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大会形式化的对策分析

股东大会形式化的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

如何有效克服股东大会形式化给公司治理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公司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综合运用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经济分析的方法,在考察股份公司股东大会运作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公司法基本原理,剖析公司股东大会形式化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而提出一些完善公司法有关规定的建议。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展开:首先,股东大会形式化的原因考察。本文分析认为,资本多数决、股东理性选择、集中的股权结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我国股东大会形式化的主要原因。资本多数决原则在坚持股份平等的基础上为股份公司议事提供了兼具效率与公平的规则,成为股份公司的当然选择。但是资本多数决本身存在大股东利用资本优势控制股东大会,造成股东大会形式化的可能性。小股东出席股东大会面临高昂的金钱、时间成本,他们往往理性地选择不余加股东大会,这是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也正因此,股东大会决议往往无法体现小股东意志,股东大会成为“大股东会”。另外,我国股权高度集中,导致小股东的表决权相对于大股东显得微乎其微,这客观上造成小股东不愿意参加股东大会。最后,我国公司法律制度发展比较晚,各方面规定的不完善:股东大会职权和董事会职权重合,造成部分股东大会成为董事会的“橡皮图章”;对委托投票制度、网络投票制度没有作详细规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股东表决权的有效行使;缺乏对股东大会参会人数作最低限制,造成实践当中出现一人股东大会的情况。其次,股东大会形式化对策的一般思路。文章认为,股东大会形式化在客观上产生了危害,影响了公司实践的发展,损害了小股东的合法利益,也对整个经济的发展有着负面影响,我们有必要解决股东大会形式化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并不能够完全解决股东大会形式化的问题。资本多数决原则兼具公平和效率,是股份公司必然采取的议决规则;小股东理性选择又是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的理性判断;股权集中则是我国股份公司的产权基础,上述因素都是我们解决股东大会形式化必须面对的客观基础,解决问题的一切方式都必须建立上述因素的基础之上。因此,笔者认为我国解决股东大会形式化的一般思路为:坚持资本多数决,在集中的股权结构背景下,考虑小股东理性选择的投资理念,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对我国股东大会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最后,股东大会形式化对策的法律建议。针对造成股东大会形式化问题的成因,笔者认为我们应在如下方面完善我国公司法相关制度。一是,完善股东大会职权。我国股权高度集中,应强调股东大会在公司运作中的作用,将董事会与股东大会重合的部分职权明确赋予股东大会。二是,规定股东大会出席人数的最低限制。为防止少部分不足以代表大多数股东意志的股东利用其出席股东大会的机会,作出不利于其他未出席股东利益的决定,国外大多数国家公司法都规定了参加股东大会的最低法定人数。笔者建议在借鉴美国、台湾地区等的公司制度的基础上在出席股东代表比例和出席股东绝对人数两方面进行限制。三是,健全委托投票制度。我国公司法只对委托投票制度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操作细则,这导致实践中股东很少选择委托投票。笔者建议在代理人资格、征集的形式、授权范围、费用承担等方面完善我国的委托投票制度。四是,建立健全网络投票制度。我国公司法并未规定网络投票制度,但是在证监会的规定中有原则性、倡导性的规定。鉴于网络投票制度的优越性、笔者建议我国应该从制度设计价值、制度适用主体、网络投票程序等方面建立健全网络投票制度,以便小股东表达自己的意思。五是,确立控制股东诚信义务。资本多数决下往往造成控制股东利用资本优势控制股东大会损害公司、股东利益的情况。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先进制度,明确控制股东在行使表决权时应该受到一定限制,即课以控制股东对公司以及其他股东承担诚信义务。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股东大会形式化:原因考察
  • (一) 资本多数决原则
  • (二) 小股东“搭便车”的投资心理
  • (三)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 (四) 法律制度的缺陷
  • 1、股东大会与董事会职权重合
  • 2、委托投票制度、网络投票制度欠缺操作细则
  • 3、欠缺股东大会最低人数限制
  • 二、股东大会形式化的对策:一般思路
  • (一) 解决股东大会形式化的必要性:股东大会形式化的危害
  • (二) 能克服股东大会的一切形式化吗?
  • 三、股东大会形式化的对策:法律建议
  • (一) 完善股东大会职权
  • (二) 规定股东大会出席人数的最低限制
  • (三) 健全委托投票制度
  • (四) 建立健全网络投票制度
  • (五) 确立控制股东诚信义务
  • 1、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的对象
  • 2、控股股东诚信义务的内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考核粗线条影响压力传导怎么办——结合实际在“精、准、效”上下功夫[J]. 中国纪检监察 2020(14)
    • [2].避免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倾向[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4)
    • [3].利用逐步形式化原则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J]. 中国数学教育 2020(17)
    • [4].数学形式化的境域性教学[J]. 学园 2019(01)
    • [5].基于适度形式化的函数图象考查探究[J]. 福建中学数学 2013(04)
    • [6].不能弱化数学形式化[J]. 福建中学数学 2010(06)
    • [7].基于适度形式化的数学“双基”考查探究[J]. 福建中学数学 2011(05)
    • [8].基于适度形式化的试题评析[J]. 福建中学数学 2011(06)
    • [9].试论高中数学的形式化[J]. 数学教学 2008(08)
    • [10].数学形式化的利与弊研究及反思[J]. 中学数学研究 2013(12)
    • [11].刍议数学命题的非形式化解法及功能[J]. 福建中学数学 2014(12)
    • [12].“不要急于创新”值得倾听[J]. 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 2010(10)
    • [13].走出科学课形式化教学的误区[J]. 山东教育 2015(10)
    • [14].形式化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的作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21)
    • [15].做有效的国旗下讲话[J]. 辅导员 2008(06)
    • [16].浅谈设计中的形式与内容[J]. 戏剧之家 2020(07)
    • [17].语境形式化中的演绎与归纳[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7(05)
    • [18].论中西因素对现代建筑的形式化影响——民国时期建筑[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06)
    • [19].2010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卷评析(十) 基于适度形式化的试题评析[J]. 福建中学数学 2010(06)
    • [20].非形式化:一种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 江苏教育研究 2015(28)
    • [21].力戒教育形式化[J]. 吉林教育 2015(Z2)
    • [22].术前多形式化访视对手术患者治疗效能感及睡眠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34)
    • [23].谈形式化和绝对化对新课程的负面影响[J]. 魅力中国 2009(29)
    • [24].突破合作互学改革瓶颈须去形式化[J]. 中国教育学刊 2014(04)
    • [25].形式化规范在软件可靠性早期估计中的应用研究[J]. 微型机与应用 2011(11)
    • [26].第12届国际形式化工程大会(ICFEM 2010)[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0(09)
    • [27].海上编队作战方案形式化描述研究[J]. 舰船电子工程 2009(06)
    • [28].形式化与非形式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演绎[J]. 中学教研(数学) 2013(10)
    • [29].高中数学形式化与非形式化教学的案例研究[J]. 数学教学通讯 2008(07)
    • [30].重视统计与概率中的非形式化问题教学[J]. 基础教育论坛 2012(13)

    标签:;  ;  ;  ;  

    股东大会形式化的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