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茂铁基化合物论文-马亚茹

二茂铁基化合物论文-马亚茹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茂铁基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茂铁,燃烧催化剂,含能化合物

二茂铁基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马亚茹[1](2019)在《二茂铁含能化合物的合成及燃烧催化性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燃烧催化剂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步,不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而二茂铁含能化合物具有非常好的催化活性而且燃烧速率也比较快,二茂铁含能化合物具有化合物的一般理想状态,即高能量,密度较高,张力比较大,但是目前二茂铁含能化合物存在着储存方面的缺点。对二茂铁含能化合物的合成以及燃烧催化性能的初探是当今学者的首要任务。(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胡久荣,祝长鹏,叶明星,钟修鹏,张洪杰[2](2019)在《含邻位-碳硼烷与二茂铁基的新型半夹心式钌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位-碳硼烷、正丁基锂、硫粉和[(p-cymene)RuCl_2]_2为原料,参考文献方法制得化合物(p-cymene)Ru(S_2C_2B_(10)H_(10))(1)和(p-cymene)Ru_2(μ-S_2)(S_2C_2B_(10)H_(10))_2(2)(p-cymene=对甲基异丙基苯基); HC≡CC(O)Fc(Fc=二茂铁基)分别与1和2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p-cymene)Ru(S_2C_2B_(10)H_9)(H_2C=CC(O)Fc)(3)和(p-cymene)Ru_2(μ-S_2)(S_2C_2B_(10)H_(10))_2(R~1C=CR~2)[R~1=FcCO, R~2=H(4); R~1=H, R~2=FcCO(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11)B{~1H}NMR, IR, MALDI-TOF-MS和元素分析表征。(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杨梅,谢成根,吴菊,金俊成,程超[3](2018)在《二茂铁巯基化合物/金纳米粒子/还原石墨烯修饰电化学传感器检测Cu~(2+)》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Hummer法进一步还原合成还原石墨烯(RGO),Shifft碱反应合成新型二茂铁巯基化合物(FcSH)。利用还原石墨烯吸附性将石墨烯修饰在玻碳电极(GCE)上,在石墨烯表面电沉积金纳米粒子(AuNPs),通过自组装制备还原石墨烯和二茂铁巯基修饰电化学传感器(FcSH/AuNPs/RGO/GCE),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富电子性能。实验显示,在0.01 mol/L HCl中,富集时间为180s,Cu~(2+)浓度在1.0×10~(-12)~1.0×10~(-11)mol/L与1.0×10~(-11)~1.0×10~(-10)mol/L范围内与方波伏安峰电流分别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94×10~(-12)mol/L。该电化学传感器对Cu~(2+)的检测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高的稳定性和灵敏性,可用于环境中痕量Cu~(2+)的测定。(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孙琦[4](2018)在《二茂铁基咔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对Cu~(2+)、Hg~(2+),pH和H_2S的识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论文设计合成了两个系列含有二茂铁基团的化学识别传感器,并对其具有的对Cu~(2+)、Hg~(2+)离子及pH和H_2S的识别性能作了细致的研究。本文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合成了七种含有二茂铁基咔唑、吲哚、吡咯的吖嗪配体,这些配体对Cu~(2+)、Hg~(2+)离子具有特异性识别,并能在pH 7-pH 1范围内颜色变浅荧光增强。第二部分中,我们合成了一种含有二茂铁咔唑基团的硝基配体,可以对Cu~(2+)、Hg~(2+)离子和H_2S进行选择性识别。主要内容如下: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合成了七种含有二茂铁基团的化学识别传感器,它们以吖嗪(-C=N-N=C-)结构单元为主要识别基团,并通过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研究中发现,配体4a~4g都可以对Cu~(2+)、Hg~(2+)及H~+离子做出响应,其中配体4a~4e可以通过叁通道的方法进行测试。以含咔唑配体4b为例,与Cu~(2+)、Hg~(2+)离子结合后颜色分别变黄变红,荧光增强,电化学电流密度逐渐下降,检测限分别为8.02μM和16μM。与H~+离子结合后,pH值降低颜色由黄色变为无色,荧光逐渐增强。另外,在4b已经络合Hg~(2+)离子的情况下加入H~+离子,会使得配体和金属的配位解除,颜色变浅,荧光猝灭。最后,以含咔唑基团的配体为主,通过七种配体的紫外-可见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系统比较了取代基和共轭结构不同对识别结果的影响,发现含醛基的配体4d识别效果最好(K_(Cu) 7.17×10~(13) M~(-2),K_(Hg) 9.8×10~6 M~(-1)),检测限最低(DL_(Cu)u 8.02μM,DL_(Hg)1.4μM)。在第二部分中,通过向二茂铁咔唑基团上引入硝基基团,首次合成了可以叁通道识别H_2S的有机配体12a,并对其结构进行了核磁共振谱和高分辨质谱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配体12a可以线性检测1当量内的H_2S,随着H_2S加入溶液颜色变浅,荧光增强,对H_2S的检测限为0.97μM。另外,配体12a同样可以特异性识别金属Cu~(2+)、Hg~(2+)离子,加入后荧光分别增强40倍和38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6-05)

王娇丹[5](2018)在《二茂铁含能化合物的合成及燃烧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烧催化剂可以显着改变固体推进剂的燃烧速率,是固体推进剂中的重要功能成分。二茂铁类衍生物因其优良的燃烧催化活性被广泛用作燃烧催化剂,但在固化和存储期间容易挥发和迁移,进一步提高二茂铁类燃速催化剂的燃烧速率和解决其易迁移问题仍然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含能化合物由于其高能量、高密度、张力大等独特的性质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将含能化合物与二茂铁衍生物连接起来,用以构筑具有高能量、高燃烧催化活性、强抗迁移能力的综合性能好的新型燃烧催化剂。主要内容如下:(1)以含氮量不同的氮杂环与二茂铁二甲酰氯为原料,合成并表征了A类与B类共17种二茂铁含能化合物。通过TG曲线对其热分解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类化合物较A类化合物热稳定性高。采用DSC技术探讨了17种化合物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过程的催化效果,结果显示A类化合物与B类化合物对AP的催化作用有很大差异,其中A类化合物可使AP两步缓慢的热分解过程合并为一步分解过程并且峰温显着提前,掩盖了AP自身的晶型转换峰,但是分解缓慢,放热区间较大(约200-300℃);而B类对AP的晶型转换峰无明显影响,却能使AP两步缓慢的分解过程合并为一步快速的分解过程,放热区间小(约280-320℃)。(2)以5,5-联四唑二铵盐、3,5-二氨基-1,2,4-叁氮唑、3,4-二氨基呋咱与二茂铁二甲酰氯为原料,利用界面缩聚法合成叁种二茂铁含能低聚物。利用TG技术对其热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并与对应的二茂铁含能化合物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低聚物的稳定性普遍高于单体二茂铁含能化合物。采用DSC评价了3种低聚物对AP热分解过程的催化效果,并与对应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低聚物对AP的燃烧催化效果优于单体化合物。测试了二茂铁、3种低聚物以及与之对应的3种单体化合物的迁移性。结果显示,在45℃下存放42天,二茂铁的迁移率为45%;3种单体化合物的迁移率分别为2.3%、2.1%、2.5%;而3种低聚物的迁移率几乎为0。(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乔彬[6](2018)在《二茂铁基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低毒性、热稳定性和细胞穿透性,已成为药物开发中重要的备选物种。吲哚、吲唑和吡喃等杂环化合物是各类消炎和杀菌药物的活性中心,结合二茂铁和杂环分子的特点,本文将两类分子通过环加成手段结合起来,合成了四类杂环化合物,并利用MS、FT-IR、NMR、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表征了它们的分子与晶体结构。具体合成方法如下:1、以2-二茂铁乙炔基苯胺为原料,在NaAuCl_4·2H_2O催化下一步法合成了3-二茂铁基-4-(3-二茂铁基吲哚基)吲哚。2、以2-二茂铁乙炔基苯胺为原料,通过重氮化Ritcher环加成反应,制备了3-二茂铁甲酰基吲唑,3、以2-二茂铁乙炔基苯甲醛为原料,甲醇为溶剂,通过I_2催化环加成反应合成了4-碘-1-甲氧基-3-二茂铁基-1H-异苯并吡喃。4、以2-二茂铁乙炔基苯甲醛为原料,乙腈为溶剂,合成了2-苯甲醛基-3二茂铁基-4-二茂铁甲酰基萘。论文工作为二茂铁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宋亚楠[7](2018)在《二茂铁手性亚砜和叁唑化合物的合成及离子识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对两种二茂铁配体的合成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是关于二茂铁1,2,3-叁唑配体的合成以及该类物质作为化学传感器对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第二部分是关于二茂铁手性亚砜配体的合成。其具体内容分别如下: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使用碘I_2催化二茂铁腙与苯胺反应合成新的含二茂铁基的1,2,3-叁唑配体。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目标产物的产率提升至83%,同时确定了该反应的最优条件,催化剂是I_2,氧化剂为AIBN,溶剂为EA。经过底物筛选,证实该反应适用底物范围广,且高效,绿色,操作简单安全,原料易得,避免了金属催化剂及迭氮化物的使用。本文通过核磁、高分辨,单晶衍射等手段对所合成的二茂铁1,2,3-叁唑配体进行了表征。从中选择3b,3j和3t配体作为化学传感器对金属离子进行识别,结果发现3b可对Cu~(2+)和Pb~(2+)选择性识别,而3j和3t可对Cu~(2+)选择性识别。并且这叁种配体对Cu~(2+)的识别均可达到肉眼可视,配体溶液会由黄色变为绿色。这叁种配体的识别检测均是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电化学信号检测实现的。在第二部分中,本文以1-单取代二茂铁对甲苯硫醚为反应底物,通过锰催化剂及类卟啉手性配体的不对称催化氧化,在二茂铁配体中引入了立体构型确定的亚磺酰基(>S~+—O~-),最终合成含二茂铁基的手性亚砜配体。经过筛选确定最优条件,催化剂为Mn(OTf)_2(1.0 mol%),配体选用类卟啉配体L_1(1.0mol%),溶剂为CH_2Cl_2/IPA(3ml,1:1),氧化剂选用绿色安全的H_2O_2。虽然结果只能达到一个中等水平,以53%的产率获得亚砜,其ee值选择性为64%,但是通过改变反应底物,发现二茂铁对氟苯亚砜的对映选择性可提高至84%。该反应操作简单安全,原料易得,成功克服了大位阻硫醚不对称氧化的困难。最后通过核磁,高分辨,单晶衍射及HPLC等手段对所合成的手性亚砜配体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5-29)

薛松,贾景文,刘娜,路雨,李炳辰[8](2018)在《含二茂铁基染料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茂铁是具有夹心结构的高度富电子体系,二茂铁基叁苯胺衍生物在光电材料中也被广泛应用。探索引入二茂铁的端位基团对叁芳胺类染料或空穴传输材料性能的影响,能够为二茂铁今后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设计合成以端位含二茂铁单元的叁苯胺为供电子基团的有机材料。端位的二茂铁基团具有很强的给电子能力。引入染料敏化剂端位中,有助于电子通过共轭桥部分传输到电子受体。含二茂铁的叁苯胺材料的文献报道中表明,二茂铁的引入使叁苯胺化合物的共轭程度增加[1],通过改变二茂铁和叁苯胺之间的共轭桥结构,能够改变叁苯胺材料的共轭结构[2]。本项目设计的以端位含二茂铁单元的叁苯胺为供电子基团的有机材料,拟为其在光功能材料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纳晶敏化太阳能电池篇)》期刊2018-05-26)

刘艺[9](2018)在《二茂铁衍生物、酰胺化合物和四唑配合物的构筑及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电相变材料在多功能材料领域(可切换的介电材料、数据存储、传感、信号处理等)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此外,通过晶体工程合成一些具有多功能或特异结构的配合物在分子材料领域(吸附、催化、发光、磁性等)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本论文成功合成了六个二茂铁甲酸化合物、两个酰胺化合物和一个四唑配合物,通过单晶衍射、介电测试、DSC测试、荧光测试等多种分析手段,对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光学性质及铁电性质等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利用二茂铁甲酸中环戊二烯环旋转运动的驱动/控制力实现可逆结构转变,然后对该类分子体系进行局部的结构修饰以产生剩余极化。我们设计并构筑了一种新的铁电体,六次甲基四胺二茂铁甲酸加合物(C_6H_(12)N_4)[Fe(C_5H_5)(C_6H_5O_2)](1)和(C_6H_(14)N_4)[Fe(C_5H_5)(C_6H_4O_2)]_2(2)。化合物1在187 K附近发生可逆的结构相变,在低温下从胺基团到羧酸的偶极矩产生自发极化,然后导致低温结构1-LTP的铁电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它具有较好的电滞回线,自发极化率为3.95 uC·cm~(-2)。而化合物2具有可逆相变性质且高低温结构均属于极性空间群Fmm2,但其铁电性还需进一步确定。其次,利用二茂铁甲酸与1,3-丙二胺和哌嗪反应合成出化合物3和4。另外,成功合成二茂铁甲酸金属配合物5和6,它们结构中包含不同茂环构型的二茂铁甲酸离子。2、我们报道了两种新的冠醚包合物[Habf-(18-crown-6)_(1.5)]~+[PF_6]~-(7)和[Habf-(18-crown-6)]~+[ClO_4]~-(8)(Habf=质子化的4-氨基苯甲酰胺),包合物7在室温(263 K)附近显示出有趣的可逆相变。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18-冠醚-6中冠醚环之间的协同旋转运动和六氟磷酸盐客体阴离子和18-冠醚-6中冠醚分子的有序-无序运动导致相变。这种可逆的相变行为由其在263 K明显的热异常行为而得到证实。相变温度附近的明显的台阶状介电变化表明它在介电开关中有潜在的应用。另外,利用磷酸代替六氟磷酸作为反应中的无机酸,并且不加入冠醚,运用相同的方法合成出化合物(C_7H_(12)N_2O)_2(HPO_4)_2(9),该化合物同样表现出低温可逆相变性质。本文中我们详细对比研究了化合物7、8和9的结构动力学,热性质和介电异常。3、采用水热合成法,CuSO_4·7H_2O,NaN_3与2-氰基噻吩在乙醇水溶液中的水热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四核Cu(I)配合物{[Cu_4(tptz)_4]·0.5(C_2H_6O)}_n(10)(Htptz=5-(噻吩-2-基)-1H-四唑)。很少有文献报道Cu(I)阳离子具有叁种不同几何构型,即Cu(I)中心的线性,叁角形和四面体几何构型,并通过Htptz配体连接成一维梯形结构。另外,配合物10在室温下在固态下表现出强蓝色荧光(λ=467 nm)。(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8-05-19)

赵婉荣[10](2018)在《二茂铁联烯磷酸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亲电加成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联烯作为一类特殊的合成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结构和化学性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化学家的广泛关注。联烯可以作为合成天然产物、药物以及各种材料分子的中间体,也可将其聚合物应用于油漆、纤维等行业,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合成结构新颖的联烯化合物并研究其反应性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以廉价的CuI作催化剂,实现了二茂铁端炔化合物与重氮磷酸酯化合物的偶联反应。在叁乙胺存在下,该偶联反应可以顺利合成一系列含二茂铁和磷酸酯基的叁取代联烯化合物。该反应无需配体参与,反应条件温和,原料廉价易得,底物普适性好,产物产率高。反应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可能是通过铜卡宾的转移插入机理进行的。二、合成上述联烯化合物后,我们详细研究了此类化合物的亲电加成反应。研究发现,二茂铁联烯磷酸酯、胺以及单质碘在无金属催化剂存在下,可以成功发生叁组分反应,高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地合成含二茂铁及磷酸酯的烯丙基胺衍生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产物的构型。该反应的主要优点是无需贵金属和碱的参与,反应时间短,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好,原子利用率高,反应底物有良好的普适性,为含二茂铁和磷酸酯基的烯丙基胺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合成方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4-18)

二茂铁基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邻位-碳硼烷、正丁基锂、硫粉和[(p-cymene)RuCl_2]_2为原料,参考文献方法制得化合物(p-cymene)Ru(S_2C_2B_(10)H_(10))(1)和(p-cymene)Ru_2(μ-S_2)(S_2C_2B_(10)H_(10))_2(2)(p-cymene=对甲基异丙基苯基); HC≡CC(O)Fc(Fc=二茂铁基)分别与1和2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p-cymene)Ru(S_2C_2B_(10)H_9)(H_2C=CC(O)Fc)(3)和(p-cymene)Ru_2(μ-S_2)(S_2C_2B_(10)H_(10))_2(R~1C=CR~2)[R~1=FcCO, R~2=H(4); R~1=H, R~2=FcCO(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11)B{~1H}NMR, IR, MALDI-TOF-MS和元素分析表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茂铁基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马亚茹.二茂铁含能化合物的合成及燃烧催化性能初探[J].石化技术.2019

[2].胡久荣,祝长鹏,叶明星,钟修鹏,张洪杰.含邻位-碳硼烷与二茂铁基的新型半夹心式钌化合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9

[3].杨梅,谢成根,吴菊,金俊成,程超.二茂铁巯基化合物/金纳米粒子/还原石墨烯修饰电化学传感器检测Cu~(2+)[J].分析科学学报.2018

[4].孙琦.二茂铁基咔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对Cu~(2+)、Hg~(2+),pH和H_2S的识别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5].王娇丹.二茂铁含能化合物的合成及燃烧催化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8

[6].乔彬.二茂铁基苯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

[7].宋亚楠.二茂铁手性亚砜和叁唑化合物的合成及离子识别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8].薛松,贾景文,刘娜,路雨,李炳辰.含二茂铁基染料化合物的合成[C].第五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摘要集(纳晶敏化太阳能电池篇).2018

[9].刘艺.二茂铁衍生物、酰胺化合物和四唑配合物的构筑及性质[D].江西理工大学.2018

[10].赵婉荣.二茂铁联烯磷酸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亲电加成反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标签:;  ;  ;  

二茂铁基化合物论文-马亚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