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村扶贫绩效分析与制度建设

西部地区农村扶贫绩效分析与制度建设

论文摘要

我国西部地区的12个省、市、区正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阶段,贫困人口大都分布在:内蒙努鲁尔虎山地区、宁夏西海固地区、甘肃中部地区、陕北地区、秦岭大巴山地区、横断山地区、滇东南地区、桂西北地区和西藏地区等。贫困是西部地区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因为他们既有我国农村的共性,又有自己特殊的贫困特征,其一西部地区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三农”问题十分严峻,而且西部地区的农业还具有边缘性、分散性、脆弱性等劣势,缺乏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条件,脱贫的难度极大。其二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还夹杂着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都是小聚居生活习惯,拥有相似的思想观念和经济生活,造成贫困现象集中连片的发展,这要求我们在扶贫措施上既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又要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研究探讨国家对西部地区农村的扶贫绩效及相关的制度建设,这对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的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章介绍论文研究背景、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章在阐述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同时,对西部地区贫困原因进行制度分析,为后面分析打下理论基础;第三章全面汇总西部地区扶贫现状,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评估西部扶贫模式绩效,在充分肯定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西部地区还存在脱贫难、返贫率高的问题;后三章分别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异地搬迁、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新制度经济学分析,从微观制度角度具体评价扶贫方式的绩效,为未来扶贫模式改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本文研究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分析方法,在大量查阅文献和案例基础上,应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一、研究问题的重要性
  •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三、论文研究方法、结构安排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扶贫绩效制度分析理论框架
  • 一、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理论
  • 二、制度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绩效分析
  • 第三章 西部地区贫困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西部地区扶贫存在的问题
  • (一) 恶劣的自然条件是西部地区返贫率高的客观原因
  • (二) 教育和保障的不足,使西部地区缺乏自我发展和保障的能力
  • 第四章 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扶贫模式的制度分析
  • 一、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现状
  • 二、西部劳动力转移扶贫差异形成的制度原因分析
  • (一) 农业内部吸纳能力不够
  • (二) 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比例低、范围窄
  • 三、西部贫困地区劳动力转入差异形成的制度原因
  • (一) 劳动力素质水平不同
  • (二) 政府对劳务输出的相关投入力度不同
  • (三) 社会网络关系和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同
  • (四) 当地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不同
  • 四、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扶贫绩效的制度建设对策
  • (一) 提高文化素质是劳动力转移的基本前提
  • (二) 清除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三) 改革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
  • (四) 改革农村土地制度
  • (五) 完善劳动力市场
  • 第五章 西部地区异地搬迁扶贫绩效制度分析
  • 一、西部地区异地搬迁扶贫的模式
  • (一) 县内搬迁为主
  • (二) 集中安置为主,插花安置为辅
  • (三) 以有土安置为主
  • (四) 政府起着主导作用
  • 二、异地搬迁扶贫的实施效果
  • (一) 异地搬迁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 (二) 异地搬迁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 三、提高异地搬迁扶贫绩效的制度建议
  • (一) 改变传统模式,鼓励自由迁移
  • (二) 必须搬迁的地方严格实行整村搬迁,政府承担所有搬迁成本
  • (三) 用生态服务补偿机制进行扶持
  • 第六章 西部地区整村推进扶贫绩效制度分析
  • 一、整村推进的成效
  • 二、整村推进效果的定量估计
  • 三、整村推进扶贫存在的问题
  • (一) 改善机制,提高准确性
  • (二) 改善资金管理,保证资金用到实处
  • (三) 改善项目实施方式,使绝对贫困人口受益
  • (四) 改善村级规划,加快整村推进的步伐
  • 四、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制度评价
  • (一) 要在整村推进扶贫方式中加强村民参与式制度安排
  • (二) 要在整村推进扶贫方式中加强非正式组织制度安排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西部地区农村扶贫绩效分析与制度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