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研究

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免耕是一种省时、省工、保持水土、节约能源的新型耕作法,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研究选取免耕时间长、规模大、影响广,在四川丘陵平坝区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名山县黑竹镇作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商等在土层中的分布及其随免耕年限的变化特点。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作和旱作后,不同免耕年限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旱作和水作后免耕土壤耕层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不完全一致。旱作后,免耕土壤耕层细菌数量较常规耕作显著降低,降幅为9.08%~66.37%;真菌数量是常规耕作的3.06~5.09倍;放线菌数量较常规耕作增加42.65%~151.80%。随着免耕年限的延长,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细菌数量在免耕5~6年时最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免耕7~8年时最低。水作后,免耕土壤耕层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较常规耕作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7.57%~42.25%、27%~70%和27%~61.11%。随着免耕年限延长,不同免耕年限间,土壤细菌数量没有显著差异,土壤真菌数量在免耕5~6年最低,土壤放线菌数量在免耕7~8年最低。2.旱作和水作后,免耕土壤耕层微生物量碳、氮均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微生物量磷显著低于常规耕作。微生物量碳和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变化趋势一致。旱作后,免耕土壤耕层微生物量碳和氮分别比常规耕作增加36.37%~86.35%、20.13%~69.74%。随着免耕年限延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免耕10年以上土壤微生物量碳最低,微生物量氮在免耕7~8年时最低。水作后,免耕土壤耕层微生物量碳和氮分别比常规耕作增加7.58%~77.10%、4.88%~29.54%。随着免耕年限延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旱作和水作后免耕土壤耕层微生物量磷的降低幅度分别为33.87%~45.62%和10.54%~22.72%,不同免耕年限间无显著差异。3.旱作和水作后,免耕土壤耕层微生物商分别在2.64%~3.99%和1.13%~1.64%范围内变化。旱作后,免耕2~3年、5~6年和7~8年土壤微生物商显著高于常规耕作。随着免耕年限延长,土壤微生物商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免耕10年以上土壤微生物商最低。水作后,免耕7~8年土壤微生物商较常规耕作及其他免耕年限土壤显著降低,而免耕2~3年、免耕5~6年和免耕10年以上土壤微生物商与常规耕作无显著差异。4.旱作和水作后,免耕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商在土层中的变化较为一致。免耕~5cm土层细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量碳、氮、磷及微生物商显著高于5~10cm,而常规耕作0~5cm与5~10cm土层无显著差异。旱作后,免耕0~5cm土层细菌、放线菌、微生物量碳、氮、磷比5~10cm分别高29.70%~331.74%、64.72~275.84%、41.49%~141.20%、20.96%~68.00%、15.60~49.73%,免耕0~5cm土层微生物商是5~10cm的1.18~1.77倍。水作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在土层中的变化与旱作基本一致。5.主成分分析表明,旱作后免耕土壤微生物活性高于常规耕作,水作后则相反。随着免耕年限延长,旱作后免耕土壤微生物活性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免耕7~8年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免耕10年以上土壤微生物活性又有所增加;水作后,免耕土壤微生物活性也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免耕5~6年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免耕7~8年土壤微生物活性又有所上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3.1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 3.1.1 土壤细菌数量的变化
  • 3.1.2 土壤真菌数量的变化
  • 3.1.3 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变化
  • 3.2 土壤微生物量及微生物商的变化
  • 3.2.1 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
  • 3.2.2 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变化
  • 3.2.3 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变化
  • 3.2.4 土壤微生物商的变化
  • 3.3 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免耕年限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综合评价
  • 3.3.1 旱作后不同免耕年限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综合评价
  • 3.3.2 水作后不同免耕年限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综合评价
  • 第四部分 主要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录用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嘉善县瓜菜粮经水旱轮作模式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长江蔬菜 2020(13)
    • [2].水旱轮作对土壤和水稻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10)
    • [3].稻田水旱轮作的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8(03)
    • [4].水旱轮作栽培对缓解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影响[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10)
    • [5].玉米、水稻水旱轮作制栽培技术[J]. 农家顾问 2015(06)
    • [6].豇豆—优质稻—甜玉米周年水旱轮作栽培技术[J]. 广西农学报 2015(01)
    • [7].设施蔬菜水旱轮作要点[J]. 农家致富 2017(01)
    • [8].红河州“水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模式[J]. 云南农业科技 2020(03)
    • [9].水旱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的影响机制[J]. 土壤 2020(04)
    • [10].因地制宜推广“稻-油”“稻-稻-油”水旱轮作[J]. 湖南农业 2019(10)
    • [11].菜-菱水旱轮作对连作障碍的消解效应及综合效益评价[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10)
    • [12].设施蔬菜水旱轮作模式应用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04)
    • [13].水旱轮作磷肥应施在旱田[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06)
    • [14].水旱轮作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J]. 农村科技 2014(07)
    • [15].水旱轮作模式下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与思考[J]. 江苏农机化 2008(01)
    • [16].棒菜──早甜玉米──水稻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模式[J]. 长江蔬菜 2015(11)
    • [17].水旱轮作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创新项目通过验收[J]. 农业装备技术 2010(04)
    • [18].几种水稻水旱轮作模式效益比较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08)
    • [19].稻—麦水旱轮作田小麦免(少)耕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11(08)
    • [20].遂昌县西红花-水稻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09)
    • [21].甜玉米—超级稻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 2009(03)
    • [22].大棚菜园水旱轮作抛秧稻丰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 2017(07)
    • [23].设施蔬菜水旱轮作模式[J]. 农家致富 2015(13)
    • [24].大棚青椒-水雍菜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J]. 南方农业 2019(06)
    • [25].水稻-青菜保护地水旱轮作高效耕作模式研究初探[J]. 上海蔬菜 2015(03)
    • [26].“钱粮双增”的早豇豆—晚超级稻水旱轮作栽培模式[J]. 农业科技通讯 2014(10)
    • [27].稻田免耕水旱轮作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生态效应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08)
    • [28].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氮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3)
    • [29].设施水旱轮作对盐渍化土壤盐分的影响[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02)
    • [30].薯-稻-薯水旱轮作栽培技术[J]. 上海蔬菜 2012(03)

    标签:;  ;  ;  ;  ;  ;  

    水旱轮作条件下免耕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