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有丝分裂转录因子FoxM1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RBP2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

新型有丝分裂转录因子FoxM1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RBP2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

论文摘要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所有与癌症相关的死亡当中,胃癌居于第二位。研究者们已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现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生,而慢性胃炎是胃组织向癌症转化的病理生理异常的前兆,幽门螺杆菌正是以这种方式参与了胃癌的早期发生过程。但是,这些癌前病变仅仅在部分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中出现,且并非必然发展至侵袭性肿瘤阶段。虽然其具体的分子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但是已经知道个体的遗传特征、细菌毒力、环境以及其他多种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癌性可能。另外,由于缺乏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以及有效的干涉手段,目前胃癌的预后仍然不容乐观。因此,仍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来进一步探索胃癌的发病机理,寻找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及新的治疗靶点。调节细胞增殖与生存的关键分子发生异常表达而导致的细胞无限增殖是包括胃癌在内的所有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征。新近的一些研究已经证实,细胞衰老可保持不可逆的细胞生长停滞状态,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肿瘤抑制机制。也有证据表明诱导癌细胞衰老将有利于增强化疗药物及其他抗肿瘤治疗方法的疗效。目前研究证明,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是端粒酶发挥作用的限速成分,通过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诱导而使端粒酶激活,这是肿瘤细胞越过衰老的屏障发生恶性转化的关键手段。此外,作为对细胞寿命起关键调控作用的p53和p16,是两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他们的功能性失活将阻断细胞的内源性衰老进程,进而从另一方面激活了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潜能。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这些进展,我们却仍未完全掌握肿瘤细胞保持无限增殖能力的确切机制以及是否尚存在其他的致癌因素参与胃癌及其他肿瘤细胞的衰老逃逸。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细胞周期转录促进因子FoxM1和新型组蛋白去甲基化酶RBP2作为靶点,通过研究这两种蛋白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细胞衰老的关系,为寻找新的监测和防治胃癌的作用位点提供理论基础。Forkhead Box M1(FoxM1)转录因子是有丝分裂中的关键正调控蛋白,已被证明参与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本研究首次揭示了FoxM1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及在人体原发性胃癌标本中表达情况。实验证明,在多种胃癌细胞株中均存在FoxM1的表达。当利用RNAi技术抑制胃癌细胞株中FoxM1表达时,有明显的细胞衰老现象,肿瘤细胞的生长及克隆形成能力受到抑制。这一过程与P53及P16信号途径无关。当抑制FoxM1在细胞中的表达时,其目的调控基因c-myc和skp2的表达也随之下调,同时CDK的抑制因子p27kip1表达上升。当利用特异性的siRNA抑制p27kip1活性时,即使抑制FoxM1的表达,细胞衰老现象也不明显,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克隆形成能力有所恢复。在这一衰老过程中,在细胞癌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核蛋白酶端粒酶的重要组分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活性也明显下降。为进一步证明FoxM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实验还随机选取了42对人原发性胃癌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检测。RT-PCR,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均表明:在胃癌标本中有39/42个(93%)标本检测到FoxM1表达,但在正常标本中只检测到8个(19%);最终共有38/42对(90%)标本中FoxM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综上所述,FoxM1在胃癌中被显著活化,它的活性对维持胃癌细胞的生长是必不可少的。在胃癌细胞中如果抑制FoxM1的表达,可导致不依赖于P53和P16信号途径的细胞衰老过程。这一过程受p27kip1及hTERT等其他相关分子的调控。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到如下结论:(1)FoxM1在胃癌组织中普遍高表达,但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2)在胃癌细胞中利用特异性siRNA抑制FoxM1的表达后,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克隆形成能力,机制在于可诱发细胞衰老;(3)在胃癌细胞中抑制FoxM1表达所致的细胞衰老过程不依赖于p53和P16信号通路,而是部分依赖于P27KIP1的激活。但在胃癌细胞中抑制P27KIP1的活性只能部分恢复抑制FoxM1表达所导致的胃癌细胞克隆形成减少及细胞衰老,因此存在其他的信号转导调控机制;(4)在FoxM1受到抑制的胃癌细胞中,FoxM1关键下游因子c-Myc的表达也受到显著抑制;同时,c-Myc的下游靶基因hTERT的表达及端粒酶的活性也随之下降。组蛋白修饰失衡和变异的染色体重塑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是组蛋白修饰酶过度表达。RBP2作为一种新发现的作用于组蛋白3上第四个赖氨酸(H3K4)三或二甲基化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参与癌症发生发展,其在胃癌中是否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探讨。在随机选取的42对人原发性胃癌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通过RT-PCR,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化实验证明在胃癌组织中RBP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30/42,71.5%)。同时,RBP2在多种胃癌和宫颈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利用RNAi技术抑制RBP2在胃癌细胞和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可诱导明显的细胞衰老现象;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克隆形成同时受到抑制。这一过程有p21CIP2,p27kip1和p16ink4a等CDK的抑制剂(CDKI)参与其中。同时,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证明,在胃癌细胞中利用特异的siRNA抑制RBP2表达或使用表达质粒高表达RBP2可使p21CIP2,p27kip1和p16ink4a的启动子活性上升或下降。ChIP法检测表明RBP2在胃癌细胞中结合于p21CIP2,p27kip1和p16ink4a启动子区,当RBP2被抑制后,结合解除,则H3K4的甲基化程度显著上升。p21CIP2和p27kip1特异性的siRNA可使抑制RBP2表达导致的胃癌和宫颈癌细胞衰老被部分解除,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有所恢复。综上所述,可得以下结论:(1)RBP2在胃癌组织中普遍高表达;(2)在胃癌细胞及宫颈癌中利用特异性siRNA抑制RBP2的表达后,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克隆形成能力,机制在于可诱发细胞衰老;(3)这一过程与CDKIp16ink4a、p21CIP2和p27kip1的激活相关。RBP2可直接与p16ink4a、p21CIP2和p27kip1的启动子结合来影响基因的表达;(4)在癌细胞中抑制p21CIP2或P27KIP1的活性能部分恢复抑制RBP2表达所导致的胃癌细胞克隆形成减少及细胞衰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FoxM1和RBP2在维持胃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衰老及生长停滞的分子机制,揭示了其在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抑制FoxM1和RBP2在胃癌中的表达是抗肿瘤的可能机制之一。FoxM1和RBP2可作为胃癌监测与治疗的潜在作用靶点。在胃癌的诊断与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kip1途径的细胞衰老'>第一部分 原发性胃癌组织存在FoxM1转录因子的过度表达,抑制FoxM1可导致部分依赖p27kip1途径的细胞衰老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二部分 胃癌组织中存在组蛋白去甲基化酶RBP2的过度表达,抑制其活性将诱导肿瘤细胞的衰老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FOXM1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20(05)
    • [2].Foxm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浸润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 2013(11)
    • [3].槐定碱下调FoxM1在食管胃交界腺癌中的增殖、凋亡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7(20)
    • [4].干预FoxM1表达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J]. 武警医学 2017(10)
    • [5].人肝细胞癌中转录因子FoxM1表达与甲胎蛋白产生相关[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4(12)
    • [6].FoxM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14(05)
    • [7].FoxM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3(03)
    • [8].紫花牡荆素抑制FOXM1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研究[J]. 中国癌症杂志 2012(12)
    • [9].免疫组化染色观察FOX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J]. 口腔生物医学 2011(04)
    • [10].乳腺癌组织中FoxM1和HIF-1α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J]. 江苏医药 2016(03)
    • [11].FoxM1剪接异构体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河北医药 2016(04)
    • [12].Foxm1对非小细胞肺癌中MMP-2、MMP-9和迁移侵袭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 2014(08)
    • [13].FoxM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实用癌症杂志 2013(02)
    • [14].7-二氟甲氧基-5,4'-二-正辛烷氧基金雀异黄素下调FOXM1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4)
    • [15].FOXM1与非小细胞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2(01)
    • [16].FoxM1在胶质瘤对卡氮芥化疗抵抗中的作用[J]. 现代肿瘤医学 2015(08)
    • [17].硫链丝菌肽抑制FoxM1表达后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5(10)
    • [18].FOXM1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 社区医学杂志 2010(05)
    • [19].FoxM1通过促进肿瘤干细胞化参与骨肉瘤细胞对顺铂的耐药[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04)
    • [20].Fox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现代肿瘤医学 2016(13)
    • [21].FoxM1靶向调控bcl-2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6(08)
    • [22].硫链丝菌肽抑制FOXM1表达后对裸鼠鼻咽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5(20)
    • [23].FOXM1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J]. 肿瘤防治研究 2011(10)
    • [24].FoxM1基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4)
    • [25].FoxM1与胶质瘤的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14(10)
    • [26].干扰foxM1基因表达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05)
    • [27].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表达FOXM1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30)
    • [28].转录因子FoxM1——癌症治疗新靶点[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05)
    • [29].FOXM1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6(05)
    • [30].乳腺癌组织中FOXM1和PLK1的表达及意义[J]. 肿瘤防治研究 2017(03)

    标签:;  ;  

    新型有丝分裂转录因子FoxM1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RBP2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