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敞社会控制思想研究

刘敞社会控制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刘敞是北宋疑经思潮的代表人物,其学说对宋代理学的建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其社会控制思想。社会控制是指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封建时代的社会控制主要表现为君臣对国家的治理,而儒家思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封建王朝的主导思想,那么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与创新则有利于建立新的社会控制思想体系。刘敞社会控制思想的形成是与其家学渊源、仕宦历程及社会时代的背景息息相关的。北宋中期是一个儒家思想文化转折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儒学承续唐代后期儒学,并融合释、道思想,为理学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刘敞社会控制思想是建立在北宋社会危机深重的基础上的,对于治理国家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并提出了道德教化、礼教、法治、君臣共治等方面的社会控制主张。文章对刘敞的家世、仕宦历程、学识及著作等方面作了介绍,而主要的着重点是对其社会控制思想的研究。社会控制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外在的强制控制,主要手段有法律控制、军事控制、纪律行政控制等。另外一种是指内在的教育、疏导控制,即从人们的习俗、道德、宗教、舆论等方面来约束控制,就是通过观念与道德力量来影响人们,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由此达到社会控制的目的。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注重对民众的教化与疏导,并结合法治等思想以加强社会控制。文章的主体内容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刘敞生平的介绍,以加深对刘为学为官的认识;第二部分论述刘敞社会控制思想的社会时代背景及“人性论”基础,旨在揭示刘敞思想的社会根源;第四章与第五章为文章的重点章节,第四章对刘敞的经学、“道统”的继承、儒家思想的维护、“礼制”思想等诸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并从经学价值观的重建及儒家“道德”思想的教化作用的角度阐释了刘敞的社会内在控制论,还指出了君臣如何为政及君臣关系对于加强社会控制的重要性,从统治者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有效的进行社会控制。第五章主要从君臣共治、经济发展、礼制等级等方面阐述了刘敞的外在社会控制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概述
  • 1.3 研究方法及意义
  • 2 刘敞生平
  • 2.1 家世
  • 2.2 仕宦历程
  • 2.3 学识及主要著作
  • 3 刘敞社会控制思想的时代背景及“人性论”基础
  • 3.1 宋代的内外危机及宋初儒学的困境
  • 3.2 刘敞社会控制理论的“人性论”基础
  • 4 刘敞的内在社会控制论
  • 4.1 刘敞“崇经重道”与社会控制
  • 4.1.1 刘敞“崇经”的时代背景
  • 4.1.2 刘敞以经学价值判断为主的内在控制观
  • 4.2 以“德”为核心的儒家道德礼仪控制
  • 4.2.1 宋儒对韩愈“道统说”的继承
  • 4.2.2 刘敞以“德”为核心的内化论
  • 4.2.3 “德主刑辅”的德化论
  • 5 刘敞的外在社会控制论
  • 5.1 君臣共治与社会控制
  • 5.2 经济发展与社会控制
  • 5.2.1 合理利用土地
  • 5.2.2 “为仁不富”论
  • 5.3 礼制、等级与社会控制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刘敞社会控制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