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生及运行机理研究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生及运行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被统称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形式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这种制度安排既蕴涵着中国农村社会中制度需求的极为复杂的利益机制,又存在着中国农业与农村制度供给的极为特殊的约束条件,更隐现着中国农民经济发展的制度前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其谈判地位,而且促进了组织与农民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它创新了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带动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动农户在优质农产品生产和规模化种植中获得了收益,而且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它还促进了农业专业化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维护了农村稳定,保障了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研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生、运行的一般原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运用管理学和博弈论的一般原理,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通过分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机理,分析一般农户以何种方式参与、获取话语权,研究农村经济组织机制的结构、一般机理及运行,为农业市场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提供理论依据,争取在本研究范围内为“三农困局”作出绵薄之力,为政府制定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就现实意义而言,本研究加深人们对中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解,阐明其发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和深层机理,解释其现实的制度建构和进行中的制度变迁,揭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本研究将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并进一步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本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导言部分。主要对选题的目的、意义、背景及国内外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是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和问题。第三部分是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启示。第四部分分析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生。第五部分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理。第六部分提出政策和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农产品国际竞争压力加剧
  • 1.1.2 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加剧
  • 1.1.3 现行农地制度对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约束明显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和问题
  • 2.1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 2.1.1 发展已初具规模、广泛分布、多类型并存
  • 2.1.2 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多种多样
  • 2.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
  • 2.2.1 从组织形式看
  • 2.2.2 从农业一体化来看
  • 2.2.3 从组建方式来划分
  • 2.3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问题
  • 2.3.1 数量少,规模小,结构单一
  • 2.3.2 法律主体地位不明确
  • 2.3.3 内在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 2.3.4 外部缺乏宽松的环境
  • 第三章 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启示
  • 3.1 美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
  • 3.1.1 美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生
  • 3.1.2 美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
  • 3.2 欧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
  • 3.2.1 荷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生
  • 3.2.2 荷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
  • 3.3 东亚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
  • 3.3.1 日本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生
  • 3.3.2 日本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
  • 3.4 澳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
  • 3.4.1 澳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生
  • 3.4.2 澳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
  • 3.5 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启示
  • 3.5.1 政府要大力支持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
  • 3.5.2 以服务农民为主
  • 3.5.3 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 3.5.4 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
  • 第四章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生机理
  • 4.1 组织理论和企业理论追溯
  • 4.2 农商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演进
  • 4.2.1 生产的迂回——中间产品的出现
  • 4.2.2 农商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4.2.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博弈分析
  • 4.2.4 小结
  • 第五章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理
  • 5.1 不完全合约理论
  • 5.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GHM 模型
  • 5.2.1 农户的搭便车行为和道德风险
  • 5.2.2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敲竹杠行为
  • 5.3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相机性治理
  • 5.3.1 补贴或赔偿
  • 5.3.2 合约价格
  • 第六章 政策与建议
  • 6.1 定位准确,职能明确
  • 6.2 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试点
  • 6.3 金融支持和资金扶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海省农牧区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简介[J]. 青海农牧业 2008(03)
    • [2].企业转型中的就业与合作经济[J]. 财富时代 2019(11)
    • [3].新中国70年合作经济的发展[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4].皖东营地建设与旅游合作经济服务模式构建研究[J]. 滁州学院学报 2019(05)
    • [5].小农与合作经济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J]. 经济纵横 2020(04)
    • [6].推进“三位一体”合作经济是产业兴旺的关键发力点[J]. 中国合作经济 2020(09)
    • [7].抓实“股份合作经济”,夯实为民服务基础——永仁县开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工作的做法及成效[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10)
    • [8].国内外养猪合作经济[J]. 猪业科学 2014(07)
    • [9].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浅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35)
    • [10].农村合作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46)
    • [11].大力扶持农村合作经济,助推优势产业发展[J]. 今日财富 2017(10)
    • [12].刍议合作经济组织融资[J]. 财会通讯 2020(24)
    • [13].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思考[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05)
    • [14].宣威市龙场镇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初探[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20)
    • [15].银川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新丝路(下旬) 2016(03)
    • [16].国内外养猪合作经济[J]. 猪业科学 2014(09)
    • [17].列宁合作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求索 2014(07)
    • [18].基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 黑龙江史志 2014(09)
    • [19].农民节水合作经济组织治理模式选择标准研究[J]. 新疆农业科技 2012(04)
    • [20].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之我见[J]. 创新科技 2010(03)
    • [21].对农村合作经济的理性思考与SWOT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 2010(04)
    • [22].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论析[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3].论茶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20)
    • [24].渭南市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 落叶果树 2017(03)
    • [25].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新思考[J]. 农业经济 2015(01)
    • [26].论农村合作经济的农机保险模式选择——基于四川地区的调研[J]. 农村经济 2015(08)
    • [27].浅析金融发展对“三位一体”合作经济建设的影响[J]. 时代金融 2015(26)
    • [28].推进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创新的思考[J]. 新农村 2014(03)
    • [29].国内外养猪合作经济[J]. 猪业科学 2014(08)
    • [30].关系网络与农民合作经济的发展[J]. 前沿 2011(19)

    标签:;  ;  ;  ;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生及运行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