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目前已被证明是治疗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的有效方法,然而术后出现的再狭窄影响了支架成形术的疗效。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和阿斯匹林已经被证明能在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预防再狭窄,但由于血管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以及手术部位的差异,目前尚不知在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是否同样有效。本实验前瞻性地研究抗血小板药物对预防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再狭窄的疗效并与抗凝治疗进行对照,以期为外周支架成形术后预防再狭窄的用药策略提供临床证据,进一步降低再狭窄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样本2003年1月起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管外科行外周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且符合入组条件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患者共计103例分为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47例)。方法1.治疗组每日口服波立维75mg/d+拜阿斯匹林100mg/d;对照组术后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IU一周,并从术后第三天起口服华法令至INR稳定在2.0-2.5。2.主要终点事件为支架内闭塞、再狭窄以及临床出血率,次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事件、血管性截肢、死亡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如粒细胞减少等)。3.所有入选试验的患者均在术后第1天、第1、6、12、18个月随访患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血常规、出凝血功能、肱踝指数。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彩色多普勒超声2级以上(狭窄度≥50%)。结果1.随访18个月时测得两组ABI分别从术前(0.53±0.26、0.60±0.19)上升至(0.71±0.22、0.74±0.28),改善率分别是85.7%vs78.7%(P>0.05)。2.随访18个月内治疗组发生3例支架内闭塞(5.4%),对照组5例(10.6%),支架内再狭窄分别出现8例(14.3%)和12例(25.5%),两组间Yates连续性校正检验无统计学差异。3.Log Rank法比较18个月后两组累计通畅率(狭窄度<2级)其中治疗组84.9%,对照组75.0%,无显著差异(P=0.183)。4.抗凝组临床出血事件者9例(19.1%),明显高于抗血小板组的1例(1.8%),(P=0.009)。比较两组间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至少与传统的抗凝治疗同样有效,且更安全,另外它还具有无需常规实验室监测INR的优点。因此,氯吡格雷联合阿斯匹林可以被推荐用于预防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的再狭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3. 实验方法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基线特征
  • 2. 手术结果
  • 3. 随访情况
  • 4. Rutherford评分
  • 5. 支架内再闭塞与再狭窄
  • 6. 临床出血事件
  • 7. 次要终点事件
  • 讨论
  • 1. 抗血栓类药物与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
  • 2. 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药物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安全性分析
  • 3. 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药物对预防再狭窄的有效性差异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后记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龄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D3与外周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08)
    • [2].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32)
    • [3].100例中年人外周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03)
    • [4].外周动脉硬化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J]. 医学综述 2009(12)
    • [5].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06)
    • [6].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02)
    • [7].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 包头医学 2017(03)
    • [8].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外周动脉硬化的关系[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10)
    • [9].浅析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03)
    • [10].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2(02)
    • [11].踝肱指数在基层医院筛选下肢外周动脉病中的应用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08)
    • [12].踝臂指数在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04)
    • [13].经外周动脉压连续心排量监测的护理[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23)
    • [14].信阳农村高血压人群外周动脉病发生率及影响因素[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03)
    • [15].新生儿护理中外周动脉采血的应用价值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48)
    • [16].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 2014(05)
    • [17].急性外周动脉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07)
    • [18].踝臂指数在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08(04)
    • [19].外周动脉采血在婴幼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02)
    • [20].探讨介入溶栓治疗在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血管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5)
    • [21].用不同外周动脉波形重建主动脉波形的对比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22].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34)
    • [23].四虫片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周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3)
    • [24].急性外周动脉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4(04)
    • [25].彩超对外周动脉严重狭窄闭塞的血流动力学观察[J]. 航空航天医药 2008(01)
    • [26].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硬化与踝臂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 2009(03)
    • [27].外周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分型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24)
    • [28].中西药结合介入治疗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临床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33)
    • [29].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J]. 现代医院 2017(04)
    • [30].外周动脉型脑动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39)

    标签:;  ;  ;  ;  

    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狭窄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