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自组网MIPv6移动管理研究

分级自组网MIPv6移动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IPv6丰富的地址资源、内在的安全性和移动性,IPv6必将取代IPv4成为下一代网络互联协议。而Ad Hoc网络以其组网灵活性,分布式控制的优势在很多环境下被应用。将移动IPv6以及Ad Hoc网络结合在一起突现了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利用移动IPv6的移动管理技术实现移动切换;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Ad Hoc网络的组网灵活性和更大的通信范围,快速建立一个全IP网络。因此Ad Hoc网络和IPv6的结合将在将来被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基于Ad Hoc网络的移动IPv6切换的研究也将越来越重要。但是,移动IPv6是针对有AP的单跳网络,而Ad Hoc网络不仅没有AP而且多跳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因此,将移动IPv6应用于Ad Hoc网络需要在一些方面进行改进。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基于移动IPv6的Ad Hoc网络,通过仿真以及在Linux下的实现进行分析、验证和改进。本文首先介绍Ad Hoc网络的背景知识,理论分析移动IPv6各阶段的切换过程,针对乒乓运动提出基于可信区域的移动IPv6切换。其次,提出基于移动IPv6的分级Ad Hoc网络并作出改进方案,并利用OPNET仿真工具对快速地址配置的方案、基于MPR机制下的路由器通告转发的优化方案、基于可信区域的移动IPv6切换以及基于移动IPv6的分级Ad Hoc网络进行仿真并分析移动IPv6各切换阶段时延。最后,介绍Linux实现平台和移动IPv6的实现程序,通过修改iwlist工具源代码产生新的链路层扫描和自动切换程序,最后搭建Ad Hoc网络模型进行室内和室外测试实验并分析切换延迟。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 本文的结构
  • 第二章 Ad Hoc 网络以及移动IPv6 移动性管理
  • 2.1 Ad Hoc 网络
  • 2.1.1 Ad Hoc 网络介绍
  • 2.1.2 Ad Hoc 网络体系
  • 2.2 移动IPv6 移动性管理
  • 2.2.1 移动IPv6 移动性管理协议术语
  • 2.2.2 移动IPv6 切换过程
  • 2.2.3 移动节点绑定过程
  • 2.3 基于可信区域的移动IPv6 切换技术
  • 2.3.1 基于可信区域的移动IPv6 切换技术
  • 2.3.2 基于可信区域的移动IPv6 切换技术理论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移动IPv6 的分级Ad Hoc 网络
  • 3.1 基于移动IPv6 的分级Ad Hoc 网络拓扑
  • 3.2 基于移动IPv6 的分级Ad Hoc 网络新特性及改进
  • 3.2.1 多跳路由
  • 3.2.2 链路层的移动检测及切换
  • 3.2.3 基于MPR 机制的路由器通告转发
  • 3.2.4 地址重复性检测
  • 3.3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移动IPv6 的分级Ad Hoc 网络仿真模型
  • 4.1 仿真工具介绍
  • 4.2 移动节点仿真模型
  • 4.2.1 一级节点模型
  • 4.2.2 一级节点移动IPv6 进程域
  • 4.2.3 二级节点模型
  • 4.2.4 二级节点移动IPv6 进程域
  • 4.3 基于移动IPv6 的Ad Hoc 网络仿真及结果分析
  • 4.3.1 快速地址配置
  • 4.3.2 基于可信区域的移动IPv6 切换
  • 4.3.3 OLSR 路由协议下的移动IPv6 切换
  • 4.3.4 减小控制消息发射周期对切换的影响
  • 4.3.5 基于MPR 机制的移动性检测
  • 4.4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移动IPv6 的分级Ad Hoc 网络的系统实现
  • 5.1 实验系统
  • 5.1.1 实验系统基本框架
  • 5.2 基于MPR 机制的路由器通告转发
  • 5.2.1 路由器通告处理
  • 5.2.2 基于MPR 机制的路由器通告转发
  • 5.3 链路层的扫描以及自动切换
  • 5.3.1 Linux 操作命令介绍
  • 5.3.2 链路层扫描及自动切换
  • 5.4 小结
  • 第六章 实验场景及结果分析
  • 6.1 实验平台
  • 6.1.1 实验配置
  • 6.2 手动命令行进行切换
  • 6.2.1 一跳切换
  • 6.2.2 多跳切换
  • 6.3 链路层的扫描及自动切换
  • 6.3.1 一跳切换
  • 6.3.2 多跳切换
  • 6.4 自动切换与手动切换的比较
  • 6.4.1 一跳切换
  • 6.4.2 多跳切换
  • 6.5 双网卡进行链路层的扫描及自动切换
  • 6.5.1 双网卡链路层扫描及自动切换介绍
  • 6.5.2 一跳切换
  • 6.5.3 多跳切换
  • 6.6 进一步需要改进的地方
  • 6.7 小结
  • 第七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个人简介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MIPv6中的快速安全路由优化机制[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1(07)
    • [2].MIPv6中基于身份的安全路由优化[J]. 计算机工程 2009(09)
    • [3].MIPv6协议的切换算法的发展及其安全性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08(08)
    • [4].MIPv6基本原理与仿真[J]. 中国新通信 2015(22)
    • [5].基于多隧道的MIPv6快速切换改进方案[J]. 计算机工程 2011(07)
    • [6].基于MIPv6的AAA系统结构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08(18)
    • [7].基于MIPv6的移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J]. 数据通信 2011(04)
    • [8].卫星星座网络中SIGMA与MIPv6移动性管理协议[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9].WLAN中基于MIPv6的移动VoIP切换性能仿真分析[J]. 通信技术 2008(02)
    • [10].MIPv6切换性能测量和瓶颈分析[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8(03)
    • [11].MIPv6网络中蠕虫传播模型的构建与仿真[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12].面向固定终端的MIPv6协议的分析研究[J]. 福建电脑 2013(06)
    • [13].基于MIPv6的WLAN和HeNB跨层无缝切换方案(英文)[J].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7(03)
    • [14].MIPv6快速层次化切换的高效认证机制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2(02)
    • [15].基于MIPv6的并发执行安全切换优化机制[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10)
    • [16].一种基于双保险机制的MIPv6切换控制策略[J]. 中国新通信 2019(18)
    • [17].快速层次移动IPv6切换性能分析及优化[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8(04)
    • [18].无线异构网络环境下的MIPv6集成切换框架[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8(04)
    • [19].IMTP——一种MIPv6身份与移动轨迹隐私保护机制[J]. 计算机应用 2016(08)
    • [20].基于多HA部署的MIPv6网络服务可用性提升方法[J]. 计算机学报 2014(11)
    • [21].基于MIPv6的有状态地址配置的设计与实现[J]. 微计算机信息 2008(24)
    • [22].重复地址检测的MIPv6网络切换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2(11)
    • [23].一种基于MIPv6的移动目标防御反审查方法[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9(04)
    • [24].多表驱动MIPv6多接口实现方案[J]. 移动通信 2008(02)
    • [25].一种基于通信节点身份认证的安全绑定机制的研究[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5(01)
    • [26].MIPv6的扩展头和移动头处理模块设计研究[J]. 福建电脑 2013(08)
    • [27].基于MIPv6的路由选择策略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08(36)
    • [28].MIPv6网络中一般注册的高效认证机制[J]. 计算机工程 2011(20)
    • [29].基于移动IPv6网络的路由优化机制的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16)
    • [30].基于Linux AdHoc网络MIPv6方案的实现[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标签:;  ;  

    分级自组网MIPv6移动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