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化妆品广告的人际意义对比研究

汉英化妆品广告的人际意义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语言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语言的人际功能。韩礼德提出他构建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人际功能是韩礼德的三大纯理功能之一,它是指人们用语言来与他人交流,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来影响他人的行为,同时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为理论框架,以50篇中文及50篇英文化妆品广告为语篇分析样本,从语气、情态、时态,人称、评价系统等角度进行人际意义对比分析,进一步解释和证明两种语言的同一语类—化妆品广告—的人际功能在交际目的中是如何运作的。为了实现广告的最终劝说购买目的,两种不同语言的广告语篇在构建人际意义时是否具有相似点与不同点。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来证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汉英化妆品广告语篇对比分析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此外,也为化妆品广告的撰写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通过对样本的对比分析,笔者发现:首先,人际意义理论框架在化妆品广告语篇对比分析中是可行的,它能够对化妆品广告语言在构建人际意义方面的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其次,汉英化妆品广告在表现人际功能方面有异同之处。二者的相似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汉英化妆品广告语篇中都大量使用陈述语气;其次,感叹语气,疑问语气及祈使语气在两种语篇中都有着相同的交际功能,即起到对化妆品相关信息的传递从而激发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2)从情态角度来看,中英化妆品广告中都很少使用高值情态词。之外,在两种语篇里与归一度和情态附加语及时间附加语相比较而言,语气附加语的出现频率较高;(3)英汉两种语篇均大量使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4)第二人称代词在汉英两种语篇中均占主导地位;(5)评价系统中,汉英两种语篇均采用具有褒义或者积极含义的形容词和动词,且在词汇的选择上都倾向女性消费者。二者的不同点包括:(1)汉语语篇中感叹语气和疑问语气使用明显多于英语语篇,然而祈使语气在英文化妆品广告语篇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2)汉语广告语篇喜欢使用低值情态词,而英语语篇喜欢使用中值情态词和低值情态词,中值情态词尤为突出;(3)在人称系统方面,汉语第二人称有两种表达方式,即“你”和“您”,后者用于表示尊敬,而英语中第二人称表达只有一种方式you,且它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语篇。指代潜在消费者的第一人称单数“我”常出现在汉语语篇中,而英语语篇中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用法。汉语语篇喜欢使用既指代消费者又指代广告商的“我们”,而英语语篇中只使用了指代广告商的“we”。汉语语篇中可以赋予化妆品产品一定的感情色彩,常用第三人称“她”而非“它”来指代产品,在英语语篇中没有出现类似的拟人化手法;(4)在评价系统中,汉语语篇侧重对产品的鉴别,有时为了达到广告的目的这种鉴别带有一定的夸张程度,而英语语篇多强调主观的情感和判定。本文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语料的收集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鉴于时间和科研能力的限制,一些与人际功能和语篇分析相关的内容没有涉及到,如人际隐喻和语旨,因此本文的分析并不是十分详尽和完善;在对化妆品广告文本的评价系统分析中,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鉴赏的分类具有主观局限性。通过以上的分析讨论,笔者希望通过人际意义的尝试性的对比分析能够揭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篇分析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而对化妆品广告的研究起到有益的补充。同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给予读者及广告撰写者积极的帮助,使其在实践中受益。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Research Questions
  • 1.4 Methodology
  • 1.5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A Survey of Studies on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 2.1.1 Studies on Functional Grammar
  • 2.1.2 Studies 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 2.1.3 Studies on Interpersonal Meaning from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
  • 2.1.3.1 Studies Abroad
  • 2.1.3.2 Studies at Home
  • 2.2 A Survey of Studies on Contrastive Discourse Analysis
  • 2.2.1 Studies Abroad
  • 2.2.2 Studies at Home
  • 2.3 A Survey of Studies on Advertising Texts
  • 2.3.1 The Definition of Advertising
  • 2.3.2 Studies on Interpersonal Meaning of Advertising
  • 2.3.3.The Function of Advertising
  • 2.3.3.1 Informative
  • 2.3.3.2 Attractive
  • 2.3.3.3.Persuasive
  • 2.3.4.The Definition of Cosmetics Advertising Text
  • 2.3.5 A Survey of Studies on Cosmetics Advertisings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Interpersonal Function in Hallidayan Metafunctional Theory
  • 3.1.1 Mood System
  • 3.1.1.1 Speech Roles and Speech Functions
  • 3.1.1.2 Typical Types of Mood Structures
  • 3.1.2 Modality System
  • 3.1.2.1 Three Values of Modal Operators
  • 3.1.2.2 Modal Adjuncts
  • 3.2 Other Means to Realize Interpersonal Meaning
  • 3.2.1 Tense
  • 3.2.2 Person
  • 3.2.3 Evaluation
  • 3.3 Summary
  • Chapter Four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Cosmetics Advertising Texts
  • 4.1 Sample Collection
  • 4.2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 4.2.1 Mood System
  • 4.2.1.1 Declarative Mood
  • 4.2.1.2 Exclamative Mood
  • 4.2.1.3 Interrogative Mood
  • 4.2.1.4 Imperative Mood
  • 4.2.2 Modality System
  • 4.2.2.1 Modal Operators
  • 4.2.2.2 Modal Adjuncts
  • 4.3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Other Means to Realize Interpersonal Meaning
  • 4.3.1 Tense
  • 4.3.2 Person
  • 4.3.3 Evaluat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 Appendix Ⅱ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语气系统看培根论说文人际意义的构建[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07)
    • [2].从评价理论视角看新闻话语的人际意义[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3].浅析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人际意义系统[J]. 校园英语 2019(48)
    • [4].从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角度分析短篇小说《逃离》的人际意义[J]. 智富时代 2017(03)
    • [5].从评价理论看《绝望主妇》中的人际意义——以女主人公Lynette的话语分析为例[J]. 校园英语 2017(05)
    • [6].微商广告语篇中人际意义的协商与建构探究[J]. 校园英语 2017(18)
    • [7].国情咨文中人称系统的人际意义分析[J]. 校园英语 2017(18)
    • [8].中美官方危机应对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J]. 话语研究论丛 2017(01)
    • [9].《莳萝泡菜》的人际意义研究[J]. 校园英语 2017(39)
    • [10].类比推理在“Of Nature in Men”的人际意义构建中的应用[J]. 长江丛刊 2016(21)
    • [11].评价理论框架及其体现的人际意义探析[J]. 长城 2010(02)
    • [12].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人际意义系统[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8(02)
    • [13].旅游外宣的人际意义评价探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21)
    • [14].小说话语中问句的人际意义研究[J]. 校园英语(教研版) 2011(03)
    • [15].中美外交话语中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对比分析[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12(03)
    • [16].刘宇昆英译《北京折叠》中人际意义的双向建构[J]. 东方翻译 2017(06)
    • [17].经济危机背景下美国总统就职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J]. 海外英语 2018(15)
    • [18].《开讲啦》经典演讲稿的人际意义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7)
    • [19].电影《美丽心灵》的人际意义探析[J]. 唐山文学 2018(04)
    • [20].学术语篇的介入资源与人际意义构建——基于学习者语篇的个案研究[J]. 当代外语研究 2011(07)
    • [21].医患交互话语人际意义研究[J]. 安顺学院学报 2019(01)
    • [22].《出租车司机的述说》话语之人际意义[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 [23].《和谐丝庄》话语之人际意义[J]. 学园 2017(21)
    • [24].《金色笔记》中语气系统的人际意义分析[J]. 校园英语 2015(06)
    • [25].汉英语码转换所体现的人际意义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2)
    • [26].态度视角下反恐演讲文本人际意义研究——以奥巴马反恐演讲文本为例[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27].基于评价理论态度系统的话语人际意义实现方式的探究[J]. 青年作家 2015(10)
    • [28].英语情态动词的分类及人际意义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
    • [29].《金色笔记》的人际意义分析[J]. 现代交际 2011(03)
    • [30].从人际意义理论视角解析《我们负有重大责任》[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04)

    标签:;  ;  ;  

    汉英化妆品广告的人际意义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