全面的评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构架
  • 第一章 何炳松生平简介
  • 一、聪颖少年深受传统文化浸润
  • 二、负笈美国奠定学术基础
  • 三、回国任教积极传播新史学
  • 四、任职商务迎事业第二高峰
  • 五、执掌暨大呕心沥血献身教育
  • 第二章 何炳松史学思想的内涵
  • 第一节 历史本体论
  • 第二节 历史价值论
  • 第三节 历史认识论
  • 第四节 历史方法论
  • 第三章 何炳松与中国新史学建设
  • 第一节 适应时代要求积极译介西方史学理论
  • 第二节 践行新史学主张推动中国新史学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何炳麟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探析[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06)
    • [2].何炳钦作品[J]. 陶瓷研究 2018(04)
    • [3].何炳武作品欣赏[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5(07)
    • [4].中華書局书讯[J]. 文史知识 2017(10)
    • [5].何炳彦作品[J]. 石油政工研究 2013(05)
    • [6].对话:从民族到国家[J]. 知识分子论丛 2014(01)
    • [7].错位的“新史学”:何炳松学术路向辨析[J]. 文史哲 2020(04)
    • [8].“史学泰斗”何炳棣的多面人生[J]. 文史天地 2017(05)
    • [9].何炳松的史学思想[J]. 劳动保障世界 2017(29)
    • [10].浅议何炳松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1].何炳棣:爱非议同行的史学泰斗[J]. 文史参考 2012(14)
    • [12].何炳:执意争回一个“厂”字[J].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08(12)
    • [13].近几十年来何炳松史学研究概述[J]. 黑龙江史志 2013(23)
    • [14].溢美之词何炳棣[J]. 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3(03)
    • [15].论现象学视野下何炳松出版观及启示[J]. 中国出版 2014(02)
    • [16].学者的个性与时代的特性——读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J]. 社会科学论坛 2010(08)
    • [17].何炳松史学思想的再认识[J]. 历史教学问题 2014(04)
    • [18].“浙东学派”与民国新史学:何炳松“浙东学派”论之旨趣[J]. 学术研究 2017(04)
    • [19].聆听何炳棣[J]. 江南 2012(06)
    • [20].庆贺何炳棣先生九十华诞[J]. 农业考古 2008(01)
    • [21].清华校史钩沉(之六) 何炳棣:读史阅世,天真烂漫[J]. 社会科学论坛 2018(04)
    • [22].何炳棣:读史阅世九十年[J]. 北方人(悦读) 2013(01)
    • [23].论何炳松的史学研究及其史学思想特色[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S1)
    • [24].何炳松的考试观及其现实启示[J]. 教书育人 2008(09)
    • [25].何炳棣捍卫汉化[J]. 东方养生 2012(09)
    • [26].何炳光:环资司司长参加2014中国节能环保高峰论坛并作主旨发言[J]. 广西节能 2014(03)
    • [27].何炳松历史教学思想探析[J]. 教育评论 2010(05)
    • [28].何炳松的史学方法[J]. 社科纵横 2017(06)
    • [29].“新清史”论争:从何炳棣、罗友枝论战说起[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30].感念何炳棣先生[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3(00)

    标签:;  ;  ;  ;  

    何炳松史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