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论文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精神现象的总称,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其辉煌的成就,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特别是儒家道德思想,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一切发展的根基和创新的动力,是值得我们民族骄傲的文化成就。儒家道德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自汉代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儒家道德思想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是当代中国青年中的优秀份子,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生活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民族文化的水准程度。在现今存在的大量的大众文化、网络文化以及形形色色的传媒文化诸多现象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与消极并存,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荡,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念中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道德思想的基本内核,在高校德育教育体系中也或多或少的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儒家道德思想内涵性教育。因此,将以儒家道德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纳入大学生道德价值体系的构建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道德思想为侧重点,以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为切入点,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儒家道德思想极其代表人物和发展历程,重点结合当代大学生道德思想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责任感的缺失、诚信意识的淡薄、良好心理素质的缺失等表现,具体的阐述当代大学生在生命责任感、行为责任感、成才责任感、回馈责任感、弄虚作假现象、信用意识、人际关系、自豪感与自卑感、恐惧心理、怀疑心理、孤立无援心理等方面的表现。通过研究他们在这些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方法上借鉴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比如克己自省的修身自得方法、身体力行的实践示范方法、循序渐进的持续培养方法、环境渗透的熏陶管理方法。在教育的内容形式上从个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角度借鉴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一方面大学生不断地提高个人自我修养,一方面努力做到积极改进家庭教育模式、提高学校实践活动、扩展社会教育内容。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她们儒家道德思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借鉴儒家道德思想的方法与内容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结合他们的思想道德现状,在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对儒家道德思想的缺失的表现,提出解决的有效机制,从五个方面,分别是人格教育机制、约束教育机制、礼仪教育机制、道德规范机制和诚信教育机制。总之,本人结合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重点研究儒家道德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以及应该改进的有效机制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2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儒家道德思想
  • 2.1 儒家道德思想概述
  • 2.1.1 儒家道德思想的代表人物
  • 2.1.2 儒家道德思想的主要发展历程
  • 2.2 儒家道德思想的内核
  • 2.2.1 仁
  • 2.2.2 义
  • 2.2.3 礼
  • 2.2.4 智
  • 2.2.5 信
  • 第3章 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存在的问题
  • 3.1 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 3.1.1 生命责任感的缺失
  • 3.1.2 行为责任感的缺失
  • 3.1.3 成才责任感的缺失
  • 3.1.4 回报责任感的缺失
  • 3.2 诚信与失信的迷失
  • 3.2.1 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 3.2.2 信用意识缺失严重
  • 3.2.3 人际关系明显淡漠
  • 3.3 良好心理素质的丢失
  • 3.3.1 自豪感与自卑感共存
  • 3.3.2 恐惧与无助感共存
  • 3.3.3 自傲与怀疑心理共存
  • 第4章 儒家道德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
  • 4.1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借鉴
  • 4.2 儒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借鉴
  • 4.2.1 提高个人自我修养
  • 4.2.2 改进家庭教育模式
  • 4.2.3 提高学校实践活动
  • 4.2.4 扩展社会教育内容
  • 第5章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 5.1 人格教育机制
  • 5.2 约束教育机制
  • 5.3 礼仪教育机制
  • 5.4 道德规范机制
  • 5.5 诚信教育机制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调查问卷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蚌埠党校学报 2008(01)
    • [2].《中国传统文化新论系列丛书》出版[J]. 宝鸡社会科学 2010(02)
    • [3].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承的重要载体[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8)
    • [4].传统文化发展研究——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J]. 新闻爱好者 2019(12)
    • [5].基于“三全育人”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J]. 智库时代 2020(02)
    • [6].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研究[J]. 安顺学院学报 2019(06)
    • [7].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分析[J]. 地产 2019(22)
    • [8].中国传统文化在俄罗斯的研究现状调查与展望[J]. 华夏文化 2019(04)
    • [9].“走出去”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西译出版的回顾与思考[J]. 编辑学刊 2020(01)
    • [10].中国传统文化在医学生教育中的有效融入[J]. 职业 2020(03)
    • [11].探析“孝”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J]. 国际公关 2020(02)
    • [12].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 戏剧之家 2020(04)
    • [13].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J]. 团结 2020(01)
    • [14].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的应用探讨[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05)
    • [15].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译现状与策略研究——以晋商文化为例[J]. 长治学院学报 2019(06)
    • [16].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9)
    • [17].中国传统文化古代传承方式略议[J]. 黑龙江史志 2019(10)
    • [18].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的融入探讨[J]. 才智 2020(09)
    • [19].泰国媒介文化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因子[J]. 福建茶叶 2020(01)
    • [20].他者视角的自我呈现:《四季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启示[J]. 当代电视 2020(06)
    • [21].交流互鉴,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永恒——谈新时代下的文化自信[J]. 新闻文化建设 2020(02)
    • [22].中国传统文化与张謇的环境育人思想[J]. 高教学刊 2020(01)
    • [2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学习汉语的作用研究[J]. 汉字文化 2019(S1)
    • [24].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气质[J]. 红旗文稿 2019(21)
    • [25].“创新”是用童书讲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之源[J]. 全国新书目 2020(03)
    • [26].中国传统文化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启发[J]. 当代电力文化 2020(06)
    • [27].中国传统文化“脉、田”寓意在建筑设计中的诠释[J]. 中外建筑 2020(05)
    • [28].自媒体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新发展[J]. 科技传播 2020(11)
    • [29].复杂理论导引下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11)
    • [30].李子柒遇上短视频——看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J]. 视听 2020(06)

    标签:;  ;  ;  ;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