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苏·奈保尔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叙事特点

维·苏·奈保尔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叙事特点

论文摘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维·苏·奈保尔出生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中。虽然家境贫寒,但是颇有文学天赋的他赢得了奖学金,得以在牛津大学完成学业。毕业后,他开始了以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移民生活和自己在世界各地的游记等为题材的文学创作。2001年,他赢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本篇论文所要研究的文本《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细致入微地记叙了主人公毕司沃斯先生渴求拥有一所房子的人生悲喜剧。他是特立尼达一处甘蔗种植园里印度劳工的后代,一出生被认为是尅父的“不祥”物。毕司沃斯在贫穷和肮脏中挣扎长大,娶妻后因没有自己的房产只得寄住妻子娘家。他发愤努力,当了新闻记者,并终于买下了一栋简陋的旧房。可悲的是,不久以后,他就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人们常说的叙事学通常是指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经典叙事学。托多洛夫、热奈特、罗兰·巴特、格雷玛斯、布雷蒙等老一辈叙事学家以对叙事文本的故事及话语的深度剖析为开端,使叙事学经由法国发展至世界各地,成为文艺理论中的一个理论领域。叙事学后期受到了电脑技术、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发展的影响,逐步成长为新叙事学。不可否认的是,经典叙事学作为分析文学作品的工具时,其作用仍然是不可忽略的。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恰当的使用叙事技巧是必要的,不然作者没法组织叙事中涉及到的纷繁的信息。本篇论文希望能通过选取《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一书的小说文本中的典型例子,分析传统叙事学理论在这部小说中的应用,从而能够丰富读者和学界对这部小说以及对叙事学理论的理解。奈保尔在《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一书中,采用了全知视角和内视角,这使得读者可以随着叙述者的变换改变视角,从而更加明晰的获知故事情节和更深刻的了解小说中人物的感受;同时作者大量而适当的应用了倒叙、插叙等不同叙事时序,这使得通常冗长无味的长篇小说显得更加简洁;在叙述过程中,奈保尔兼顾到了毕司沃斯先生个人、图尔斯家族的兴衰史、印度海外殖民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三条平行叙事线索,极大的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并使其思想更加深刻;同时,作者还应用了混合的叙述视角和话语方式,使人物的性格,语言和行为都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栩栩如生。可以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一书可以作为应用叙事学理论进行作品分析的很好范本;而应用叙事学解读本书,也能够加深读者和批评界对这本诺贝尔文学获奖者作品的了解。但是这样一本无论从文学性,思想性还是文学理论角度来讲都十分出色和丰富的作品,在中国却没有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没有更加翔实的研究;其叙事特点也没有得到完整的总结。因此,我十分希望可以通过撰写本篇论文,尽力填补这个空白。希望更多的学者和读者可以欣赏《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这部作品,也希望这部作品可以作为范本,从叙事学的应用这个角度指导今后的文学创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in English
  • Introduction
  • A.About Naipaul and about A House for Mr. Biswas
  • B.About some narrative theories used in this thesis
  • Chapter Ⅰ Multiple Narrative Points of View
  • A. Omniscient narrator
  • B.Internal narrator
  • Chapter Ⅱ Multi-level Narrative structures
  • A.Main narrative and sub narrative
  • B.Three parallel narrative clues
  • Chapter Ⅲ Unique Narrative Time Sequence and Tempo
  • A.Deliberate narrative time sequence
  • B.Designed narrative tempo
  • Chapter Ⅳ Various Narrative Discourse
  • A.Direct speech
  • B.Free direct speech
  • C.Free in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奈保尔的中国镜像[J]. 创作评谭 2019(01)
    • [2].维·苏·奈保尔的创作理念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J]. 福建茶叶 2019(02)
    • [3].维·苏·奈保尔的第三世界观与普世文明论辨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03)
    • [4].奈保尔的旧房子[J]. 扬子江评论 2016(05)
    • [5].奈保尔如何成为奈保尔[J]. 南方文学 2018(06)
    • [6].康拉德对奈保尔创作的影响——《黑暗之心》与《河湾》的比较研究[J]. 文教资料 2016(34)
    • [7].超越镜像叙事的作家书写:奈保尔作家主题研究[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7(02)
    • [8].语言与权力——论奈保尔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J]. 青年文学家 2018(03)
    • [9].旅行写作“讲述”与“展示”的“真实”——以V·S·奈保尔“印度三部曲”为例[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7(02)
    • [10].“恶棍”奈保尔[J]. 齐鲁周刊 2018(33)
    • [11].维·苏·奈保尔的后殖民主义解析——以《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为例[J]. 长江丛刊 2016(35)
    • [12].维·苏·奈保尔:穿行在文明冲突地带[J]. 文学少年(中学) 2017(09)
    • [13].这个世界的诗人——读奈保尔小说《布莱克·沃兹沃斯》[J]. 读写月报 2017(25)
    • [14].维·苏·奈保尔:穿行在文明冲突地带[J]. 星火 2016(06)
    • [15].维·苏·奈保尔作品的创作特色分析[J]. 长城 2014(12)
    • [16].特立尼达人,印度人还是英国人?——《抵达之谜》中奈保尔的文化身份意识解读[J]. 山花 2015(08)
    • [17].像奈保尔那样谈论奈保尔——我看奈保尔《作家看人》[J]. 江南 2015(06)
    • [18].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人——奈保尔笔下的印度三部曲[J]. 青年文学家 2013(36)
    • [19].解读奈保尔作品中的“加勒比”特色[J]. 芒种 2014(08)
    • [20].“魔鬼”奈保尔[J]. 时代人物 2014(09)
    • [21].奈保尔,文学世界的漂流者[J]. 环球人物 2014(23)
    • [22].英国作家奈保尔的殖民意识与反殖民意识[J]. 芒种 2012(14)
    • [23].维·苏·奈保尔:穿行在文明冲突地带(1932—)[J]. 西湖 2010(10)
    • [24].奈保尔 爱文学更爱鬼混[J]. 南方人物周刊 2008(10)
    • [25].写作的伦理:民族悖论与奈保尔的后殖民文学创作[J]. 当代外国文学 2020(01)
    • [26].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J]. 现代企业 2018(08)
    • [27].文化置换:奈保尔的小说《河湾》文化身份杂糅的表征[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06)
    • [28].维苏奈保尔后殖民意识研究[J]. 戏剧之家 2017(12)
    • [29].奈保尔,《我们的普世文明》,马维达等译[J]. 文化纵横 2015(02)
    • [30].叙事写实特征的研究——以奈保尔小说为例[J]. 北方文学 2019(08)

    标签:;  ;  ;  ;  

    维·苏·奈保尔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的叙事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