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研究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西方经济学

作者: 杨志明

导师: 徐长生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内部控制

文献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信贷业务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贷款信用风险因此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为积极应对“入世”后外资银行的挑战,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竞争能力,国有商业银行急需完善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本文根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实际,选择了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的贷款信用风险作为研究的主题。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提出按照巴塞尔协议要求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立和完善贷款信用风险预警系统等系列对策。贷款信用风险指债务人不能或不愿按约定偿还贷款本息,导致银行信贷资金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是决定贷款信用风险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影响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因素包括:道德、市场、经营管理等。借贷资本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不断增加和膨胀容易产生贷款信用风险。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容易导致经济危机,从而产生贷款信用风险,进而可能发生金融危机。本文运用“金融不稳定性假说”、“信息不对称”理论、“安全边界”理论论述了金融脆弱性,指出金融机构所具有的过度借贷的内在冲动,及金融机构运行机制的固有缺陷是造成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的主要原因。金融脆弱性是导致贷款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金融道德风险源于经济人的自利本能与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与不完全等。金融道德风险加大了风险防范的成本,导致贷款信用风险发生,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我国正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贷款信用风险成因复杂,可分为政府、企业和银行三方面的原因,根本上则是体制性原因。因此,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贷款信用风险具有特殊性。体制性风险成为产生贷款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出现了信贷过度扩张和过度紧缩同时并存的非均衡的状况,表现出银行与企业之间信贷合约不完全。银行不良资产对银行、国民经济、国际资信评级都有负面影响,银行加强贷款信用风险管理非常重要和紧迫。在论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加入WTO后面临提高资本充足率、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强化风险监管等任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处置和控制风险,防止和减少损失,实现稳健经营。国有商业银行需要按照巴塞尔协议要求完善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有效配置资金,构造风险约束机制,实现信贷经营方式从“数量-扩张-风险”型到“质量-约束-效益”型的转变。巴塞尔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特别强调实施内部控制以控制银行风险。贷款信用风险内部控制就是为了实现信贷经营目标,组织协调与规范各职能部门的相互联系与制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需要加以完善。应当按照依法、稳健经营、权利制衡、程序制约及全过程控制等原则建立内控机制。按照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程序,从建立风险预警评级体系等方面加强贷款信用风险内部控制,并加强贷款发放、检查、收回各环节的管理。贷款信用风险预警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贷款风险评级是巴塞尔协议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贷款信用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比西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评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评级存在评级级别过少等问题,建议采取国际银行内部评级方法等措施完善内部评级制度。本文最后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几点对策: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加强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和银行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还提出了结合企业改制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应用机制设计控制贷款道德风险的政策取向。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本文的结构与创新之处

1.4.1 本文结构

1.4.2 本文创新之处

2 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理论分析

2.1 贷款信用风险的内涵

2.1.1 风险的涵义

2.1.2 信用的内涵

2.1.3 贷款信用风险的内涵

2.2 贷款信用风险产生与影响因素

2.2.1 虚拟资本与贷款信用风险

2.2.2 信贷资金运动与贷款信用风险的产生

2.2.3 贷款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

2.3 宏观经济波动与贷款信用风险

2.3.1 经济周期与信贷周期

2.3.2 信贷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影响

2.3.3 贷款信用风险是经济风险的集中反映

2.3.4 经济的过度扩张和收缩容易形成贷款信用风险

2.4 金融脆弱性与道德风险

2.4.1 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

2.4.2 道德风险与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现状与成因

3.1 我国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现状

3.1.1 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3.1.2 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

3.2 我国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

3.2.1 转轨中的贷款信用风险

3.2.2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银行理性化信贷行为

3.2.3 银行信贷的非均衡性

3.2.4 信贷合约的不完全性

3.3 贷款信用风险的成因

3.3.1 经济体制转轨与不良资产形成

3.3.2 政府方面的原因

3.3.3 企业方面的原因

3.3.4 银行方面的原因

4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4.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

4.1.1 风险管理的意义

4.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性

4.1.3 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回顾

4.2 巴塞尔资本协议与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4.2.1 巴塞尔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4.2.2 加入WTO 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任务

4.3 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

4.3.1 风险管理的目标

4.3.2 风险管理的程序

4.3.3 风险识别与估价的方法

4.4 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中外比较

4.4.1 组织结构方面

4.4.2 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

4.4.3 财务管理制度方面

4.4.4 不良贷款处理方面

4.4.5 员工管理方面

4.5 我国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完善

4.5.1 合理界定风险管理目标

4.5.2 实施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

5.1 巴塞尔委员会倡导的银行内部控制系统

5.1.1 内部控制产生的背景

5.1.2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素

5.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结构与控制职能

5.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结构

5.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5.3 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5.3.1 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

5.3.2 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5.3.3 建立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原则

5.4 贷款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

5.4.1 贷款信用风险内部控制的主要任务

5.4.2 信贷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

6 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预警系统

6.1 贷款信用风险预警系统

6.1.1 建立预警系统的意义

6.1.2 预警系统的组成

6.2 按照巴塞尔协议完善我国贷款信用风险评级

6.2.1 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

6.2.2 西方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评级制度

6.2.3 贷款信用风险评级中考虑的各项风险因素

6.2.4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评级的问题及对策

6.3 问题贷款违约风险的预警

6.3.1 我国贷款风险分类法及特征

6.3.2 问题贷款违约风险的预警

7 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对策

7.1 加强信用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银行外部经营环境

7.1.1 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紧迫性

7.1.2 加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7.2 加强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7.2.1 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现状

7.2.2 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设与风险管理

7.2.3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7.3 通过企业改制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取向

7.3.1 企业改制是企业、银行、政府的共同需要

7.3.2 企业改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7.3.3 解决问题的政策取向

7.4 应用机制设计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道德风险

7.4.1 机制设计

7.4.2 银行与企业的信贷风险

7.4.3 防范银行信贷中道德风险的策略

7.5 按照巴塞尔原则营造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文化氛围

7.5.1 巴塞尔原则与银行信用文化

7.5.2 西方商业银行的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启示

7.5.3 商业银行信用文化的培育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课题名称

发布时间: 2008-02-19

参考文献

  • [1].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 张兰花.福建农林大学2010

标签:;  ;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