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定位围针法为主治疗梗塞性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CT定位围针法为主治疗梗塞性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之一,是指一组由缺血性和/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损害所致的痴呆,其患病率大约占脑卒中幸存者中的1/3。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以及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己成为人类衰老过程中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地治疗本病或控制本病病程进展的方法和药物。该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长期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也给病员家庭、社会及国家增添了沉重的负荷。因此积极开展对本病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目的本课题针对血管性痴呆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这些特点,采用修订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修订长谷川智力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生存质量量表-36题健康调查问卷(SF-36),观察头颅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定位围针法(简称“CT定位围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前后各量表积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从而了解CT定位围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并对CT定位围针法与传统头针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的方法,为CT定位围针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实践依据。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行血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检测,观测其变化情况,以期为CT定位围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经排除标准筛选的8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到CT定位围针组(治疗组)41例和传统头针组(对照组)40例。采用分析者(即第三者)盲法。所有患者均来自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第三附属医院。在对基础疾病行药物治疗前提下,CT定位围针组以头颅CT定位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的最近距离的投射区周边为针刺部位行围针治疗,传统头针组则交替取顶中线、额中线、颞前线、颞后线针刺。两组均以苏州华佗牌一次性30号1.5寸不锈钢针灸针平刺,得气后以180-200次/分的频率捻转2分钟,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约1分钟。每天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修订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修订长谷川智力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生存质量量表-36题健康调查问卷(SF-36)的疗效及积分评估;在治疗前后行血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检测。所有结果均用SPSS13.0分析。结果1在认知能力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56.4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的显效率为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9%。在积分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CT定位围针法对患者认知能力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优于传统头针法。2在痴呆程度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61.5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的显效率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3%。在积分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CT定位围针法对患者痴呆程度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优于传统头针法。3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69.2%,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的显效率为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4%。在积分方面,治疗组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积分及ADL总积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表明CT定位围针法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优于传统头针法,且在改善患者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较传统头针法有优势。4在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为66.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积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别不明显(P>0.05),表明CT定位围针法与传统头针法对患者中医证候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两者差别不明显。5在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CT定位围针法对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善有较好作用,优于传统头针法。6在生存质量量表-36题健康调查问卷积分方面,治疗组在社会功能(SF)、情感角色(RE)、心理健康(MH)三个维度的积分及总积分上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表明CT定位围针法对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积分改善有较好作用,优于传统头针法,且在患者心理因素影响的维度上较传统头针法有优势。7在患者血清内皮素(ET)值和血清一氧化氮(NO)值的测定方面,结果显示,两组均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内皮素(ET)值,升高血清一氧化氮(NO)值(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表明CT定位围针法在扩张脑血管、调节患者脑血流量方面较传统头针法更具有显著性。结论1两种方法对血管性痴呆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 CT定位围针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头针法。3 CT定位围针法在患者心理因素影响的领域效果较明显,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传统头针法。4 CT定位围针法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内皮素(ET)值,升高血清一氧化氮(NO)值,在改善患者血管舒缩功能及调节脑血流量方面较传统头针法更具有显著性。5CT定位围针法操作简单方便,疗效确切,易于推广应用,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 1.1 祖国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命名
  • 1.2 历代医家对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药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 1.4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 2 西医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 2.1 西医对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分类
  • 2.2 血管性痴呆的常见危险因素
  • 2.3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
  • 2.4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 3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研究
  • 3.1 改善脑组织神经突触超微结构
  • 3.2 改善脑血流状态及血管活性物质
  • 3.3 对抗自由基损伤
  • 3.4 调节神经递质释放
  • 3.5 改善脑电活动等
  • 4 围针法的依据和优势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病例选择
  • 2.4 试验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判断标准
  • 2.7 安全性观察
  • 2.8 统计学分析
  • 3 技术路线图
  • 4 研究结果
  • 4.1 临床资料
  • 4.2 临床疗效分析
  • 4.3 观测量表积分变化情况
  • 4.4 安全性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治疗方法
  • 2 临床疗效及疗效相关积分的变化分析
  • 2.1 两组治疗前基线比较
  • 2.2 认知能力疗效及积分比较
  • 2.3 痴呆程度改善疗效及积分比较
  • 2.4 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疗效及积分比较
  • 2.5 中医证候改善疗效及积分比较
  • 2.6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
  • 2.7 生存质量积分比较
  • 3 患者血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检测
  • 4 安全性观察
  • 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 存在问题和展望
  • 6.1 存在问题
  • 6.2 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主要缩略词表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04)
    • [2].基于CT扫描试验的透水混凝土孔隙分布特征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9(11)
    • [3].多元文化区域主动脉夹层瘤患者接受螺旋CT检查下的护理对照[J]. 影像技术 2020(01)
    • [4].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J]. 影像技术 2020(01)
    • [5].试论临床工程师开展CT维护工作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1)
    • [6].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7].综合护理在调强放疗患者增强CT定位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23)
    • [8].跖骨软骨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9(23)
    • [9].探究CT室检查中实行责任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J]. 智慧健康 2019(33)
    • [10].消化道造影联合多层螺旋CT在胃底贲门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12)
    • [11].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 医学综述 2019(23)
    • [12].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干预报告[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06)
    • [13].腮腺肌上皮瘤的CT影像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11)
    • [14].低剂量CT扫描在成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检查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20)
    • [15].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 2019(22)
    • [16].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鉴别诊断肺部小结节的价值[J]. 医学信息 2019(23)
    • [17].64排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6)
    • [18].探讨腹部CT检查对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 心理月刊 2019(23)
    • [19].腹部X线与CT扫描诊断急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4)
    • [20].腹部增强CT扫描对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12)
    • [21].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用于骨关节创伤诊断的价值研究[J]. 云南医药 2019(06)
    • [22].分析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23].螺旋CT在腹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24].64排螺旋CT图像重建对肋骨、肋软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J]. 浙江创伤外科 2019(06)
    • [25].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效果观察[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2)
    • [26].X线机、CT设备联合应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34)
    • [27].基于CT图像颈椎三维实体模型重建及3D打印[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9(06)
    • [28].探讨CT影像学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34)
    • [29].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9(06)
    • [30].多层螺旋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J]. 慢性病学杂志 2019(11)

    标签:;  ;  ;  ;  

    CT定位围针法为主治疗梗塞性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