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和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作用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和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老年期痴呆的原因很多,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一种[1],通常以记忆障碍开始逐渐发展为全面认知功能衰退,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已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受到重视,MCI患者是转化为AD的高危人群[2, 3]。在健康老年人与AD之间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MCI是介于正常人老年人与AD之间的发展阶段[4]。由于AD的治疗效果较差,MCI是对AD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的有利阶段,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AERPs)是一种可靠的脑活动对听觉刺激反应的一种无创伤性神经电生理检测,是帮助确认认知障碍和心理状态的评估手段[5]。对反应听觉刺激的oddball任务产生的事件相关电位已被广泛用于定量测量皮层感觉活动和认知功能。近年来很多文献报道了AERPs的不同成分在MCI的研究,主要用来诊断、预测和观察疗效,认为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6-9]。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神经影像学中发展迅速的领域,可对神经化学物质及其代谢物进行非侵入性活体分析,在脑结构改变出现之前即可显示出脑代谢变化。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及精神疾病,帮助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监测药物治疗或非药物治疗的长期变化,并确定诊断组之间的差异。目前MRS检测已用于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10],也用于MCI的诊断、分型和预测转归,肯定了其敏感性[11-14]。本研究通过AERPs的各成分分析,寻找反应MCI早期认知损害的神经电生理指标。通过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寻找反应MCI早期认知损害的脑物质代谢指标。了解MCI的脑功能变化和物质代谢变化特征,观察与临床心理学特征之间的联系。探讨AERPs和1H-MRS可否作为MCI诊断的敏感方法。同时观察MCI的脑功能变化和物质代谢变化特征,是否介于健康老人和AD之间;临床心理学评分是否也介于二者之间;脑功能变化和相关脑区物质代谢是否有相关性;脑功能变化和相关脑区物质代谢分别与临床心理学评分是否有相关性。通过分析他们的关系,及早发现MCI大脑电活动的变化及反应其变化的相应脑区物质代谢异常。验证AERPs和1H-MRS异常是否与临床认知测试评分变化一致,以说明AERPs和1H-MRS为早期MCI诊断和鉴别诊断敏感的手段。两者联合应用可说明脑代谢变化是脑功能异常的反应,这些改变特征与临床变化特征一致。联合应用AERPs和1H-MRS可提高MCI诊断的准确性。研究方法1、对符合MCI和AD的患者和年龄匹配的健康老人进行对照研究。MCI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1.6±5.7岁,教育年限7.8±1.2年。AD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3.4士5.6岁,教育年限7.1±1.4年。对照组(Normal controls,NC)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71.6±5.7岁,教育年限7.8±1.2年。首先用神经心理学量表对三组受试者进行总体认知功能、分项记忆功能、语言功能、执行功能和视觉空间功能评估。2、对MCI、AD和NC受试者完成心理测试后通过声刺激Oddball模式,即通过听音调序列的靶探测任务诱发出AERPs。在头皮记录刺激所诱发的电位成分,获得P50,N100,P200、N200和P300波。分析三组受试者非靶刺激Cz点记录的P50,N100,P200波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性;靶刺激Pz点记录的N200和P300波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性。3、对MCI、AD和NC组受试者在AERPs检测后三天内进行1H-MRS检测。感兴趣区选在左额叶、左颞叶和右顶叶皮层。采集三个脑区的脑代谢物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Creatine,Cr)和胆碱(Choline ,Cho)数据。分析三组受试NAA、Cr和Cho水平;NAA/Cr和NAA/Cho的差异性。4、分析MCI的AERPs成分P50波幅和P300潜伏期分别与左额叶和左颞叶皮层NAA/Cr的相关性。分析P50波幅、P300潜伏期、左额叶和左颞叶皮层NAA/Cr诊断MCI的准确性。5、分析MCI的AERPs成分P50、N100、P200、N200和P300波的波幅和潜伏期分别与其各项神经心理评分的相关性。6、分析MCI左额叶、左颞叶和右顶叶皮层NAA/Cr分别与其各项神经心理评分的相关性。7、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用均值±标准差( x±s)表示。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多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法进行组间比较;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用线性回归。对单项及联合检测结果作图绘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和标准误。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结果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心理学特征MCI组MMSE、记忆测试得分较NC低,差异非常显著(P< 0.001或P< 0.0001);语言功能的Boston命名得分也降低,差异显著;语言功能的词语流畅试验、执行功能和视觉空间功能得分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AD组各项测试得分均较MCI组低,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 0.05或P< 0.0001)。2、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作用对非靶刺激的反应:MCI组P50波幅大于NC组,差异非常显著(P< 0.001);P50潜伏期、N100和P200波幅及潜伏期与NC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均P>0.05)。AD组P50波幅较MCI组低,差异显著(P< 0.05);AD组与MCI组比较,P50潜伏期、N100和P200波幅及潜伏期均差异不显著(均P>0.05))。对靶刺激的反应:MCI组P300潜伏期较NC组延长,波幅降低,均差异显著(均P< 0.05);N200波幅和潜伏期与NC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均P>0.05)。AD组P300潜伏期较MCI组延长,差异非常显著,波幅降低,差异显著(均P< 0.01);AD组与MCI组比较N200波幅和潜伏期均差异不显著(均P>0.05)。3、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作用MCI组与NC组比较,左额叶皮层NAA水平和NAA / Cr均降低,均差异非常显著(均P< 0.01);左颞叶皮层NAA和NAA / Cr降低,均差异显著(均P< 0.05);右顶叶皮层NAA和NAA / Cr均差异不显著(P>0.05);三个脑区的Cr、Cho水平和Cho/Cr均差异不显著(均P>0.05)。AD组与MCI组比较左额叶、左颞叶和右顶叶皮层NAA和NAA / Cr均降低,均差异非常显著(P< 0.0001);三个脑区的Cho水平和Cho/Cr均差异不显著(均P>0.05)。4、MCI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和磁共振波谱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MCI的P50波幅和P300潜伏期与神经心理测试各记忆分项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MCI左额叶和左颞叶皮层的NAA / Cr与神经心理测试各记忆分项得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50波幅与左额叶皮层的NAA / Cr呈负相关关系;P300潜伏期与左额叶和左颞叶皮层的NAA / Cr呈负相关关系。在鉴别NC和MCI及MCI和AD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显示联合P50波幅、P300潜伏期、左额叶和左颞叶皮层的NAA / Cr四个指标检测时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1.本组MCI有明显的记忆障碍,部分语言功能损害,执行功能和视觉空间功能无损害,符合MCI的认知特点。2. MCI特点是P50波幅增大,P300潜伏期延长不如AD显著。P50波幅和P300潜伏期可用于MCI的诊断。3. MCI的特点是NAA / Cr降低,但较AD患者NAA / Cr数值高,受影响的脑区少。NAA / Cr可用于MCI的诊断。4. P50波幅、P300潜伏期和NAA / Cr与认知功能中记忆功能相关,P50波幅和P300潜伏期与NAA / Cr相关。联合AERPs和1H-MRS检测时诊断MCI的准确性明显提高。AERPs和1H-MRS联合应用可作为诊断和跟踪MCI的手段。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特征研究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特征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磁共振波谱特征研究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照片
  • 文献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译文的“失聪”——翻译中意义的倾听与听觉叙事[J]. 东方翻译 2019(06)
    • [2].采用听觉传感策略的声品质主动控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9(23)
    • [3].听觉维度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设想[J]. 电声技术 2020(02)
    • [4].论后现代视域下听觉文化的“异化性”[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5].听觉叙事与通感研究[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6].听觉文化的版本审美及其借鉴[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8(09)
    • [7].0~3岁听障儿童在听觉口语训练中的观察与评估[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9(06)
    • [8].浅谈自我听觉和客观效果的统一[J]. 林区教学 2008(07)
    • [9].影视声音中听觉思维的建立与培养[J]. 电影新作 2018(03)
    • [10].听觉的维度[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7(01)
    • [11].听觉文化转向的发生语境与研究路径[J]. 文艺评论 2017(06)
    • [12].论听觉美的双重形态[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7(05)
    • [13].文化传播中的听觉转向与听觉文化研究[J]. 中州学刊 2014(12)
    • [14].从产品设计角度建立家电行业听觉符号的设计研究[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12)
    • [15].草房子[J]. 诗选刊 2015(03)
    • [16].浅谈心理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J]. 神州 2013(20)
    • [17].耳背的驴子[J]. 家教世界 2014(Z1)
    • [18].耳背的驴子[J]. 意林文汇 2014(10)
    • [19].耳背的驴子[J]. 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 2010(12)
    • [20].内外听觉的差异在声乐教学中的影响[J]. 剧影月报 2011(05)
    • [21].打造一场听觉盛宴[J]. 快乐阅读 2008(12)
    • [22].广州市居民听觉健康现状与耳聋防治知识水平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0(02)
    • [23].《空间声原理》[J]. 声学学报 2020(03)
    • [24].基于听觉显著图的长输管道漏失检测算法[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0(04)
    • [25].听觉口语法在我国推广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0(05)
    • [26].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听觉分会第五届中国听觉大会会议通知[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9(02)
    • [27].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5(04)
    • [28].重返“听觉”:听觉研究中的众声协奏——“听觉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29].文学研究中的“听觉转向”与文化建构——“听觉与文化”学术研讨会述评[J]. 外国文学研究 2016(02)
    • [30].叙事文化的听觉之维[J].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8)

    标签:;  ;  ;  ;  ;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和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