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法律问题分析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法律问题分析

论文摘要

“国家干预的法律路径”和“公司治理”是经济法学中的两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的写作主要是在充分汲取经济法基础理论和公司法研究最新成果的养分基础上,从经济法角度对国家在有限责任公司治理中的干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般认为,有限责任公司是由私人意愿达成的一系列合同的联结点,因而,国家应该尽量避免干预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事务。本文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从国家干预企业运行的角度出发,对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国家对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进行干预的合理性,以及国家应当通过何种路径来完善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本文第一部分是对国家干预有限责任公司治理在我国的实践进行的历史考察。本文认为,自有限责任公司在我国出现之日起,“国家干预”就是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因素并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一大特点。然而,在我国,国家对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的干预并不总是合理和适度的;国家权力过度的、不合理的干预致使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结构受到了严重的扭曲和破坏。 本文第二部分是对其他国家干预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的比较分析。在充分考察了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起源及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轨迹后,本文认为,有限责任公司本身即是国家引导、干预经济运行的产物,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各国都通过相应的立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进行合理、适度的干预,促进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 本文第三部分从合同联结点说出发,指出由于交易成本过高、股东易于被锁定和公司的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等原因,客观上使得国家对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进行干预成为必然;同时,在适度干预经济原则之下,国家对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的干预应当集中体现在提供章程示范文本以节省交易成本、保护小股东权益以破解“锁定”难题以及加强资本监管以保障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有效参与公司治理等方面。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即我国必须对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干预。

论文目录

  • 前言
  • 一、国家干预有限责任公司治理在我国的实践——以行政性干预为主
  • (一) 我国干预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的历史分析
  • 1. 清末的官督商办公司和合资有限公司——“屈服公司于专制政体之下”
  • 2. 民国《公司法》中的有限公司——“规定乖忤违理”
  • 3. 1950 年《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实施办法》中的有限公司——合理调整
  • 4. 三大改造后至改革开放前——有限责任公司的消亡期
  • 5. 三资企业法和1988 年《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中的有限责任公司——有益探索
  • (二) 1993 年《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的干预
  • (三) 我国干预有限责任公司治理实践的检讨
  • 二、其他国家对有限责任公司治理干预的经验:比较法的视角
  • (一) 西方国家干预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的历史和经验
  • 1. 立法者桌上的创造物——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产生
  • 2. 从有限责任公司法的发展演变看两大法系国家对有限责任公司治理的干预实践
  • (二) 对我国的启示
  • 三、我国对有限责任公司治理进行干预的必要性及路径
  • (一) 减少为达成有效内部治理而支付的交易成本
  • 1. 作为市场机制替代物的公司——交易成本理论
  • 2. 选择性的制度供给——一种能够节省缔约成本的引导性干预
  • (二) 解决有限责任公司治理中特有的“锁定”问题
  • 1. “锁定(Locked in)”困境的出现
  • 2. 对锁定问题进行干预的合理性——公司自治无法解决的难题
  • 3. 解决锁定困境的路径分析——兼论股权转让和小股东保护制度的完善
  • (三) 债权人和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有效途径
  • 1. 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债权人自救机制存在的问题
  • 2. 公司合同的不完全性和涉他性——保护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 3. 加强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监管——干预的路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J]. 祖国 2017(02)
    • [2].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的法律构建[J]. 智富时代 2017(09)
    • [3].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退出探析[J]. 中国外资 2011(15)
    • [4].人合性对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的影响[J]. 民营科技 2012(10)
    • [5].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决议无效与可撤销诉讼之比较[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4)
    • [6].浅论有限责任公司僵局[J]. 经济研究导刊 2015(25)
    • [7].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认定标准之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15(15)
    • [8].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制度疑难问题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 2017(05)
    • [9].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制度[J]. 法制博览 2018(10)
    • [10].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异同分析[J]. 现代商业 2015(17)
    • [11].求解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预期利益实现的制度困境[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2].论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过程中的对外债务在公司设立不成时的责任承担及分担[J]. 法制与社会 2018(17)
    • [13].浅谈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查账权行使的利益冲突与平衡[J]. 商业经济 2014(11)
    • [14].论股东退股权[J]. 科学之友(B版) 2008(04)
    • [15].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法律制度研究[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05)
    • [16].论有限责任公司优先购买权[J]. 知识经济 2015(01)
    • [17].试论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分红权的司法救济[J]. 现代商业 2014(23)
    • [18].刍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J]. 山东纺织经济 2013(05)
    • [19].过期候不候——也谈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期限[J]. 法制与社会 2011(24)
    • [20].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4)
    • [21].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法律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6)
    • [22].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优先购买权[J]. 警官教育论坛 2010(00)
    • [23].有限责任公司夫妻共同股权的分割[J]. 法制博览 2018(05)
    • [24].有限公司股份代持的问题与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5(01)
    • [25].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查阅权的保障[J]. 法制与社会 2012(10)
    • [26].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关系之我见[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16)
    • [27].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问题探究[J]. 法制与经济 2017(11)
    • [28].刍议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法律问题[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2(04)
    • [29].浅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权的立论依据[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08)
    • [30].有限责任公司异议股东退股权制度探略[J]. 特区经济 2010(11)

    标签:;  ;  ;  ;  ;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法律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