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病人组织中SARS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序列分析及病毒样颗粒装配

SARS病人组织中SARS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序列分析及病毒样颗粒装配

论文题目: SARS病人组织中SARS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序列分析及病毒样颗粒装配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预防兽医学

作者: 杨仁全

导师: 陈溥言,王健伟

关键词: 冠状病毒,分离,克隆,组装,病毒样颗粒

文献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2003年春季在我国广东、北京等地人群中爆发了以高热、寒战、肌肉痛、干咳、呼吸困难、高度接触性传染为主要特点的传染性疾病,随后该疾病被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简称SARS)”。病因学研究表明,SARS的病因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目前对其遗传学和复制、装配机制等还所知甚少,因此开展此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参与了SARS病原的调查工作。为深入阐明北京地区流行的SARA-CoV的病原学特征,首先从SARS病人病料标本中进行病毒分离试验。将SARS病人临床标本,如咽拭子、痰液和肺组织标本接种Vero细胞,连续传代后,可观察到显著的细胞病理改变(CPE),表明可能标本中可能存在病毒。电镜观察分离物培养上清负染样本,,可见到形态与典型冠状病毒外观相似的病毒样颗粒;用SARS病人康复期血清进行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分离物接种培养的细胞胞浆内存在特异性荧光,证实培养物中存在与SARS-CoV相关的病毒抗原;提取分离物总RNA进行RT-PCR检测,可用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特异性片段,克隆扩增片段后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扩增的片段为冠状病毒保守的复制酶基因区序列。因此综合以上结果,提示分离到的病毒为SASR冠状病毒 为比较来源于SARS病人人体组织和已经分离、培养的SARS-CoV基因组之间的差异,阐明病毒的遗传和变异特点并深入探讨其致病机制,利用RT-PCR从北京地区一例SARS死亡病人(#5)肺组织总RNA中对SARS-CoV组织毒的基因组全长cDNA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参考已经发表的SARS-CoV全序列,将待测定的SARS-CoV全长基因组分成26个片段,设计引物进行扩增。扩增并克隆的26个目的片段覆盖SARS-CoV全长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本次实验中SARS-CoV-5#毒株基因组全长29707个核苷酸。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SARS-CoV组织毒5#基因组序列与BJ01-BJ04地方分离株为同一流行株型。本次试验测定的组织毒的基因组序列在基因组水平上与18株全序列已知人源毒株的碱基差异不明显,而与10株动物来源的SARS-CoV分离株全序列在92个核酸位点上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人源SARS-CoV毒株的全序列与动物源SARS-CoV毒株的全序列存在基因组水平的碱基差异,而细胞培养和人体组织来源的SARS毒株不存在基因组水平的碱基差异。对各种来源的SARS病毒的S蛋白质基因分析同样也显示了类似的碱基差异

论文目录:

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SARS冠状病毒分子生物学进展

一 SARS-CoV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二 SARS-CoV非结构蛋白质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2.1 SARS-CoV多聚蛋白的RNA加工酶类似物

1.2.2 SARS-CoV特异蛋白酶

1.2.2.1 SARS-CoV的PL2~(pro)酶

1.2.2.2 SARS-CoV的3CL~(pro)蛋白酶

1.2.3 SARS-CoV的其他非结构蛋白质

三 SARS-CoV主要结构蛋白质分子生物学

1.3.1 SARS-CoV S蛋白质分子生物学

1.3.1.1 S蛋白质概述

1.3.1.2 S蛋白质受体结合功能与SARS-CoV的受体

1.3.1.3 S蛋白质与膜融合

1.3.1.4 S蛋白质分子免疫学和膜融合抑制肽

1.3.1.5 S蛋白质其他细胞生理效应

1.3.2 SARS-CoV N蛋白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

1.3.2.1 SARS-CoV N蛋白质分子生物学

1.3.2.2 SARS-CoV N蛋白质分子免疫学

1.3.3 SARS-CoV E蛋白质和M蛋白质分子生物学

1.3.3.1 SARS-CoV E蛋白质分子生物学

1.3.3.2 SARS-CoV M蛋白质分子生物学

四 抗SARS-CoV疫苗及抗病毒药物研究

1.4.1 SARS-CoV疫苗

1.4.1.1 SARS-CoV灭活病毒疫苗

1.4.1.2 SARS-CoV重组蛋白质疫苗与SARS-CoV病毒感染抑制性肽

1.4.1.3 SARS-CoV DNA疫苗

1.4.1.4 SARS-CoV DNA免疫与SARS病毒蛋白质疫苗联合应用

1.4.1.5 SARS-CoV重组活载体疫苗

1.4.2 干扰素和小分子治疗药物

1.4.2.1 干扰素

1.4.2.2 小分子治疗药物

五 SARS-CoV动物感染试验模型

六 结语

七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SARS冠状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一、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病毒分离标本和分离细胞

2.1.2 试剂、载体、实验仪器和实验场所

2.2 方法

2.2.1 病毒的细胞分离培养

2.2.2 细胞分离物的收获

2.2.3 病毒培养物鉴定

2.2.4 套式RT-PCR鉴定SASR-CoV特异性病毒RNA

2.2.5 特异性扩增片段的回收克隆和测序

2.2.6 病毒的滴定

二、结果

1.病料接种培养的Vero细胞产生CPE现象

2.电镜观察到感染细胞培养上清中存在冠状病毒样粒子

3.病料接种Vero培养细胞与SARS病人康复期血清特异性结合

4.SARS-CoV病毒特异性核酸序列分析结果

5.分离的SARS-CoV病毒滴度一时间变化关系

三、讨论

四、小结

五、参考文献

第三章 SARS病人肺组织中SARS-COV全基因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1.1 RNA模板

3.1.2 克隆引物

3.1.3 PCR仪、工具酶和其他分子生物学常用试剂

3.2 方法

3.2.1 RNA模板提取

3.2.2 SARS-CoV-5#全基因组cDNA克隆

二 结果

1.目的片段的克隆和重组质粒初步PCR鉴定

2.SARS-CoV-5#全基因组cDNA克隆测序

三、讨论

四、本章小结

五、参考文献

六、本章附录

1 本章附表

2.本章附录链接地址

3.SARS-CoV-5#测序结果

第四章 SARS冠状病毒结构蛋白质基因的表达及其病毒样颗粒的包装试验

一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1.1 细胞、毒株

4.1.1.2 试剂和抗体

4.1.2 方法

4.1.2.1 末端重叠拼接PCR法.人工合成密码子优化SASR-CoV结构蛋白质E基因

4.1.2.2 末端重叠拼接PCR人工合成密码子优化SASR-CoV结构蛋白质M基因

4.1.2.3 完整M基因组装和测序

4.1.2.4 PCR方法在M基因C末端引入肽标签FLAG

4.1.2.5 表达SARS-CoV主要结构蛋白质基因重组杆状病毒载体的构建

4.1.2.6 重组冠状病毒的包装和滴定

4.1.2.7 感染重组杆状病毒的细胞内SARS-CoV结构蛋白质基因表达的检测

4.1.2.8 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形成细胞内SARS-CoV VLP

二、结果

1 优化密码子合成的M、E基因的鉴定

2 含SARS-CoV结构蛋白质基因杆状病毒重组转座质粒的构建

3 表达SARS-CoV结构蛋白质的重组杆状病毒的获得与鉴定

1) 重组杆状病毒基因组Bacmid的PCR鉴定

2) 重组杆状病毒基因组Bacmid细胞转染包装病毒

3) 重组杆状病毒表达SARS-CoV结构蛋白质的检测

4 SARS-CoV VLP的装配

三、讨论

四、本章小结

五、参考文献

六、本章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0-20

参考文献

  • [1].ACE2基因变异与SARS冠状病毒进入及肺部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D]. 陈云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
  • [2].SARS-CoV M蛋白的RNA干扰研究及三个保守的组氨酸残基在SFV感染中的作用[D]. 秦照玲.第二军医大学2008
  • [3].胡宁病毒核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 张寅杰.南开大学2013
  • [4].蛋白激酶NEK6调控细胞抗病毒信号转导机制及DNAzyme抗病毒活性研究[D]. 吴叔文.武汉大学2012
  • [5].一、Spike蛋白来源B细胞表位多肽及抗体在SARS冠状病毒感染中作用机制研究 二、EV71病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制备及鉴定[D]. 贾春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
  • [6].病毒衣壳相关蛋白抑制宿主细胞凋亡与RNA沉默的分子机制研究[D]. 崔蕾.武汉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结构蛋白的生物信息学研究[D]. 刘树春.中国医科大学2004
  • [2].丙型肝炎病毒结构基因的表达及其病毒样颗粒研究[D]. 朱诗应.第二军医大学2005
  • [3].HPV58型衣壳蛋白L1和L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病毒样颗粒的装配与免疫学分析[D]. 王丽娜.吉林大学2005
  • [4].人乳头瘤病毒6型衣壳蛋白L1和L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病毒样颗粒的装配与免疫学分析[D]. 王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
  • [5].SARS冠状病毒PUMC02株全基因组cDNA的分段克隆及N蛋白的功能研究[D]. 樊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6].HCV结构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在昆虫细胞中形成病毒样颗粒的研究[D]. 赵玮.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
  • [7].杆状病毒系统中地方株轮状病毒蛋白的重组表达及病毒样颗粒的构建[D]. 李国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
  • [8].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携带日本脑炎病毒囊膜糖蛋白的逆转录病毒样颗粒[D]. 张富泉.第四军医大学1997
  • [9].SARS和SARS样冠状病毒遗传进化及其受体研究[D]. 任武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
  • [10].SARS冠状病毒的分子进化研究[D]. 张原.复旦大学2007

标签:;  ;  ;  ;  ;  

SARS病人组织中SARS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序列分析及病毒样颗粒装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