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巨细胞网状核和颈髓神经元纤维联系的实验研究

大鼠巨细胞网状核和颈髓神经元纤维联系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脑干网状结构是中枢神经内的一个整合中心,从此中心不断发放冲动传导信息到大脑皮质、脊髓和小脑等其它脑区发挥调节作用。传统上网状结构被视作中枢神经内一个古老的、弥散的结构。其内除少数边界较清晰的核群外,似乎不易再划分其他核群:在功能上除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如呼吸、循环)外,看不出有什么重要作用。但进一步研究则提示脑干网状结构可能有许多更为重要和复杂的功能。关于它的结构,后来知道也不似原来想象的那么简单。随着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的应用,许多特异神经递质的神经元在网状结构内被发现。但至今,对于网状结构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来源于其形态学结构。网状结构内其传出纤维主要投射到4个区域:丘脑、脊髓、小脑和脑干的其他结构。其作用于脊髓的纤维束对骨骼肌兴奋和抑制的调节有重要作用,从而调控了人肢体运动的随意和精确性。在网状结构向脊髓传出纤维进行调控的同时,脊髓的神经元亦投射纤维到网状结构内,参与了网状结构对运动神经元调控的反馈和控制。为进一步了解网状结构和脊髓神经元之间的纤维联系,为网状结构对运动的调控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我们选取了网状结构内与运动调控密切相关的伸肌抑制区内的重要核团—巨细胞网状核(gigantocellular reticular nucleus,NGC)进行研究,探求它和颈段脊髓的纤维联系。方法1、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微量注射:选择成年大鼠,在大鼠右侧巨细胞网状核内微量注射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示踪剂。同时建立阴性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2、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检测:注射48h后用TMB显色方法检测巨细胞网状核和颈段脊髓灰质内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3、海人酸的微量注射:同样在大鼠右侧巨细胞网状核内微量注射海人酸,造成对巨细胞网状核内神经纤维的伤害性刺激。4、c-fos基因表达情况的检测:海人酸注入2h后检测实验大鼠颈段脊髓灰质内c-fos基因表达情况,以此推断巨细胞网状核和脊髓的纤维联系。结果1、在巨细胞网状核内注射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可在颈段脊髓灰质Ⅰ、Ⅱ板层发现顺行标记,在Ⅶ、Ⅷ板层发现逆行标记。2、在巨细胞网状核内注入伤害性刺激物海人酸可以引起颈段脊髓灰质Ⅶ、Ⅷ板层内c-fos基因的显著性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别,以α=0.05为检验水准,两组之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通过对WGA-HRP示踪和c-fos基因表达情况的检测,说明以巨细胞网状核为主的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和颈段脊髓神经元之间存在直接的纤维联系。2、从巨细胞网状核到脊髓的投射纤维多经由颈段脊髓灰质的Ⅰ、Ⅱ板层。而颈段脊髓灰质向巨细胞网状核的投射纤维多起源于Ⅶ、Ⅷ板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部分 大鼠巨细胞网状核和颈髓神经元纤维联系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 一、c-fos表达与神经系统的功能通路追踪
  • 二、网状结构的主要功能及细胞构筑
  • 英文缩略词表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大鼠巨细胞网状核和颈髓神经元纤维联系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