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曾春林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曾春林

青州市水利建筑总公司山东省262500

摘要:随着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也逐渐将眼光放到了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上。由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不可忽视的效益,所以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危害;效益分析;治理措施

一、小流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

小流域中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轻中度的水力侵蚀,土壤侵蚀的方式是以面蚀的方式范围逐渐扩大,并且主要为片蚀和细沟状侵蚀,由于长时间受到了地形、降水以及人为因素等多个因素的综合性作用,逐渐形成大量沟壑。水土流失会对流域内的自然生态景观造成严重的破坏,并且其长时间的侵蚀所形成的沟壑也对地貌造成严重侵蚀,进而对机耕作业产生负面影响,大大降低土地的整体利用率,制约着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再加上降雨相对比较集中,并且容易出现大暴雨,土壤母质黏重,蓄渗迟缓,导致大量的径流直接顺坡冲刷下来,出现超渗产流,很容易出现跑水与跑肥现象。小流域本身的地势较为起伏,坡耕地的植被缺乏一定程度的保护,上游坡面江水径流未能及时实现蓄滞入渗。在遇到了大雨和暴雨的时候,坡水很容易下泄,泥沙混杂在一起,对道路、桥涵等产生严重的破坏,并且还能淤塞水利工程,对下游的农业生产以及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将导致生态系统本身的自我平衡机制受到损害,生态调节功能失衡,并且容易出现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水土流失保持小流域治理最明显的成效就是经济效益,各地结合本地的地方特色,注重发挥区域优势,大胆发展,促进当地工业和农业的共同发展。

2、生态效益

自从实施了水土保持项目后,小流域的治理效果也日渐显现出来,水资源得到了保护,水污染程度也降到了最低水平,土地资源也得到了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改善,从而增加了土壤的渗透力,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许多以前的水土流失、飞沙走石的恶劣现象已经消失,坡耕地也实现了退耕还林还草,已经到处呈现出一片盎然生机的景象。

3、社会效益

通过对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流域治理措施的优化布设,特别是生产用地和生态的整治,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适应市场经营要求。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也逐步提高,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提高了环境容量,缓解了人地矛盾,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加快,促进社会进步。同时由于沟道治理工程的合理配置,减轻了洪涝灾害,减轻了下游泥沙的危害及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三、流失综合治理措施

根据该小流域的状况,吸取了国内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与教训,确定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目标,在保护好现有的林木植被(尤其是天然次生林)的基础上,本着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工程、林草、耕作措施并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重的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安排各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例如“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宁夏彭阳县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沟壑区进行统一规划,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26年来全县累计治理小流域9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1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3%,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治理目标,每年减少水土流失680万吨,为黄河减轻了负担。

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针对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我市相继成立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水土保持治理方面的制度、办法。项目涉及的乡镇也成立了相关组织,制定和完善乡规民约,对林草植被的保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明确思路,科学规划。

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广、成因复杂,水土保持建设必须以科学的规划作指导。规划既要符合水土保持的普遍要求,又要考虑工程的特殊性;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根据总体要求深入调查并编制了实施规划。

2.1积极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农民投资少,见效快,收入多的水土保持方针。

2.2从实际出发,本着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好各类土地。

2.3先易后难,先支后干,沟坡兼治。

2.4坚持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低成本,高效益的防护体系;做到网、片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防护林、经济林相结合;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体现生态、社会效益并举的方针。

3、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小流域进行治理与开发的基础是建造工程措施,能够为林草措施和农业生产创造一定的条件,是防止出现水土流失,并改良、保护以及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关键,并能切实发挥好多种资源经济效益,构建好的生态环境的关键治理措施。一般来讲,实行山坡防护工程是经过对改变微地形,并保土蓄水,防涝排洪,除害兴利,注水灌溉,为大力发展农业、牧业、林业生产等创造条件。此外,沟道治理工程重点是针对侵蚀较为活跃的干支毛沟,使用典型性的沟单项设计的方式,选用小流域之内的具备一定代表性沟道开展治沟综合措施配置,并且对沟头前进、沟底下切以及沟岸兼治的骨干道。具体实施是采用林草与工程措施互相结合,根据先支毛沟后主干沟,先处理坡再处理后沟,先上游后下游,以及沟坡、沟底以及沟头兼治,层层防治,镶嵌配套,以及连锁控制的基本原则来设定谷坊、沟头防护等措施。

4、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林草措施可以使小流域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在小流域中,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不仅可以增加地面植物覆盖,减少暴雨溅蚀和径流冲刷,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同时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一定的木料、燃料、肥料、饲料或其他林副产品。根据流域状况,以减轻水蚀,增强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工程整地造林和生态自然修复等方式,建造水流调节林和侵蚀沟防护林。

5、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包括等高耕作、带状耕作、沟垄耕作,及保留作物残茬、秸杆覆盖、少耕、免耕等抗旱保墒耕作方法,以达到增加降水入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从而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6、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的有机结合

一是,自然修复方面的措施。植被好的可以采用封育或者是植被本身繁育的方式来加大植被的覆盖率,起到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对山体上出现有些石质性山体和坡度较大,土层较为单薄的山体区域实行自然修复的措施。在该区域的四周设置禁壕,禁止在区域内实行多种生产和其它的生产活动,比如放牧、采伐等,要不断强化对该区域内的封禁和管理保护方面的工作,让该区域内处在自然修复状态,来不断减少活动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二是,人工修复方面的措施。对疏残林开展人工补植水保灌林木来提升区域内的植被的覆盖程度,从疏林地状况出发,设计补植。对封育荒坡实行草种的撒播,不断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并参照封育荒坡的情况,设计并种撒草籽。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明智的选择,不管是从生态环境、社会收益还是经济方面,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都会对人民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加大投入力度,坚持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无论从近期看还是从长远看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大业。

参考文献:

[1]张文普,赵小蓉,王昌全,王昌桃,袁晓武.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0(01)

[2]杨燕燕,徐项,徐国华.浅淡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水土保持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17)

标签:;  ;  ;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曾春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