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

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

论文摘要

明确标举“中国艺术精神”并展开深入探讨,徐复观是第一人。除徐复观以外,现代新儒学之第二代台港新儒家其他成员如方东美、唐君毅等都或多或少涉及过这个问题,皆因这一话题背后隐藏着古与今、中与西的深层美学对话。现代新儒学思想博大精深,研究领域涉及历史、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本论文在观照其哲学基础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以第二代台港新儒学诗学和美学为基础,利用比较的方法,对话理论,阐释学和历史文化的方法等理论工具,对以上台港新儒家的共同话题作深入考察和系统梳理,把握徐复观等人阐释“中国艺术精神”的世界视野和方法,以及他们探讨这一问题时所折射出的深层文化内蕴,同时注意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上下左右的联系。由于台港新儒家的美学研究兼有会通儒道艺术精神、融合中西美学思想,及发掘传统美学之当代价值等的层面,这些无一不是中国当代美学的重大课题,因此带着问题意识用跨文化、跨学科的视野重新审视他们探讨过的问题并追踪问题的延伸,将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和比较诗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中国大陆的现代新儒学研究历史与现状
  • 二、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三、本论文研究对象、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一章 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新阐释
  • 第一节 《中国艺术精神》的写作缘起
  • 第二节 《中国艺术精神》的美学方法
  • 一、整体的方法
  • 二、阐释学的方法
  • 三、“追体验”的方法
  • 第三节 孔子与中国艺术精神
  • 第四节 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
  • 第五节 儒家、道家艺术精神之会通
  • 第六节 孟子修身观念的生态美学精神——接着徐复观往下讲
  • 附论 一种比较: 宗白华散步美学里的“中国艺术精神”情结
  • 第二章 生命美景——方东美生命美学里的“中国艺术精神”
  • 第一节 中国艺术精神的哲学基础
  • 一、生命本体论
  • 二、机体主义方法论
  • 三、哲学与诗境相接
  • 第二节 生命:中国艺术精神的源头活水
  • 一、中国人的艺术理想:生生之美
  • 二、璨溢的美感:生命情调
  • 三、艺术的归趋:指向完美人生
  • 第三章 道德理性与艺术精神——唐君毅视野中的“中国艺术精神”
  • 第一节 中国艺术精神
  • 一、艺术精神与宗教、科学等
  • 二、“游”与中国艺术精神
  • 第二节 中国文学精神
  • 一、中国文学精神
  • 二、生生之德与大“化”精神
  • 余论:中国文学艺术之层位高低与道德理性
  • 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中国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博、硕士论文篇名辑录
  • 二、中国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期刊论文篇名辑录
  • 孙琪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再现新儒学思潮复杂面貌的精神图谱——评《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J]. 社会科学动态 2019(11)
    • [2].新儒学问题略论[J]. 人文天下 2018(05)
    • [3].林安梧的后新儒学及其实践特质[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3)
    • [4].后新儒学的气度——《儒学革命: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评述[J].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4)
    • [5].为现代儒学定位——“现代”新儒学的价值取向与学理贡献[J]. 当代儒学 2017(02)
    • [6].经典诠释的有效性何在?——基于北宋新儒学经典诠释内在机制的考察[J]. 王学研究 2016(02)
    • [7].略论韩愈的新儒学思想[J]. 唐山文学 2017(05)
    • [8].黄玉顺“生活儒学”与林安梧“后新儒学”之比较[J]. 国际儒学论丛 2016(02)
    • [9].“后新儒学“时代的生活儒学——兼与黄玉顺先生“生活儒学”的比较[J]. 当代儒学 2017(01)
    • [10].“五四”新儒家的缘起与困境[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17(04)
    • [11].儒学展开的新向度:略评林安梧的“后新儒学”[J]. 南方论丛 2014(03)
    • [12].从颜元的体育主张到“援武于儒”的新儒学构想[J]. 体育学刊 2020(01)
    • [13].“批判的新儒学”与船山哲学[J]. 周易研究 2016(01)
    • [14].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大陆新儒学挑战的回应探析[J]. 求实 2015(11)
    • [15].建构后新儒学 参与文明对话——林安梧教授访谈[J]. 学术月刊 2014(06)
    • [16].儒学展开的新向度:略评林安梧的“后新儒学”[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05)
    • [17].成中英先生的新新儒学及其本体世界[J].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1)
    • [18].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新儒学运动的学术批判[J]. 中共党史研究 2011(03)
    • [19].晒新书[J]. 博览群书 2011(06)
    • [20].林安梧及其“后新儒学”[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1)
    • [21].浅析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的“新儒学派”[J]. 法制与社会 2009(18)
    • [22].梁启超“善变”与新儒学的发端[J]. 岭南文史 2009(03)
    • [23].《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出版[J]. 哲学动态 2018(01)
    • [24].对待传统文化需谨防一些倾向[J]. 党政视野 2016(05)
    • [25].新儒学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德育研究[J]. 报刊荟萃 2018(01)
    • [26].对待传统文化需谨防三种倾向[J]. 人民周刊 2016(07)
    • [27].论五四时期新儒学派的文化兼容思想[J]. 西安社会科学 2011(05)
    • [28].宋明新儒学本体论的思想来源与特征[J]. 社会科学战线 2011(12)
    • [29].“后新儒学”与中国哲学之未来[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03)
    • [30].综论现当代新儒学思潮、人物及其问题意识与学术贡献——兼谈我的开放的儒学观(上)[J]. 探索 2010(03)

    标签:;  ;  ;  ;  ;  

    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