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明权的制度解构与重建

释明权的制度解构与重建

论文摘要

释明权是法官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管理案件所必须的,因此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释明权的行使,它是连接法官和当事人的一道完美的桥梁,把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两种方法论有机结合起来,因此非常有必要讨论。释明权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释明导致案件审理的不公正,行使释明权必须要把握时间、空间、对象和程度这些问题,要求法官具有较高的素质,因为一旦法官释明跨越了当事人的主张,超越了诉权,就是对当事人主义和处分原则的僭越,这不符合释明权设计的初衷。解释释明权非常必要,如何让案件得到公平和有效的审理,如何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是亟待解决的,而释明权制度能够有效的弥补这些缺陷,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都更能促进公正审理案件。所以本文将结合我国当下的制度,借鉴国外的立法体例和精神,来讨论在我国建立释明权制度的必然性,以及如何完善这个制度,希望能有裨益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本文着重从释明权的诉讼理念出发,首先探讨释明权存在的理论基础和有关释明权的各种规定,其次是探讨了释明权的价值,包括公平正义价值和效率价值,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释明权和诉讼模式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是讨论释明权行使的范围问题,包括时间上、空间上、事件上等等。第四部分检讨了我国现有的释明权制度规定。最后提出我国进行释明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释明权制度的由来和相关学说
  • 一、学说概述
  • (一) 实质当事人平等说
  • (二) 充分的口头辩论说
  • (三) 谋求纠纷的妥当解决说
  • (四) 防止突袭说
  • (五) 程序保障说
  • (六) 弥补辩论主义的内在缺陷说
  • 二、释明权的域外考察
  • (一) 德国的释明权制度简析
  • (二) 法国的释明权制度简析
  • (三) 日本的释明权制度简析
  • (四) 英美法系的类似制度
  • 第二章 释明权的价值论
  • 一、释明权的公平正义价值
  • (一) 释明权对于程序正义的体现
  • (二) 释明权的实体正义价值体现
  • 二、释明权的效率价值
  • (一) 确定争点
  • (二) 保证诉讼进程
  • (三) 防止诉讼突袭
  • (四) 保证程序快速合理的进行
  • 三、释明权与诉讼模式
  • (一)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的释明权
  • (二)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的法官释明权
  • 第三章 厘清释明权的边界
  • 一、释明权行使的原则
  • (一) 公平正义原则
  • (二) 释明适度原则
  • (三) 释明的中立原则
  • (四) 允许当事人不接受释明
  • 二、释明权行使的范围
  • (一) 诉讼请求不明确
  • (二) 诉讼请求不充分
  • (三) 当事人不当诉讼请求的释明
  • (四) 当事人举证不当的释明
  • (五) 当事人偏离辩论的争点的释明
  • 三、各诉讼阶段释明内容
  • (一) 案件受理前的释明
  • (二) 庭审前的释明
  • (三) 开庭审理阶段的释明
  • 第四章 我国释明权制度规定的检讨
  • 一、《民事诉讼法》的分析
  •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若干规定》的分析
  •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分析
  •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分析
  • 第五章 我国民事诉讼中释明权制度的完善
  • 一、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 二、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 (一) 辩论主义的重要价值
  • (二) 保障当事人获得释明
  • (三) 提高法官的自我认识
  • (四) 完善救济的途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法官不当释明的类型化及规制研究[J].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19(06)
    • [2].民事诉讼中法官不当释明问题探究[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2)
    • [3].我国民事诉讼释明边界的问题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4)
    • [4].论民事诉讼中释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以200份民事裁定书为分析样本[J]. 法律适用 2019(20)
    • [5].财产释明制度及其保障机制建设——破解“执行难”的出口[J]. 法制与社会 2017(15)
    • [6].立案登记中释明规则的构建[J]. 人民法治 2016(05)
    • [7].民商事案件中法官释明的程序控制——以程序性制裁理论为借鉴[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4(12)
    • [8].民事诉讼释明制度的概念及其建构的必要性[J]. 公民与法(法学版) 2015(06)
    • [9].论民事诉讼中法官的不当释明[J]. 人民论坛 2015(29)
    • [10].法律释明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与规制——以《民事证据规定》第35条为中心[J]. 民事程序法研究 2012(00)
    • [11].从实然到应然探讨我国释明制度构建[J]. 青年与社会 2013(02)
    • [12].我国新诉讼资料释明的反思与重构——以《九民会议纪要》与《新证据规定》为中心的解读[J]. 当代法学 2020(05)
    • [13].民事诉讼程序中法官释明的比较探究及对我国释明制度的审视[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14].从示明到释明:讯问告知的演进与重塑[J].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20(03)
    • [15].民事案件事实争点释明模式之建构——基于防止裁判突袭的考虑[J]. 东南司法评论 2013(00)
    • [16].复杂情境下法官释明的必要性[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3(09)
    • [17].论民事诉讼中不当释明问题[J]. 法律适用 2011(01)
    • [18].法官释明行为规范化刍议[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9].法官释明制度的性质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0(01)
    • [20].我国民事诉讼法律释明制度完善的构想[J]. 消费导刊 2010(01)
    • [21].我国民事释明制度建构新论[J]. 法制与社会 2009(13)
    • [22].民事释明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09(24)
    • [23].公务员释明法律探究[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9(09)
    • [24].民事诉讼中存在的不当释明及其救济[J]. 消费导刊 2008(11)
    • [25].刑事诉讼释明的偏差及矫正[J]. 人民司法 2019(34)
    • [26].执行释明问题研究[J]. 群文天地 2012(24)
    • [27].论心证公开范畴中的释明限度[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1(08)
    • [28].民事诉讼中法院释明的实证分析——以释明范围为中心的考察[J]. 中国法学 2010(05)
    • [29].刑事诉讼视野下的释明制度初探——以法院改变罪名问题为视角[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10)
    • [30].试论民事诉讼释明制度[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3)

    标签:;  ;  ;  ;  ;  

    释明权的制度解构与重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