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鼠和成年大鼠外伤性癫痫模型的对比研究

幼鼠和成年大鼠外伤性癫痫模型的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外伤性癫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是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目前PTE的形成原因并未完全明了,但多数研究认为,外伤性脑损害后红细胞外渗、溶解和含铁血黄素沉积于神经组织内,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导致癫痫发作,是PTE的显著特征。临床大样本病历回顾性分析提示:外伤性癫痫存在一定年龄相关性,即儿童头颅外伤患者较成人患者更易发生外伤性癫痫[1] [2]。另外在3-巯基丙酸诱导的癫痫模型和脑皮层局部注射破伤风毒素诱导的癫痫模型中,也存在一定年龄相关性[3] [4]。氯化铁癫痫模型通过向模型动物脑内注射铁离子,很好的模拟了外伤性癫痫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脑电图和行为学表现,是进行外伤性癫痫研究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局灶性癫痫动物模型[5]。但目前为止,此模型涉及年龄因素的对比研究较少见。为此我们通过建立幼鼠和成年大鼠的急性和慢性氯化铁癫痫模型,以探讨此模型的年龄相关性。目的建立幼鼠和成年大鼠急性和慢性氯化铁癫痫模型,观察脑电图(EEG)和病理改变,对比分析二者在发作次数,发作定位以及病理改变上上的差异性。方法将实验大鼠按鼠龄分幼年组(3周)和成年组(2月)。急性实验:立体定向注射同剂量氯化铁(FeCl3)于大鼠左侧感觉运动皮层区。颅骨埋植不锈钢螺丝电极后,连续6小时EEG纪录,组织学观察。慢性实验:皮层注射氯化铁溶液后单笼饲养一个月后连续12小时EEG纪录,组织学观察。结果急性实验:在成功致痫的模型中,两组均表现较高级别的行为发作(Ⅳ级以上),成年组的模型成功率达80%,但幼年组的模型成功率较低,仅60%。两组大鼠EEG表现出相似的癫痫波形,但成年组在波幅上高于幼年组。同时在发作总时间和发作次数上,成年组均高于幼年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在癫痫发作的定位上,两组的分布相似。另外两组均有亚临床发作,以幼年组为显著(40%)。病理改变两实验之间无明显差别。慢性实验:在成功致痫的模型中,模型成功率较低,成年组为50%,幼年组30%。成年实验组EEG在发作次数(ρ=0.271)及发作时间(ρ=0.348)上与幼年实验组无显著差异。两实验组病灶损伤均超过皮层区,幼年实验组病灶损伤更严重。结论成年大鼠氯化铁癫痫模型行为及EEG表现较稳定,而幼年大鼠氯化铁癫痫模型稳定性较差。大鼠氯化铁癫痫模型的癫痫发作及病理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相关性,可能与不同年龄阶段神经系统对铁离子的刺激的反应不同有关。但此模型与人类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年龄相关性)不相符,不宜做外伤性癫痫年龄因素的相关研究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正文 实验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幼鼠和成年大鼠外伤性癫痫模型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