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厌氧反应器处理模拟高浓度有机废水运行特性研究

新型厌氧反应器处理模拟高浓度有机废水运行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经济动力消耗低、占地少、容积负荷高及产生剩余污泥量少等突出优点,是目前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采用的主要技术。目前研究和应用的厌氧反应器仍存在三相分离困难、结构复杂、混合不均问题,开发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厌氧反应器存在的各种问题,课题组研发了一种无实体三相分离器的新型厌氧反应器,负压条件下可实现气体的优先分离,采用次毫米过滤组件实现固液的强制分离。新型厌氧反应器自接种污泥后历经试启动、酸化调控和再启动三个阶段,本研究是在再启动阶段负荷提升至1.4kgCOD/(m3·d)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续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采用新型厌氧反应器处理模拟高浓度有机废水,研究了反应器启动及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启动阶段负荷达到12.96kgCOD/(m3·d), COD去除率较高,平均去除率可达为81%。出水SS稳定,平均值为343mg/L,组件固液分离效果稳定。出水pH稳定在7.20以上,pH在7.50时处理效果最佳;(2)启动结束后继续提升进水负荷,考察反应器的处理潜能,通过对反应器运行特性和处理效果的监测,确定最大负荷为17.28 kgCOD/(m3·d)。污泥浓度沿反应器高度重新分布,形成高度约40cm稳定污泥床,颗粒污泥处于良好的悬浮状态,距底部40~80cm区域出现新生颗粒污泥。最佳pH范围为7.50~7.80。负荷超过17.28 kgCOD/(m3·d)时,随负荷提升发生污泥流失,固液分离成为新型厌氧反应器负荷提升的瓶颈;(3)在厌氧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通过对组件孔径和反冲洗历时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的研究,考察次毫米过滤组件与厌氧反应器耦合性能。结果表明:组件孔径的大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很大,当进水COD浓度为6000mg/l,容积负荷为12.96kgCOD/(m3·d)时,采用孔径76μm的次毫米过滤组件效果最佳,组件的反冲洗历时对出水水质影响不大;(4)采取静态试验的方式,通过考察不同污泥浓度和不同起始通量对过滤历程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起始通量为150 L/(m2·h)时不同污泥浓度(1~20g/L)下出水通量均无衰减,污泥浓度越低出水SS越低,出水水质水质越好;浓度为16.5g/L时不同起始通量条件下,起始通量越低,出水通量衰减越慢,出水SS稳定值越低,出水水质越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厌氧生物降解原理
  • 1.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发展过程及工艺思想
  • 1.2.1 第一代厌氧反应器
  • 1.2.2 第二代厌氧反应器
  • 1.2.3 第三代厌氧反应器
  • 1.3 厌氧反应器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 1.3.1 典型厌氧反应器研究进展
  • 1.3.2 典型厌氧反应器存在的问题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新型厌氧反应器的启动
  •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用水
  • 2.1.2 接种污泥
  • 2.1.3 试验装置
  • 2.1.4 监测项目及方法
  • 2.2 新型厌氧反应器的启动
  • 2.2.1 启动操作方法
  • 2.2.2 试验运行过程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3.1 进水COD浓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2.3.2 容积负荷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2.3.3 反应器内污泥的变化情况
  • 2.3.4 VFA和pH值的变化
  • 2.3.5 出水SS的变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型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潜能
  • 3.1 试验运行过程
  •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2.1 温度对新型厌氧反应器运行的影响
  • 3.2.2 容积负荷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 3.2.3 反应器内污泥的变化情况
  • 3.2.4 VFA和pH值的变化
  • 3.2.5 出水SS的变化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固液分离组件的性能
  • 4.1 次毫米过滤组件与新型厌氧反应器耦合性能
  • 4.1.1 次毫米过滤组件孔径大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 4.1.2 次毫米过滤组件反冲洗历时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 4.2 次毫米过滤组件静态试验
  • 4.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4.2.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硕士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植物叶片碳化后结构与有机废水净化性能的关系[J]. 化工管理 2020(10)
    • [2].新工艺破解高含盐有机废水难题[J]. 乙醛醋酸化工 2020(07)
    • [3].化工行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工艺[J]. 化工设计通讯 2019(01)
    • [4].基于传统湿式氧化技术处理难降解高有机废水的应用研究[J]. 建筑与预算 2017(03)
    • [5].高浓度有机废水浓缩技术研究进展[J]. 山东化工 2017(07)
    • [6].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蒸发处理技术及展望[J]. 工业水处理 2017(06)
    • [7].浸没燃烧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研究[J]. 环境工程 2017(07)
    • [8].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原理及其应用[J]. 石化技术 2017(07)
    • [9].高盐有机废水热力学组合工艺应用[J]. 水运工程 2017(08)
    • [10].煤制油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J]. 山西化工 2014(06)
    • [11].“UASB+微电解+BCO+BAC”组合工艺处理有机废水的中试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7(17)
    • [12].让“重茬症”土地丰收 变高污染有机废水为宝[J]. 中国农资 2017(37)
    • [13].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与应用[J]. 城市地理 2015(14)
    • [14].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J]. 中国给水排水 2020(08)
    • [15].高浓度有机废水湿式氧化处理的研究现状[J]. 工业水处理 2017(05)
    • [16].工业含毒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前的预处理措施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03)
    • [17].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接触氧化工艺处理[J]. 科技与企业 2014(14)
    • [18].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实验室有机废水的污染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7)
    • [19].国内铁炭微电解预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0(05)
    • [20].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应用[J]. 河南化工 2010(06)
    • [21].蒸馏系统中有机废水的处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0)
    • [22].高盐有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 2009(09)
    • [23].印制电路板企业显影去膜有机废水电催化预处理研究[J]. 化学试剂 2020(05)
    • [24].高盐有机废水的处理与研究进展[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9(03)
    • [25].化工行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J]. 化工设计通讯 2019(06)
    • [26].实验室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存储方式及处理方法研究[J]. 山东化工 2018(02)
    • [27].白酒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 现代食品 2015(24)
    • [28].高级氧化处理电子有机废水的研究与应用[J]. 广东化工 2015(10)
    • [29].好氧颗粒污泥在高盐有机废水中的应用及其耐盐机制研究进展[J]. 环境科技 2013(01)
    • [30].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方法研究[J]. 绿色科技 2012(03)

    标签:;  ;  ;  

    新型厌氧反应器处理模拟高浓度有机废水运行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