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有效流动问题探究

大学生村官有效流动问题探究

论文摘要

2008年3月20日,中央组织部计划从2008年开始连续5年选聘10万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同年选聘高校毕业生总额为2万人。2009年,中组部发布《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确定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聘名额为2万名。2010年4月,中组部印发《关于下达2010年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选聘名额的通知》,再次选聘3.6万名大学生村官。中央这一部署将“大学生村官”置于社会的高度关注之下。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为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才需求与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实施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政策。政策实施以来,许多基层政府在各方面都收获了一定的成效,切实感受到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地区带来的变化。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已然成为制约该项政策长期、有序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持续出台各种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导致“村官热”在大学毕业生中居高不下。伴随着大学生村宫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解决好这一群体的再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因此,研究和解决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有效流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目的,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概括了论文的基本情况,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介绍。分别从两大理论模块阐述确保大学生村官有效流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中,人力资源理论包括人力资本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我党人才与干部培养理论包括人才学理论与人才强国战略、我党干部培养理论及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第三部分:大学生村官的流动现状。主要对全国各省市区大学生村官的流动现状进行了综合与分析,包括当前卸任大学生村官的再就业情况与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促动大学生村官流动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相对成功的“重庆模式”与“浙江模式”。第四部分:大学生村官有效流动障碍分析。首先运用政策执行障碍理论分别从政策本身、政策主体以及政策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政策执行层面的障碍;其次,分别对以政策客体形式与个体形式存在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分析,找出他们阻碍大学生村官有效流动的原因;最后,分析社会环境障碍。宏观就业形势的不乐观与社会对大学生村官群体的不信任是造成社会环境层面障碍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大学生村官有效流动的建议。就如何促使大学生村官能有效“流得动”进行讨论与分析。政府层面:加速调整与完善政策制度,加强政策执行与监督力度,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再就业;大学生村官层面:应端正态度与动机,定位合理的职业期望,培养扎实的职业素质,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社会环境层面: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信息媒体等社会各界应正确认识与看待大学生村官,充分利用其资源与优势,主动引导与接纳大学生村官再就业。总之,要实现大学生村官正常“流得动”,应结合多方力量齐心协力,多方位寻求资源,努力打造一条大学生村官能合理、有序流动的通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研究大学生村官流动性的必要性
  • 1.3.2 大学生村官流动不畅成因探究
  • 1.3.3 大学生村官有效流动的对策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经验总结法
  • 1.4.3 个案访谈法
  • 2. 大学生村官有效流动重要性的理论基础
  • 2.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2.1.1 人力资本理论
  • 2.1.2 需求层次理论
  • 2.1.3 双因素理论
  • 2.2 我党人才与干部培养理论
  • 2.2.1 人才学与人才强国战略
  • 2.2.2 我党干部培养模式
  • 2.2.3 我党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 3. 大学生村官流动现状
  • 3.1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的流动情况
  • 3.2 国家及各级政府促进大学生村官流动的政策
  • 3.2.1 中央引导大学生村官流动的政策
  • 3.2.2 各省市促进大学生村官流动的政策
  • 3.3 探索大学生村官有效流动的典型模式
  • 3.3.1 重庆模式
  • 3.3.2 浙江模式
  • 4. 大学生村官有效流动障碍分析
  • 4.1 国家政策执行障碍
  • 4.1.1 政策自身障碍
  • 4.1.2 政策主体障碍
  • 4.1.3 政策环境障碍
  • 4.2 大学生村官自身障碍分析
  • 4.2.1 以政策客体形式存在的大学生村官分析
  • 4.2.2 以个体形式存在的大学生村官分析
  • 4.3 社会环境障碍分析
  • 4.3.1 宏观就业环境分析
  • 4.3.2 社会信任障碍分析
  • 5. 促进大学生村官有效流动的建议
  • 5.1 政府应建立长期有效的流动秩序
  • 5.1.1 加速调整与完善政策制度
  • 5.1.2 加强执行能力与监督力度
  • 5.1.3 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再就业
  • 5.2 大学生村官应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 5.2.1 定位合理的职业期望
  • 5.2.2 培养扎实的综合能力
  • 5.2.3 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
  • 5.3 社会力量应促进大学生村官有效流动
  • 5.3.1 农村基层应发挥的作用
  • 5.3.2 社会组织应发挥的作用
  • 5.3.3 信息媒体应发挥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学生村官多元化发展实践——从社会流动角度探析[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05)
    • [2].浅谈“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问题与出路[J]. 赤子(上中旬) 2017(01)
    • [3].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 黑河学刊 2016(02)
    • [4].大学生村官计划研究综述[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5(03)
    • [5].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06)
    • [6].浅谈新时期“大学生村官计划”现状与发展——写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第五年[J]. 青年文学家 2010(09)
    • [7].大学生村官培养机制探析[J]. 大家 2011(22)
    • [8].关于我国大学生村官职业化的思考[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36)
    • [9].大学生村官计划:来自高校毕业生青年主体的解读[J]. 江南论坛 2020(11)
    • [10].大学生村官期满退出研究综述[J]. 劳动保障世界 2017(05)
    • [11].深化“企业家村官计划”助推脱贫攻坚[J]. 共产党员(河北) 2017(09)
    • [12].社会支持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计划[J]. 传承 2015(11)
    • [13].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的困境及治理[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5(03)
    • [14].论成渝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J]. 法制与社会 2015(30)
    • [15].“大学生村官计划”可持续发展探讨[J]. 党政干部论坛 2009(08)
    • [16].构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效机制[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17].构建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的路径探寻[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08)
    • [18].大连市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4(02)
    • [19].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交际 2014(06)
    • [20].高校在大学生村官计划战略工程中的角色担当[J]. 未来与发展 2013(01)
    • [21].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中国冶金教育 2013(02)
    • [22].论我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历程、重要作用和实施现状[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23].大学生村官计划五年实践探析——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J]. 人力资源管理 2013(07)
    • [24].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看大学生村官计划[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06)
    • [25].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计划”[J]. 价值工程 2012(02)
    • [26].大学生村官计划研究综述与展望[J]. 价值工程 2012(08)
    • [27].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1)
    • [28].“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与分析[J]. 中国林业教育 2012(04)
    • [29].“大学生村官计划”下的村官现实境遇探析——以甘肃省X县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为例[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2(02)
    • [30].大学生村官计划运行现状与优化途径探析——基于中西部部分省市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研究 2012(06)

    标签:;  ;  ;  

    大学生村官有效流动问题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