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形差异的人类影响景观尺度特征研究

基于地形差异的人类影响景观尺度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尺度问题是景观生态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地球内外力相结合的作用决定地形分异的重要特征,由地形影响的地理要素呈区域非地带性的表现是制约人类土地利用强度和方式的重要环境因素,对土地利用有重要的梯度效应。本文以地形起伏度作为地形差异的量测指标,分为:平原、台地和丘陵三种类型。在不同地形起伏度类型下,土地利用景观生态过程因尺度不同而异。通过选取不同地形起伏区样带来测量不同地形差异的不同尺度的人类利用土地景观的异质性和多样性特征,能够深刻认识到具体某个尺度范围的景观异质性控制某—生态过程,深入探讨人类干扰和景观异质性的关系。本文采用2008年4月的SPOT5遥感影像数据(竹溪县)利用ERDAS9.2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校正、图像增强等处理,之后对其进行监督分类,分为林地、耕地、城镇及工矿用地、园地、其它农用地、交通及水利用地和未利用地七种土地利用类型。借助ARCGIS9.2利用DEM提取竹溪县地形起伏度分布图,并划取样带,对样带中的土地利用景观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粒度下的景观指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选取的景观格局指数和选取的粒度对景观格局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粒度效应分析中原始数据空间分辨率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精度,因此,选择相关性小的景观格局指数和选择合适的粒度或比例尺的资料对景观格局的分析至关重要。土地利用景观研究中:平原地形区中粒度20~30m处,绝大多数的景观格局指数存在拐点,因此,20~30m的粒度是最佳粒度,大于该粒度,则一些重要的土地利用景观就失去其空间边界信息。在台地地形区中,土地利用景观最合适的尺度域为30~40m,丘陵地形区中土地利用景观最合适的尺度域为40~60m。土地利用类型的研究:平原地形区中的耕地和城镇及工矿用地选取的粒度较大,林地合适选取的粒度较小。台地地形区中的耕地和城镇及工矿用地选取的粒度较小,林地合适选取的粒度较大。台地地形区中的耕地和城镇及工矿用地选取的粒度最小,林地合适选取的粒度最大。不同地形起伏区中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应选择合适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 1.2.2 土地利用的研究进展
  • 1.2.3 景观尺度研究进展
  • 1.2.4 地形分异对景观格局影响研究进展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特色与创新
  • 2 理论
  • 2.1 人地关系理论
  • 2.2 景观空间尺度
  • 2.3 地域分异理论
  • 2.4 土地利用理论
  • 3 研究区域数据源与方法
  • 3.1 数据源
  • 3.1.1 遥感数据源
  • 3.1.2 数字地形高程模型(DEM)数据源
  • 3.2 研究方法
  • 3.2.1 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 3.2.2 RS和GIS的研究方法
  • 4 不同地形梯度下的景观指数空间尺度数据库的建立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4.2 研究区不同地形起伏度的划分和样带的选取
  • 4.2.1 地形起伏度提取
  • 4.2.2 样带的选取
  • 4.3 不同地形起伏度下不同粒度景观格局分析
  • 4.4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样带中的景观比例随粒度变化分析
  • 4.4.1 平原地形区样带不同粒度景观格局分析
  • 4.4.2 台地地形区样带不同粒度景观格局分析
  • 4.4.3 丘陵地形区样带不同粒度景观格局分析
  • 4.5 不同地形起伏度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随粒度变化分析
  • 4.5.1 样带的土地利用类型层次景观随粒度变化分析
  • 4.5.2 不同地形起伏度类型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分析
  • 5 结论与讨论
  • 5.1 主要结论
  • 5.1.1 竹溪县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及其相对比例
  • 5.1.2 不同地形起伏度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尺度特征
  • 5.1.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格局的尺度特征
  • 5.1.4 不同地形起伏度区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受人类干扰程度分析
  • 5.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扩展领域的地形学中“线”的作用与呈现[J]. 建筑学报 2020(Z1)
    • [2].泡沫轻质土在高速公路山区复杂地形中的运用[J]. 工程技术研究 2019(09)
    • [3].某陆航旅复杂地形低空突袭训练[J]. 兵器知识 2016(02)
    • [4].精彩试读[J].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2(Z1)
    • [5].我看好的地形[J]. 野草 2009(05)
    • [6].全地形科学考察车[J]. 机械设计 2020(S2)
    • [7].基于人工智能的地形目标判读[J]. 舰船电子工程 2020(11)
    • [8].多山地形风场流动数值模拟[J]. 热力发电 2020(06)
    • [9].城镇地形地籍图更新测量探讨[J]. 低碳世界 2017(18)
    • [10].克服地形障碍 美科学家用3D打印造出软机器人[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7(05)
    • [11].深度强化学习在地形自适应运动技能上的应用[J]. 科技风 2017(07)
    • [12].地形建筑的形态设计策略研究[J]. 河南建材 2016(02)
    • [13].复习中国地形之我见[J]. 新课程(中) 2016(05)
    • [14].云南大理复杂地形上风场的模拟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32)
    • [15].拟态的地形建筑解析[J]. 艺术研究 2013(03)
    • [16].基于地形瓦片的地形分析快速计算方法研究[J]. 矿山测量 2020(04)
    • [17].时间域电法测量地形响应研究[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5(02)
    • [18].地球表面的地形[J]. 中国环境管理丛书 2008(03)
    • [19].基于空间技术的北京市地形部位区划研究[J]. 中国农技推广 2020(01)
    • [20].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矿产地形三维可视化建模研究[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20(03)
    • [21].浅谈园林地形[J]. 科技资讯 2018(06)
    • [22].地形在景观设计的应用初探[J]. 现代园艺 2016(12)
    • [23].相邻地形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分析[J]. 中国地震 2015(04)
    • [24].基于地形单元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5(04)
    • [25].不可思议的地形地貌[J]. 青年博览 2014(19)
    • [26].中国的地形专题[J].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1(Z2)
    • [27].利用有利地形实现快速灭火[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02)
    • [28].MODIS产品估算复杂地形下的光合有效辐射[J]. 遥感学报 2009(05)
    • [29].拟态地形建筑的自然哲学表达[J]. 中外建筑 2019(11)
    • [30].一种基于GPU Tessellation的地形无缝绘制算法[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7(03)

    标签:;  ;  ;  ;  

    基于地形差异的人类影响景观尺度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