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汉藏对音材料音系研究

敦煌汉藏对音材料音系研究

论文摘要

敦煌出土的藏文文书中有一类特殊的卷子,其中汉字旁边用藏文注音的,称为“注音本”,只用藏文音译全部或部分汉语文献的,称为“译音本”,这种卷子一般统称“汉藏对音材料”。这类材料不仅是研究古藏语的第一手材料,也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资据,一直倍受音韵学界的重视。20世纪30年代第一部综合研究汉藏对音的专著——罗常培的《唐五代西北方音》问世,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高田时雄著《敦煌资料にょる中国语史の研究——九·十世纪の河西方言》,研究14种材料所反映的音韵和语法现象。随着《长卷》(C131)、《法华经普门品》(Φ3256)等新成果的公布,学界对汉藏对音材料的研究会更深入。通过全面系统地研读21种敦煌吐蕃汉藏对音材料,学习前贤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对其得失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评论,归纳出藏语对音所反映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与《切韵》系及其它传世文献相互印证,与现代甘肃、宁夏、青海等省的方言做比较,探讨其语音变化的规律。在汉藏对音材料中藏文尽管不能如实详尽地记录当时的汉语语音,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音的特点。如:部分溪母字与见母字、清母字与精母字读音混同;敦煌汉藏对音材料中藏文后加字(?)的语音意义相当于连接两个元音的“基字”;重纽四等和三等的区别在于:前者带有藏语ya-btags,而后者没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概述
  • (一) 材料性质与研究方法
  • (二) 有关声母的问题
  • (三) 有关韵母的问题
  • (四) 有关声调的问题
  • 三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四 研究重点、难点、目标、创新之处
  • (一) 重点、难点
  • (二) 研究目标
  • (三) 创新之处
  • 五 论文所用的藏文、国际音标介绍
  • 第一章 汉藏对音材料及其它材料介绍
  • 第一节 敦煌汉藏对音材料
  • 一 第一类敦煌汉藏对音材料
  • 二 第二类敦煌汉藏对音材料
  • 三 零碎或无法分类的敦煌汉藏对音材料
  • 第二节 注音材料
  • 第三节 其它材料
  • 第二章 敦煌汉藏对音材料音系的声母系统
  • 第一节 牙音
  • 一 见母
  • 二 溪母
  • 三 群母
  • 四 疑母
  • 第二节 舌音
  • 一 舌头音:端、透、定、泥母
  • 二 舌上音:知、徹、澄、娘母
  • 第三节 唇音
  • 一 重唇音:帮、滂、并、明
  • 二 轻唇音:非、敷、奉、微母
  • 第四节 齿音
  • 一 正齿音:精、清、从、心、邪
  • 二 正齿音三等:章、吕、船、书、禅
  • 三 正齿音二等:莊、初、崇、生母
  • 第五节 喉音
  • 喉音:影、晓、匣、喻(以、云)母
  • 第六节 半舌、半齿音
  • 第七节 敦煌汉藏对音材料音系的声母
  • 第三章 敦煌汉藏对音材料音系的韵母系统
  • 第一节 通摄
  • 一 通摄平、上、去声字藏文对音表
  • 二 通摄入声字藏文对音表
  • 第二节 江摄
  • 第三节 止摄
  • 一 止摄开口字藏文对音表
  • 二 止摄合口字藏文对音表
  • 第四节 遇摄
  • 第五节 蟹摄
  • 第六节 臻摄
  • 一 臻摄平、上、去声开口字的汉藏对音表
  • 二 臻摄平、上、去声合口字的汉藏对音表
  • 三 臻摄入声字的汉藏对音表
  • 第七节 山摄
  • 一 山摄平、上、去声开口字的汉藏对音表
  • 二 山摄平、上、去声合口字的汉藏对音表
  • 三 山摄入声字的汉藏对音表
  • 第八节 效摄
  • 第九节 果摄
  • 第十节 假摄
  • 第十一节 宕摄
  • 一 宕摄平、上、去声开口字的藏文对音表
  • 二 宕摄平、上、去声合口字的藏文对音表
  • 三 宕摄入声字的藏文对音表
  • 第十二节 梗摄
  • 第十三节 曾摄
  • 一 曾摄平、上、去声字的藏文对音表
  • 二 曾摄入声字的藏文对音表
  • 第十四节 流摄
  • 第十五节 深摄
  • 一 深摄平、上、去声字的藏文对音
  • 二 深摄入声字的藏文对音
  • 第十六节 咸摄
  • 第十七节 敦煌汉藏对音材料音系的韵母系统
  • 第四章 有关汉藏对音材料的几个问题
  • 一 部分溪母字与见母字读音混同的现象
  • 二 藏文后加字(?)的语音意义
  • 三 重纽问题
  • 四 声调问题
  • 结语
  • 一 研究小结
  • 二 不足之处
  • 附录:《长卷》汉藏索引
  • 一 《长卷》正面汉藏索引
  • 二 《长卷》反面汉藏索引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中国汉藏语研究70年[J]. 贵州民族研究 2020(06)
    • [2].论汉藏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感想[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03)
    • [3].浅谈电视新闻中的汉藏翻译特点与技巧[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10)
    • [4].新时期汉藏翻译培养人才的几点思考[J]. 西部皮革 2016(10)
    • [5].浅析汉藏翻译中的管界问题[J]. 文学教育(上) 2016(05)
    • [6].试分析文化差异中的汉藏翻译[J]. 文学教育(上) 2016(05)
    • [7].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 商 2015(04)
    • [8].语言文化哲学视域下佛教在汉藏文化交流中的作用[J]. 跨语言文化研究 2019(00)
    • [9].浅谈汉藏商用门牌翻译——以青海玉树治多县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28)
    • [10].一部探究边缘族群之力作——《羌在汉藏之间》读后[J].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 2017(00)
    • [11].汉藏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 北方文学 2017(12)
    • [12].四川“汉藏学生手拉手”特色夏令营在成都开营[J]. 中国火炬 2017(08)
    • [13].要重视语言信息结构的思考与研究[J]. 汉藏语学报 2016(00)
    • [14].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与汉语研究的互动——《汉藏语学报》的重要作用[J]. 汉藏语学报 2016(00)
    • [15].《汉藏语学报》召开编委会会议[J]. 汉藏语学报 2016(00)
    • [16].加强语法信息采集,推进汉藏语言研究[J]. 汉藏语学报 2016(00)
    • [17].汉藏语家园努力耕耘,汉藏语研究当好主人[J]. 汉藏语学报 2016(00)
    • [18].我的期望与祝愿[J]. 汉藏语学报 2016(00)
    • [19].浅谈新闻报刊在汉藏翻译中的作用及意义[J]. 智富时代 2016(03)
    • [20].汉藏书法[J]. 贡嘎山(汉文版) 2016(04)
    • [21].汉藏书法[J]. 贡嘎山(汉文版) 2016(05)
    • [22].浅谈行政公文汉藏翻译的作用及意义[J]. 青年文学家 2013(36)
    • [23].浅析汉藏教理院的建立对汉藏文化交流中的贡献[J]. 金田 2013(03)
    • [24].清代至民国时期康区的汉藏通婚研究[J]. 藏学学刊 2009(00)
    • [25].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刍议[J]. 西藏科技 2020(11)
    • [26].通事在汉藏交流中的作用分析[J]. 民族史研究 2018(00)
    • [27].对做好广播新闻汉藏翻译的几点思考[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02)
    • [28].浅析汉藏翻译中的文化差异[J]. 传播力研究 2019(04)
    • [29].汉藏语研究最新进展——《汉藏语言》介评[J]. 贵州民族研究 2019(05)
    • [30].俞敏先生和汉藏语言比较[J]. 博览群书 2017(04)

    标签:;  ;  ;  ;  

    敦煌汉藏对音材料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