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失眠的危险因素分析

探讨失眠的危险因素分析

孙凡龙1曹理璞1通讯作者梁余斌2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目的:探讨失眠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15例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既往受过精神刺激、抑郁症、焦虑症、工作压力、糖尿病、高血压病10个危险因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受过精神刺激、抑郁症、焦虑症、高血压病均为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受过精神刺激、抑郁症、焦虑症、高血压病病史的患者往往容易导致失眠,应及早并且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失眠;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495-02

失眠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种,也可以是伴随症状,包括原发性和继法性。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门诊115例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可能导致失眠的危险因素,为减少失眠的发生率、改善睡眠质量和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有力的循证医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5例均为2013.09-2014.04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门诊治疗的符合西医诊断标准[1]的患者。随机收集同期无失眠的患者115例作为对照组。排除标准:(1)继发性失眠(由于内科疾病所致睡眠障碍、物质所致睡眠障碍、环境性睡眠障碍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肿瘤、中枢神经病变等。(3)合并老年痴呆、耳聋、失语及严重意识障碍者。

1.2方法

采集患者一般资料:①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工作性质。②失眠的严重程度,PSQI评分,焦虑、抑郁评分。③既往是否有精神类疾病史,工作压力(自评)及性质。④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

1.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对可能影响失眠发病的危险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影响失眠发病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ic回归方程,入选方程内变量的方法采用Enter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间单因素分析

对10个可能影响失眠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2组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受过精神刺激、工作压力、抑郁症、焦虑症、高血压病以及体力劳动者6个危险因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失眠是指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等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和觉醒的异常,是很普遍的症状,而且也是很重要的临床问题。[2]失眠的根本原因是睡眠-觉醒周期的异常,它可能是原发的,也可能通过精神异常、行为、药物以及神经学上多种因素的交互间接导致的。由于失眠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精准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失眠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详细的睡眠病史、药物史和精神异常病史。[3]轻者难以入寐,或睡中易醒,时寐时醒,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焦虑、恐惧或抑郁等情绪障碍。[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并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本研究主要表明既往有精神类疾病史、工作压力、抑郁症史、焦虑症、高血压病、体力劳动者,发生失眠概率明显大于不具有上述因素者。孙庆利[7]等研究表明有精神类疾病史的患者更易于发生失眠,但关于失眠的机制尚不明确,但其失眠的发病机制与抑郁等精神类疾病发病机制是否重叠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从事工作压力较大行业的人群大部分都有失眠的存在,同时伴有焦虑的表现,[8]目前的临床研究[9]表明了既往有精神类疾病史与失眠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不难理解压力较大的人群基本都同时伴有失眠的问题。失眠与吸烟的关系目前研究还不能明确。本研究发现高血压病为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类人群常年服用降压药物,但降压药是否能够导致失眠的研究还没有。高血压病与失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目前也无有力的证据。本次调查还发现体力劳动者发生失眠的概率较高,从事体力劳动者大多受教育水平低,其是否有受过精神刺激以及家庭等因素均不愿提供详细的资料,给评估这类人群的病因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这类人群从临床中发现生活压力较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

睡眠的正常与否与肝主疏泄的关系密切,疏泄正常则气血调畅,神魂得养,睡眠正常;肝失疏泄则气血郁滞,神魂失养,则失眠少寐。一般有精神类疾病史的患者都有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者较多。[10]临床实践也表明了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失眠比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更好,中医在失眠中的治疗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与潜力。本研究确定了临床中失眠的患者大本分都有精神类疾病史,现今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实际工作中应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加以重视,对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以及工作效率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样本量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其次,失眠包括心理性、原发性等,不同的失眠亚型的危险因素可能存在差别,本研究未对失眠各亚型的危险因素进行单独分析,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CSD,美国睡眠医学研究学会,1997年.

[2]RoyAN,SmithM.PrevalenceandcostofinsomniainastateMedicaidfee-for-servicepopulationbasedondiagnosticcodesandprescriptionutilization[J].SleepMedicine,2010,11:462–9.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DM-3[S].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4]RowleyJA,AboussouanLS,BadrMS.Theuseofclinicalpredictionformulasintheevaluationofobstructivesleepapnea[J].Sleep,2000,23(7):929-38.

[5]BliwiseDL.KingA.HarrisR,HakellW.Prevalenceofself-reprotedpoorsleepinahealthypopullationaged50-65[J].SocScMed,2002,31(1):49-55.

[6]CleteA.Kushida.MD.PhD.PracticeParametersfortheIndicationsforPolysomnographyandRelatedProcedures:AnUpdatefor2005[J].SLEEP,2005,28(4):499-519.

[7]孙庆利,沈扬,樊东升.女性失眠患者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6,9(5):189-192.

[8]OhayonMM,RothT.Placeofchronicinsomniainthecourseofdepressiveandanxietydisorders[J].JPsychiatrRes,2003,37:9-15.

[9]mellingerGD,BalterMB.UhlenhuthEH.Insomniaanditstreatment.prevalenceandcorrelates[J].ArchGenpsychiatry,2001,42:225-32.

[10]张庆祥.肝郁失眠致病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34(1):30.

通讯作者:

曹理璞*

标签:;  ;  ;  

探讨失眠的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