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P框架的移动IPv6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MAP框架的移动IPv6关键技术研究

论文题目: 基于MAP框架的移动IPv6关键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计算机应用技术

作者: 高天寒

导师: 赵宏

关键词: 移动,移动锚点,微观移动管理,无缝实时切换,多态移动网络,移动安全,分布式策略管理

文献来源: 东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IPv6的逐渐普及以及Internet与移动通信的不断融合,基于IPv6的移动通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移动IPv6作为IPv6协议的有效补充,能够为节点在Internet下的移动和通信提供良好支持,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由于协议的崭新性和不成熟性,与移动IPv6密切相关的一些关键技术还存在许多漏洞和不足,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移动IPv6的商用进程和发展前景。 本文对移动IPv6协议进行了系统而透彻的分析,提出了面向移动IPv6的整体移动管理框架和体系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对与移动IPv6相关的切换技术、服务质量保证技术、移动网络技术和移动安全技术进行了深入和较为全面的研究,主要包括: (1)基于域的树状移动管理体系结构 移动IPv6协议所提供的宏观移动管理机制在面临节点的区域移动时存在通信效率、网络资源占用等多方面问题。分析了以层次型移动IPv6(HMIPv6)为主的多个微观移动管理协议,对HMIPv6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优化移动IPv6模型。以移动锚点(MAP)技术为基础,将域和树的概念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域的树状移动管理体系结构,并为体系结构设计了灵活的伸缩机制。 (2)移动IPv6无缝实时切换策略 越来越多的实时网络应用对移动IPv6的切换及服务质量保证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合基于域的树状体系结构设计了树状MAP移动IPv6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移动IPv6无缝实时切换策略(SRTMIPv6)。通过对快速移动IPv6(FMIPv6)的改进,在树状MAP区域中实现了移动节点的无缝切换,有效提高了移动节点的切换效率。MAP参与切换管理,使SRTMIPv6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提前预留方式的引入增强了移动节点在切换过程中对实时数据流的支持能力,为基于移动IPv6的实时通信提供了服务质量保证。 (3)多态自适应移动网络模型 移动网络(NEMO)作为新型的网络应用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实

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移动IPv6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1.2.1 移动IPv6存在的问题

1.2.1.1 移动切换问题

1.2.1.2 移动通信的服务质量问题

1.2.1.3 移动网络问题

1.2.1.4 移动安全问题

1.2.2 移动IPv6的研究方向

1.3 主要研究工作及课题的意义

1.4 论文结构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移动IPv6研究现状

2.1 移动IPv6概述

2.1.1 移动IPv6基本概念

2.1.2 移动IPv6操作过程

2.2 微观移动IP协议

2.3 改进的移动IPv6协议

2.3.1 HMIPv6框架

2.3.1.1 HMIPv6概述

2.3.1.2 HMIPv6的扩充

2.3.1.3 HMIPv6基本模式

2.3.1.4 HMIPv6扩展模式

2.3.2 FMIPv6及操作过程

2.3.2.1 协议描述

2.3.2.2 第二层触发消息

2.3.2.3 FMIPv6操作过程

2.4 移动IPv6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优化移动IPv6模型及体系结构研究

3.1 宏观移动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3.2 优化移动IPv6模型

3.2.1 基于MAP的优化移动IPv6模型

3.2.2 模型安全性

3.3 体系结构

3.3.1 域及域操作

3.3.1.1 域相关定义

3.3.1.2 域操作

3.3.1.3 域应用实例

3.3.2 基于域的树状体系结构

3.3.2.1 层次化树状体系结构

3.3.2.2 域与树的对应关系

3.3.2.3 树状体系结构的伸缩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树状MAP的移动IPv6无缝实时切换策略

4.1 移动IPv6切换技术

4.1.1 移动IPv6快速切换技术

4.1.2 移动IPv6平滑切换技术

4.1.2.1 框架描述

4.1.2.2 移动控制网络协助(MCNA)切换

4.1.2.3 网络控制移动协助(NCMA)切换

4.2 移动网络服务质量保证技术

4.2.1 移动网络环境下的集成服务

4.2.2 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区分服务

4.2.3 面向移动IPv6的服务质量保证技术

4.3 移动IPv6无缝实时切换策略(SRTMIPv6)

4.3.1 基于树状MAP的移动IPv6管理框架

4.3.2 支持改进FMIPv6的SRTMIPv6

4.3.3 SRTMIPv6对QoS的优化

4.3.3.1 资源预留技术与移动管理的融合

4.3.3.2 SRTMIPv6的优化

4.3.3.3 性能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AP的多态自适应NEMO模型

5.1 NEMO概述

5.1.1 NEMO构成及相关术语

5.1.2 NEMO相关技术

5.1.2.1 移动路由技术

5.1.2.2 无线通信技术

5.2 移动IPv6下的NEMO

5.2.1 支持移动IPv6的NEMO

5.2.2 支持前缀绑定更新的NEMO

5.2.3 支持双向隧道的NEMO

5.3 多态自适应NEMO模型

5.3.1 NEMO与MAP的结合

5.3.2 多态NEMO定义

5.3.3 多态NEMO的识别

5.3.4 多态NEMO通信支持

5.3.5 多态NEMO通信优化

5.3.6 性能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面向移动IPv6的分布式自适应网络安全模型

6.1 移动IPv6存在的安全问题

6.1.1 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

6.1.2 移动IPv6协议本身存在的安全漏洞

6.1.3 节点移动给接入网络带来的安全威胁

6.2 移动IPv6安全解决方案

6.2.1 无线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6.2.2 IPSec

6.2.3 定制密钥PBK

6.2.4 返回路径可达过程

6.2.5 移动IPv6的认证

6.3 基于策略的分布式自适应网络安全模型

6.3.1 分布式安全体系结构

6.3.2 策略管理与移动管理结合

6.3.2.1 策略定义及分类

6.3.2.2 基于HMIPv6的策略管理

6.3.3 分布式自适应网络安全模型

6.3.3.1 中央安全系统

6.3.3.2 主机安全系统

6.3.3.3 策略服务器

6.3.3.4 审计服务器

6.3.4 应用实例及性能分析

6.3.4.1 应用实例实验环境

6.3.4.2 应用实例描述

6.3.4.3 测试结果和性能分析

6.4 本章小节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发布时间: 2006-10-25

相关论文

  • [1].基于身份密码学的MIPv6安全切换研究[D]. 田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
  • [2].面向NAT用户的IPv6隧道技术研究[D]. 吴贤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
  • [3].互联网网络层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D]. 胡博.北京邮电大学2006
  • [4].分布式网络自管理模型及相关问题研究[D]. 郭楠.东北大学2005
  • [5].移动IPv6协议测试研究与实践[D]. 张玉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4
  • [6].面向IPv6分组转发的路由技术研究[D]. 孙庆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
  • [7].移动IPv6路由优化中的绑定更新注册验证机制研究[D]. 李峰.重庆大学2006
  • [8].异构无线网环境下移动IPv6关键技术研究[D]. 刘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标签:;  ;  ;  ;  ;  ;  ;  

基于MAP框架的移动IPv6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