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扒窃犯罪防治研究

城市公交扒窃犯罪防治研究

论文摘要

城市公交扒窃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公交乘车候车场所,乘被害人不备之机,通过采用手掏、划包、夹取、剪取等秘密手段窃取他人随身携带财物的犯罪行为。城市公交扒窃犯罪是盗窃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技术性较强的智能型犯罪,针对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乘客,作案频繁、被害人数多,扰乱社会秩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感和城市文明形象,使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执法形象受损,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信任度降低。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公交扒窃犯罪呈现新的状况、特点,主要是:发案数逐年增长,犯罪组织集团化、网络化,扒窃人员跨区域流窜作案程度加大反侦查意识增强,结构呈低龄化,特殊人员、女性比例不断增大,混合型犯罪增多,公交站点的车下扒窃发案增多,发案时空具有明显规律,侵害目标选择具有较明显的针对性,破案难度加大,扒窃犯罪主体特点突出。此类案件多发原因包括立法和司法面临的困境、社会原因、犯罪主体因素、被害人因素等多方面。基于其特性,对城市公交扒窃犯罪的综合治理应遵循“惩罚与预防相结合、重在预防”、“人防与技防并重,强化防范手段”、“齐抓共管,落实措施”的指导思想。完善刑事立法,加大对组织利用聋哑人、未成年犯罪的惩处力度,规范对聋哑人扒窃犯罪的量刑,建立有力打击惩处扒窃犯罪工作机制,加强对扒窃人员的教育、改造及安置,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力量防扒反扒,加强青少年和聋哑人教育,完善社会保障,全面打击和预防扒窃犯罪。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城市公交扒窃犯罪概述
  • 2.1 城市公交扒窃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 2.1.1 城市公交范围的界定
  • 2.1.2 城市公交扒窃犯罪的概念
  • 2.1.3 城市公交扒窃犯罪的特征
  • 2.2 城市公交扒窃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 2.3 当前城市公交扒窃犯罪的现状
  • 2.3.1 发案数逐年增长、主体结构多元化
  • 2.3.2 犯罪组织集团化
  • 2.3.3 发案具有明显的规律
  • 2.3.4 主体特点突出
  • 2.3.5 破案难度大
  • 第3章 当前城市公交扒窃犯罪多发原因
  • 3.1 立法与司法面临的困境
  • 3.1.1 现行刑法存在漏洞
  • 3.1.2 刑法处理“扒窃”犯罪的局限性
  • 3.1.3 适用法律中的困惑
  • 3.1.4 办案难度大,司法成本高
  • 3.1.5 部分劳动教养案件执行难
  • 3.2 自然原因
  • 3.3 社会原因
  • 3.3.1 教育制度的缺陷
  • 3.3.2 社会变革过程中不利因素
  • 3.3.3 社会人文关怀弱化
  • 3.3.4 劳改劳教中对扒窃人员的教育机制存在弊端
  • 3.3.5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漏洞
  • 3.3.6 畸形的收益分配亚文化影响
  • 3.4 犯罪的主体因素
  • 3.4.1 文化素质
  • 3.4.2 性格缺陷
  • 3.4.3 自控能力
  • 3.4.4 心理刺激
  • 3.5 被害人因素
  • 3.5.1 防范意识弱
  • 3.5.2 与犯罪行为做斗争的意识不强
  • 第4章 城市公交扒窃犯罪的综合治理
  • 4.1 综合治理城市公交扒窃犯罪的指导思想
  • 4.1.1 惩治与预防相结合,重在预防
  • 4.1.2 人防与技防并重,强化防范手段
  • 4.1.3 齐抓共管,落实综合治理措施
  • 4.2 强化法制建设
  • 4.2.1 完善刑事立法
  • 4.2.2 完善对聋哑、未成年扒窃人员的管教制度
  • 4.2.3 完善扒窃人员的劳动教养制度
  • 4.2.4 简化扒窃类行政案件办理程序
  • 4.3 社会联动,共同治理
  • 4.3.1 强化教育
  • 4.3.2 群众自治
  • 4.3.3 合力惩处
  • 4.3.4 心理干预
  • 4.3.5 社会保障
  • 4.4 治安预防
  • 4.4.1 反扒专业队伍
  • 4.4.2 安全防范知识宣传
  • 4.4.3 重点人员监控
  • 4.4.4 重点场所监控
  • 4.4.5 特殊行业控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城市公交扒窃犯罪防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