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核心素养,构建高效信息课堂

渗透核心素养,构建高效信息课堂

李朝霞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一中学266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学科关注的焦点。核心素养综合体现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生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与品格,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提出,重塑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使这门课程从以往重视知识与技能传授,转变为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在教育事业中更是彰显出重要的地位。在信息技术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对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方法的采用,实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学习,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更应关注对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建立整体知识体系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不能随意而行。教师在进行教材重构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要认真研读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明晰一个单元乃至整册书的知识结构,辨清逻辑关系,形成学科知识体系结构,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在总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教学资源进行教材重构。例如,在对教材WPS表格内容重构时,笔者首先将教材中的知识罗列出来,并按照梯度进行归纳。然后,笔者按照核心素养三层体系结构“双基——问题解决——学科思维”制定出教学目标。学生在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基础上,利用高级技能,完成数据处理任务,从中形成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二、融合教材内容,渗透项目式学习,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实践力

教师要选取适合学生的素材,处理好教材的局限性和学生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把单元知识设计到一个主题或者项目中,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展综合性活动。教师要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实践力。例如,在WPS表格软件应用中,教材上提供了“学生饮料消费调查问卷”“南京市空气质量图表”“校园十佳歌手比赛表”等样表。考虑到自身所在学校区域及学生个体差异,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校本化和拓展,设置了“学生运动饮料消费调查”“青岛市空气质量调查”等项目。结合社会关注的亲子关系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笔者设置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学生与父母相处时间调查”项目,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实践力。以“时间都去哪儿了”项目为例,笔者将单元操作知识点融合到项目中,学生围绕“父母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展开研究。利用问卷星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电子数据的收集,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填写问卷,利用WPS表格软件完成纸质问卷数据的收集和录入、数据统计与分析、图表制作。项目完成过程包括了对数据搜集、整理、提炼、美化、挖掘等一系列计算思维活动。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在数字化平台上进行探究,完成了一个全新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数据之间隐含的关系,提升了数字化学习能力和创新力。

三、素材选择注重智能和情意的统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任何教学内容都有可能成为观念载体,教师在进行教材重构时需要考虑通过教学内容来渗透何种观念,“顺便”进行何种思想教育。教师要努力挖掘深藏在知识背后的生成过程,强调学生对过程的“体验”“经历”,并使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激活学习的动力,从而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的不断发展。例如,初中教材中WPS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章节以《饮料与青少年健康的研究报告》为素材,学生缺乏兴趣,缺少情感的感悟与提升。结合校园正在进行的“最美少年评选”和“最美团课评选”,笔者提供了共青团介绍、团章、团史和最美少年评选的相关文本,让学生设计、制作以“我心目中的共青团”“学校最美少年”为主题的演示文稿,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从文字、图片、声音的选择到色彩结构的搭配,都需要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判断力。通过经历、体验、交流,学生学会了表达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思想,渗透着信息社会应具备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潜移默化地将智能和情意的培养融为一体。

四、拓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信息无处不在、无处不存,信息技术的学习仅靠课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避免学生沉迷网络,老师可以定内容、定主题,再让学生每周回家网上查阅信息技术相关主题内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新动向和热点问题。周末回来,由小组长收集整理,上课时再用3~5分钟时间让小组长展示、阐述。这种课外热点的追踪,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了书本外更多知识,锻炼了学生动手搜集整理的实践能力和学生表述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中,学校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已不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基础较好,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了能让这部分优秀学生的能力能较好地得到培养和深层发展,科组成立了信息技术第二课活动提高班、兴趣班。就我校而言,组建有电脑绘画制作班、电子报刊制作提高班、闪客动画培训班、网页制作班、机器人兴趣小组竞赛培训班、信息学奥赛辅导班。在辅导过程中,我们教师尽量调动和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如结合美术、音乐、语文等相关知识进行作品创作。

总之,核心素养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人本”理念,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另一方面又要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树立“实用性”的教学观念,为学生信息科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乔玉海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J].技术装备,2017,(19)。

[2]徐莉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科学大众,2017,(11)。

[3]张威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科教导刊,2017,(19)。

标签:;  ;  ;  

渗透核心素养,构建高效信息课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