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现代文论转向对韩少功创作理论的影响

论西方现代文论转向对韩少功创作理论的影响

论文摘要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现代文论经历了非理性主义、语言论、文化学的三次大的转向,这在西方文艺学界,是一场循序渐进,次第更替的历时性变革;但由于翻译、传播及接受的滞后性,这三次历时性转向在中国文坛却几乎是同时发生作用,以至于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可以分别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特征,甚至在某一作家作品中同时以这三种要素作为其作品的主要基调。其中,韩少功便是后一种情况的代表作家,他兼具的作家与翻译双重身份,使得他比同时代的人更有机会也更容易接受西方文论及作品中的理论转型。非理性因素、语言论、文化学恰恰构成了韩少功作品的主要风格基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其中某一要素占据主导性地位,也有的时候,三种要素会同时在一部作品中呈现。这种打破时间疆界的混杂现象,仿佛在西方现代文论转型的历时性岩层上劈出了一道共时性的截面,有着一种兼容并收的奇诡色彩。与此同时,韩少功在文学创作之外,还有理论随笔作品,这对我们更好地把握其理论来源及创作趋向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绪论 西方现代文论影响下的中国文坛
  • 第一节 西方文论引发失语并发症
  • 第二节 西方现代文论的三次转型对中国文坛的影响
  • 第三节 研究型创作的代表人物——韩少功
  • 第一章 非理性原则主导下的二律背反思辨精神
  • 第一节 西方理性传统中生发的非理性因子
  • 第二节 存在中的此与彼——韩少功创作理论的思辨意识
  • 第三节 孤高奇诡的茫然——韩少功作品思辨的非理性要素
  • 第二章 语言技巧的叙事革命
  • 第一节 以语言学为开端的叙事学热潮
  • 第二节 符号的磁场——韩少功的语言符号理论探索
  • 第三节 词典式散文体风格的确立——韩少功作品的语言叙事学实践
  • 第三章 文化学转向的寻根之旅
  • 第一节 开启文化复归的新局面
  • 第二节 “零度”的文化之根——韩少功的文学文化学创作理论
  • 第三节 魔幻化了的湘楚现实——韩少功作品中的文化意蕴
  • 结语 执著于创作理论与实践的思者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终点处的起跑线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现代文论的体系话语》[J]. 文艺理论研究 2020(02)
    • [2].反串法(外一则)[J]. 中华诗词 2016(09)
    • [3].试论中国现代文论的逻辑与脉络[J]. 文化与诗学 2012(02)
    • [4].百年中国现代文论的反思与建构[J]. 文艺理论研究 2013(01)
    • [5].外国文论如何参与中国现代文论的话语建构[J]. 学习与探索 2013(09)
    • [6].现代文论需要新传统[J]. 文学教育(上) 2011(05)
    • [7].论中国现代文论对纯形式观的探讨及理论价值[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8].中国现代文论中的若隐传统——以“感兴”论为个案[J]. 文艺争鸣 2010(05)
    • [9].论中国现代文论的民族化继承与发展[J]. 大家 2010(19)
    • [10].中国现代文论的重估与民族话语重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01)
    • [11].浅议现代文论的学科属性——关于《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几点思考[J]. 西安社会科学 2010(01)
    • [12].中国现代文论对文学发生的探讨及理论价值[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 [13].文化生态与现代文论的体系话语嬗变[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9(01)
    • [14].中国现代文论:在与世界互动中的复杂演进[J]. 文艺争鸣 2012(09)
    • [15].“感兴”传统在现代[J]. 文化与诗学 2011(01)
    • [16].跨界:后现代文论的真面目[J]. 学术论坛 2010(04)
    • [17].外国文论在中国六十年(1949—2009)[J]. 当代文坛 2009(05)
    • [18].东北现代文论转型初期的现代性意蕴[J].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1)
    • [19].权力论视域下的文学与政治[J]. 学习与探索 2017(09)
    • [20].学术史与思想史:现代文论经典法则刍议——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为中心[J].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 2012(00)
    • [21].阶级对文化与审美的僭越——中国现代文论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概念的考查与认识[J]. 学习与探索 2014(04)
    • [22].论现代文论范式形成的三个要素[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10)
    • [2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文论资源的发掘与传承[J].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 2008(00)
    • [24].克里斯蒂娃与后现代文论之发生[J]. 文艺理论研究 2018(01)
    • [25].也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 [26].中国现代文论对内容与形式观的探讨及理论价值[J]. 兰州学刊 2011(07)
    • [27].跨界:后现代文论的真面目[J]. 西江月 2010(15)
    • [28].传统文化与文学理论的现代化[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9].“人”的主题与中国现代文论的自我调整(1949—2009)[J]. 当代文坛 2009(05)
    • [30].中国文论现代转型建构中的巴蜀话语(1910-1927)[J]. 当代文坛 2020(05)

    标签:;  ;  ;  ;  ;  

    论西方现代文论转向对韩少功创作理论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