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浅析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浅析

李扬(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一科江苏盐城224005)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2-0408-02

【摘要】浅析我科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应的护理策略。老年住院病人心理健康状态现状堪忧,结合我科实际,分析老年住院病人主要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关护理策略。

【关键词】老年抑郁心理护理

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世界上有约1/3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步入老龄社会的行列,预计2050年全球有超过90%的国家和地区将成为老龄社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当前,中国老年人口正以年均约3%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和挑战,老年群体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和脱离主流生产领域的群体,往往体现了更多方面的观念冲突和压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据文献报道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3.5%左右,是老年人常患的威胁生命安全的一种慢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非衰老性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其中大约有15%的抑郁症患者自杀身亡。

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社会适应能力减退,在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迅速适应而程度不同地产生种种心理变化,主要有对远事记忆良好,对近事记忆不良,固执保守,沉湎于往事,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难以接受新事物,以自我为中心,猜疑、抑郁、自卑、多疑、孤独和空虚感以及对生活的满意感降低等。直接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老年抑郁症泛指发生于老年期(≥60岁)的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国外研究发现老年抑郁病人经常表现为精神活动迟缓,决断困难,社会交往不良,执行功能损害,上述种种改变造成心理压力导致的心理应激源会引起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及行为上的一系列变化,如生理表现为新陈代谢紊乱、心跳加剧、血压升高、神经性头痛;心理表现为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自我防御反应增多;行为表现为睡眠失调、嗜烟、嗜酒等。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护理老年患者过程中,除做好各种疾病的常规护理外,还应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解除顾虑,克服消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病例来自我科2009年5月1日~2010年5月1日收治的老年病人80例,结合我科临床实际,根据抑郁症症状自评量表(SCL-90)规定,任何一项因子分≥2的为阳性,即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任何一项因子分≥3的有中度心理健康问题。我科中有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老年人有35例,占总人数的43.8%,有中度心理健康问题的老年人有10例,占总人数的12.5%。

2临床表现

2.1环境改变,不能接受老年人因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亲人,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生活秩序打乱;或者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下降,心理失衡,感觉生活无意义;离退休后约有1/3老年人不适应,出现孤独、寂寞、失落、焦虑、抑郁和烦躁等负性情绪。有的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佳、睡眠不宁和容易疲劳等不适,这称为“离退休综合征”,这种类型的老年人往往变得性格脆弱、心情不安、情绪低落,认为自身年老体弱,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包袱,甚至认为自己活着是多余的,以至于封闭自己,不与他人交谈,以消极的情绪对待疾病。

2.2紧张恐惧,焦虑不安老年人由于年老多病,特别是疾病急性期,对病情和诊疗措施不了解,加之视力、听力减退,与周围交流困难,担心预后不良,故产生恐惧心理。此类病人往往会变得神经过敏,听到别人低声言语,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觉得自己的病情重了,甚至没救了。对吃药、打针、检查疑虑重重,担心误诊,担心治疗失误。这类患者通常以己之心去度他人之意,错误理解别人,过重的猜疑病情,与医护人员关系紧张。

2.3固执自怜,寂寞孤独此类患者多社会交往少,无子女或与子女分居,缺少关爱,性格固执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往,言语啰嗦,语无伦次,主次不分,抓不住重点。喜欢别人恭顺服从,希望得到子女的关怀,也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同情和陪伴,甚至了解和赞扬。愿意受到尊重和恭顺,稍不如意便不高兴。病后更是坚持己见,不愿听命于他人,易于发怒,敌视周围的一切,常为一点小事与他人争吵。尤其是丧偶者有孤独寂寞感,容易烦躁不安,易怒善疑。

3护理对策

3.1舒适的治疗环境老年病人尽管理解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但一般都希望自己能够健康长寿,他们不服老,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衰老,一旦生了病容易形成不良的心境。因此,医务人员要敏锐地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让病人经常听音乐、广播,参加其他娱乐活动,创造愉快的心境。为他们制订高纤维、高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使患者处于密切配合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1]。

3.2树立治疗信心要善于掌握和控制患者的心理状态。新患者入院时要主动熟悉他们的家庭情况和文化程度,耐心介绍医院的制度、周围环境、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及治疗过程和注意事项等等。要尽快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其恐惧和陌生感,使其信赖医护人员,树立康复信心[2]。重视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尽可能满足老年人正常心理需求。非原则问题上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针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要多问候,多关心,减轻其心理压力,做好心理安慰、精神调养和生活指导。

3.3加强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接触,多与病人交谈,视病人如亲人,使病人感到温暖。护理过程中在病人面前交谈,尽可能做到大方、自然,以减少病人猜疑。老年病人较为敏感,跟他们说话时要不怕麻烦,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听,回答询问时要慢,声音要稍大些,语调及态度要和蔼,切勿让老人误解为不耐烦而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另外,积极进行健康宣教工作,要让病人了解一些疾病常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情况,了解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从而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保持乐观态度,保持战胜病魔的信心,使病人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医疗计划。

3.4鼓励老年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鼓励患者和同病室的病人做朋友。常言说,同龄相嬉,乐而忘老。要反复强调社会和家庭需要老人,需要他们丰富的生活经验给予指教。护理过程要让病人进行一些有价值的劳动,这样有利于培养病人的自尊心、价值感,可克服焦虑、恐惧心理,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4小结

健康长寿是人类文明生活一个永恒的主题。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躯体健康的基石。心理健康,才能抵御因年老内分泌变化及各系统器官功能衰退而造成的各种慢性疾病和诸多不适。但因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社会适应能力减退,易产生种种的心理问题,如不能给予安慰或化解,很容易产生恶性循环。这就有赖于我们医务人员细致地做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护理工作如能做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老年人情绪障碍,使老年人建立乐观、平静、从容的生活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接触外环境,将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樊婷.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点[J].医药世界,2009,11(7):377.

[2]蔡正莉.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249.

标签:;  ;  ;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