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素提取后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技术的研究

印楝素提取后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针对某公司在萃取印楝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进行治理工艺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寻找出一种能有效处理该种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以印楝为原料生产的农药是当前最为推崇的低毒、低残留、对人畜安全无毒、选择性强、无抗药性、无污染环境的天然杀虫剂,其有效成分是印楝素,但是,在印楝素的萃取过程中产生了高浓度、难降解、可生化性差的有机废水,其COD的浓度达三十多万,在所查阅的文献中还未发现类似高浓度的有机废水。由于水样的特殊性,目前还未发现一种有机废水处理工艺能处理如此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因此论文通过对常用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处理方法的研究,总结探索出一套能有效处理该种废水的处理工艺,该工艺包括即消解、氧化、混凝、厌氧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水样可生化性较差,单纯使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若在厌氧处理前加入消解、氧化、混凝预处理不但能去除废水中的部分有机物,还能通过破坏有机物结构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减小后续处理的压力,使得厌氧处理有较好的效果。论文的总体结构是,首先简单介绍了以印楝素为农药的机理和特点,以及难降解有机废水常用的一些方法,然后通过小试试验对处理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确定了初步的试验路线,最后,根据试验路线确定的方案,研究各个工艺过程的影响因素,并从中得出试验的有效条件,为将来的实际运用提出一些有参考价值得意见。试验中各步骤影响因素主要研究了几个方面:消解过程中主要研究了pH值和温度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得出,当温度为80℃,pH值为4时,水样COD的去除率效果较好。氧化过程中研究了pH值和过氧化氢投加量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得出,当过氧化氢投加量为25ml,pH值为4时,水样COD的去除率效果较好。混凝过程中研究了pH值和聚合氯化铝投加量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得出,当过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0g,pH值为8时,水样COD的去除率效果较好。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研究了水样与厌氧污泥体积比和温度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得出,当温度为35℃,水样与厌氧污泥体积比为1:3时,水样COD的去除率效果较好。总结得出,当消解过程pH值为4,温度为80℃,氧化过程pH值为4,过氧化氢投加量为25ml,混凝过程pH值为8,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1.0g,厌氧生物处理温度为35℃,水样与厌氧污泥体积比为1:3时,试验处理最终出水的COD浓度降到九千毫克每升左右,去除率达到了97.15%,色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前言
  • 1.2 印楝简介
  • 1.2.1 印楝素杀虫机理
  • 1.2.2 印楝素提取的方法
  • 1.3 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1.3.1 氧化技术
  • 1.3.2 物化技术
  • 1.3.3 生物技术
  • 1.3.4 还原技术
  • 1.3.5 超声波技术
  • 1.3.6 焚烧
  • 1.3.7 消解法
  • 第二章 试验方案与分析方法
  • 2.1 小试试验
  • 2.1.1 试验的内容和目的
  • 2.1.2 试验研究意义
  • 2.2 初步技术路线的探索研究
  • 2.2.1 水样预处理
  • 2.2.2 小试试验小结
  • 2.3 试验分析方法
  • 2.3.1 试验仪器、设备
  • 2.3.2 测试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三章 消解试验
  •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和试剂
  • 3.1.2 试验方法
  • 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3.2.1 不同pH值对消解过程的影响
  • 3.2.2 不同温度对消解过程的影响
  • 第四章 氧化试验
  •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和试剂
  • 4.1.2 试验方法
  • 4.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五章 混凝试验
  • 5.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5.1.1 材料和试剂
  • 5.1.2 试验方法
  • 5.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5.2.1 不同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5.2.2 不同PAC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六章 厌氧试验
  • 6.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6.1.1 材料和试剂
  • 6.1.2 试验方法
  • 6.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6.2.1 35℃时不同体积比对厌氧处理的影响
  • 6.2.2 55℃时不同体积比对厌氧处理的影响
  • 6.2.3 不同温度和体积比对厌氧处理的影响
  • 第七章 总结
  • 7.1 试验总结
  • 7.2 创新点
  • 7.3 存在问题及展望
  • 7.3.1 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 7.3.2 研究展望
  • 7.4 总结体会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B 主要试验仪器与药品
  • 1 主要试验仪器图片
  • 2 主要试验药品一览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发酵液中的印楝素A[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20(03)
    • [2].是什么阻挡了印楝素推广的脚步?[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19)
    • [3].印楝素干粉的制备及生物活性测定[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4)
    • [4].印楝素A和印楝素B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J]. 环境昆虫学报 2017(04)
    • [5].印楝素类成分对照品的制备与鉴定[J]. 农药 2015(07)
    • [6].植保知识大讲堂[J]. 中国农资 2017(11)
    • [7].快速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印楝素残留[J]. 农药 2020(01)
    • [8].印楝素A无细胞合成体系构建及其合成前体[J]. 林业科学 2019(09)
    • [9].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印楝素乳油中印楝素A含量[J]. 农药 2018(02)
    • [10].生物农药印楝素防治蔬菜斜纹夜蛾试验[J]. 植物医生 2015(02)
    • [11].印楝素A在4种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的测定与关联[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04)
    • [12].荒漠化草场印楝素灭蝗试验[J]. 中国畜牧业 2015(05)
    • [13].苦参·印楝素微乳剂最佳配比与杀虫效果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6)
    • [14].印楝素A降解动力学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08(01)
    • [15].基于专利分析印楝素产业发展特征及其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02)
    • [16].印楝素B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高于印楝素A[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27)
    • [17].印楝素0.3%乳油的配方优化及田间防效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4(08)
    • [18].印楝素产品登记有点“乱”[J]. 农药市场信息 2013(15)
    • [19].新型生物杀虫剂印楝素的应用[J]. 新农业 2011(10)
    • [20].植物源农药印楝素微胶囊化工艺及防虫效果[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02)
    • [21].印楝素等药剂防治重阳木锦斑蛾药效试验简报[J]. 中国园艺文摘 2009(04)
    • [22].0.5%印楝素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J]. 现代化农业 2016(09)
    • [23].印楝素和阿维·苏云菌对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试验[J]. 现代农药 2010(02)
    • [24].印楝素(Azadirachtin)的全合成获得成功![J]. 农药学学报 2008(04)
    • [25].印楝素对黄粉虫幼虫呼吸作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8)
    • [26].印楝素对植物病原菌抑菌作用初步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02)
    • [27].印楝素的分离提纯及其应用的专利分析[J]. 南方农机 2019(03)
    • [28].0.6%印楝素防治库尔勒香梨叶螨药效试验[J]. 现代园艺 2014(14)
    • [29].印楝素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19)
    • [30].0.3%印楝素水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田间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06)

    标签:;  ;  ;  ;  ;  ;  

    印楝素提取后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