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控制性研究

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控制性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进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带来的不仅是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样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物质生活的富足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多的是渴望回到自然中去。森林公园正是在这一推动力的产物。我国森林公园的建设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立。到2006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类森林公园2067处。但是,由于对景观视觉环境认识的不足、评价理论和方法尚不成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导致森林公园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只重视森林公园总体的实质性规划,而对主体的审美偏好、价值判断缺乏研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森林公园观赏点及游览路的设置缺少审美依据。本文从景观视觉角度出发,以主体的审美偏好、价值判断为依据,对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的设计进行研究。最佳观赏点的设计既是对景观本身的设计同时也是对游人在森林公园内部游览区域的控制,因此本研究首先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之上,在景观的生态学层面上:以生态适宜为出发点,应用GIS技术确定与环境相适应的观赏空间分布区域。在此基础上,对景观进行美学层面上的研究:深入分析景观的审美理论:景观与观赏者在审美过程中的关系、观赏者对景观做出审美评价、价值判断的过程以及影响景观观赏效果的因素。最终确定观赏点为影响森林景观观赏效果的决定因素并建立符合景观与观赏者审美关系的审美评价方法——以SBE(美景度评价法)为基础的景观最佳观赏点评价。评价过程中,首先利用GIS技术可视域分析确定各个景观的可视域,将可视域与建立在生态适宜性分析基础上的适宜的观赏空间分布区域相叠加,得到适宜开发的观赏点的控制区域,其次,在此范围内以景观的不同位置的观赏点作为评判的差异因素,应用SBE方法对景观进行审美角度评价,得到景观在不同观赏点的美景度值。每个景观最高美景度值对应的观赏点即为最佳观赏点。同时将根据审美角度评价得出的各个景观最高美景度量值的比值作为制定景观分级的量化依据,结合森林公园的游人量,确定各个观赏空间的规模。最终建立以景观分级和景观控制区域重叠为基础的的高美景度区域,作为控制游览路线的区域的基础。提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的设计方法和游览路线的设计原则,为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和游览路线的量化研究提供依据。希望籍此为今后的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及游览路线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并引发更多的讨论,以及对景观视觉环境评价的关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背景
  • 1.1.1 森林公园发展现状
  • 1.1.2 相关概念
  • 1.1.3 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设计存在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1.3.3 论文框架
  •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
  • 2 森林公园观赏点研究的相关理论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内容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2.2 审美理论
  • 2.2.1 审美理论基本内容
  • 2.2.2 审美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2.3 心理物理学理论
  • 2.3.1 心理物理学理论基本内容
  • 2.3.2 心理物理学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2.4 森林美学理论
  • 2.4.1 森林美学基本内容
  • 2.4.2 森林景观的特点
  • 2.4.3 森林景观的类型
  • 2.4.4 影响森林景观观赏效果的因素
  • 2.4.5 观赏点是影响景观观赏效果的决定因素
  • 2.4.6 森林美学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 2.5 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 2.5.1 GIS
  • 2.5.2 GPS
  • 2.6 本章小节
  • 3 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控制途径的建立
  • 3.1 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与评价
  • 3.1.1 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与评价的提出
  • 3.1.2 生态适宜度
  • 3.1.3 生态适宜度分析的意义
  • 3.1.4 生态适宜度分析在本文中的应用
  • 3.1.5 土地生态适宜度分析与评价的应用方法及过程
  • 3.1.6 生态适宜度分析的过程
  • 3.1.7 土地生态适宜分析的结果评析
  • 3.2 基于观赏点的森林景观审美评价
  • 3.2.1 景观评价方法
  • 3.2.2 选择SBE法作为审美评价方法
  • 3.2.3 SBE法简介
  • 3.3 设计过程中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
  • 3.3.1 观赏点选点方式
  • 3.3.2 面景观的照片展示方式
  • 3.3.3 确保照片具有代表性
  • 3.3.4 以SBE值作为标准
  • 3.4 本章小结
  • 4 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控制方法
  • 4.1 论文背景确定景观区适宜开发的区域
  • 4.2 确定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
  • 4.2.1 景点确定
  • 4.2.2 划定可视区域
  • 4.2.3 确定观景方向
  • 4.2.4 定点拍照
  • 4.2.5 整理数据、照片
  • 4.2.6 公众审美态度测定
  • 4.2.7 测定获得景观各个角度的SBE值
  • 4.2.8 制定风景区景观分级
  • 4.2.9 观赏空间规模的确定
  • 4.3 审美基础上的游览路线的控制
  • 4.3.1 建立在最佳观赏点基础之上的游览路线控制的原则
  • 4.3.2 高景观美景度区域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5 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设计案例
  • 5.1 小兴安岭石林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 5.2 设计思路
  • 5.3 生态适宜性评价
  • 5.3.1 生态调查于GIS数据库的建立
  • 5.3.2 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 5.3.3 模糊评价
  • 5.3.4 绘制土地适宜性评价图,确定可开发建设区域
  • 5.4 确定景观最佳观赏点
  • 5.4.1 景点确定
  • 5.4.2 划定可视区域
  • 5.4.3 确定观景方向
  • 5.4.4 定点拍照
  • 5.4.5 整理照片
  • 5.4.6 测定公众审美态度
  • 5.4.7 对公众评判做出评价
  • 5.4.8 制定景区景观分级
  • 5.4.9 确定观赏空间规模
  • 5.5 建立在最佳观赏点基础上的游览路线设计
  • 5.5.1 高景观美景度区域的确定
  • 5.5.2 最佳观赏点基础上的游览路线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森林公园最佳观赏点控制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