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

甘蓝型油菜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

论文题目: 甘蓝型油菜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遗传育种

作者: 张书芬

导师: 傅廷栋,马朝芝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分子标记,定位

文献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甘蓝型油菜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重要作物之一。探讨油菜杂种优势及其产生原因,并对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QTLs定位,可以丰富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学理论,对杂交油菜育种和油菜的品质改良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1141B、32B和垦C1为亲本,配置了2个组合1141B×垦C1和32B×垦C1,构建了两个F2:3分离群体,考察了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等17个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了杂种优势,并对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利用SSR、AFLP、SRAP标记技术对组合1141B×垦C1的重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QTLs定位和上位性分析,以探讨杂种优势产生原因。主要结果如下: 1 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1.1两年2个群体F1的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杂种优势最高,单株角果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等具有明显的正向杂种优势,二次有效角果数、主花序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株高等性状F1也具有一定的正向平均优势;单株产量的3个构成因素杂种优势强度顺序为:单株角果总数>每果粒数>千粒重;芥酸含量、含油量、蛋白质含量3个品质性状F1杂种优势较低,为负值或较小的正值。 1.2 F2群体和F2:3家系重要农艺性状存在广泛的变异,表现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单株角果总数、一次分枝角果数等重要性状仍有一定的正向优势,但与F1相比杂种优势显著降低,特别是单株产量、小区产量。 1.3 F2:3家系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一次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角果粒数、千粒重都呈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单株产量与分枝部位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其它主要产量性状均表现显著或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1.4 F2:3家系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每角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值较大,说明这6种性状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其它性状对单侏产量有一定的间接作用。 1.5 F2和F2:3家系芥酸含量、硫苷含量、含油量、蛋白质含量4个品质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变异,也表现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关键词

Abstract

Key words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作物杂种优势及其产生的原因

1.1.1 杂种优势的分类

1.1.2 杂种优势的表现

1.1.3 作物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

1.1.3.1 杂种优势假说与现代分子生物学证据

1.1.3.2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1.1.3.3 杂种优势的其它理论

1.2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及其进展

1.2.1 QTL定位方法的发展

1.2.1.1 单标记分析法

1.2.1.2 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IM)

1.2.1.3 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

1.2.1.4 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ixed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MCIM)

1.2.1.5 其它QTL定位方法

1.2.2 QTL作图的群体

1.2.3 几种主要作物QTL定位研究进展

1.2.3.1 水稻QTL定位研究进展

1.2.3.2 玉米QTL定位研究进展

1.2.3.3 小麦QTL定位研究进展

1.2.3.4 棉花QTL定位研究进展

1.2.4 QTL精细定位、克隆及利用

1.3 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分离分析

1.3.1 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的概念

1.3.2 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体系的统计分析

1.3.3 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研究进展

1.4 分子标记及其在油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1.4.1 分子标记的特点

1.4.2 分子标记的种类

1.4.3 油菜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1.4.4 油菜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其QTL研究进展

1.4.5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分析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设计思路及研究内容

2.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2 设计思路

2.3 本研究的内容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

3.2 试验设计及性状考察

3.3 DNA提取及纯化

3.4 SRAP分析

3.5 AFLP分析

3.5.1 模板DNA的酶切与连接

3.5.2 预扩增

3.5.3 选择性扩增

3.5.4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3.6 SSR分析

3.7 标记的命名及基因型记载

3.8 数据处理

3.8.1 农艺性状分析

3.8.2 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3.8.3 等位基因的分离频率检测

3.8.4 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3.8.5 QTL定位和位点效应值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分子标记连锁图的构建

4.1.1 分子标记的多态性

4.1.1.1 SSR标记的多态性

4.1.1.2 AFLP标记的多态性

4.1.1.3 SRAP标记的多态性

4.1.2 F_2群体分子标记检测及基因型偏分离检验

4.1.3 分子标记连锁图

4.2 甘蓝型油菜F_1及F_(2:3)家系重要农艺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4.2.1 F_1重要农艺性状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4.2.2 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

4.2.3 不育细胞质效应分析

4.3 甘蓝型油菜F_(2:3)家系重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4.3.1 F_(2:3)家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

4.3.2 F_(2:3)家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4.4 含油量、芥酸含量和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4.1 含油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4.1.1 各世代含油量次数分布

4.4.1.2 较优遗传模型的选择

4.4.1.3 较优遗传模型的适合性检验

4.4.1.4 较优遗传模型成分分布的适合性检验

4.4.1.5 最适合模型遗传参数的估算

4.4.2 芥酸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4.2.1 各世代芥酸次数分布

4.4.2.2 较优和最优遗传模型的选择

4.4.2.3 最适合模型遗传参数的估算

4.4.3 单株产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4.3.1 单株产量的各世代次数分布

4.4.3.2 单株产量的较优模型的选择

4.4.4 单株角果总数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4.5 重要农艺性状在分离群体中的表现情况

4.5.1 F_2群体及F_(2:3)家系重要农艺性状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4.5.1.1 F_2群体重要农艺性状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4.5.1.2 F_(2:3)家系重要农艺性状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4.5.2 产量主要构成因素在F_(2:3)家系的分离情况

4.5.2.1 单株产量在F_(2:3)家系中的分离情况

4.5.2.2 单株角果数在F_(2:3)家系的分离情况

4.5.2.3 每角粒数在F_(2:3)家系的分离情况

4.5.2.4 千粒重在F_(2:3)家系的分离情况

4.5.3 F_2群体及F_(2:3)家系重要品质性状及其杂种优势分析

4.6 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4.6.1 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4.6.2 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上位性检测

5 讨论

5.1 杂种优势及性状之间的相关

5.2 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5.3 油菜分子标记连锁图的构建

5.4 油菜产量性状基因定位

5.5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2-12

参考文献

  • [1].油菜群体冠层结构特性及光能利用率的研究[D]. 王锐.华中农业大学2015
  • [2].全球多样性甘蓝型油菜种质表型性状的评价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 陈碧云.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 [3].直播和移栽冬油菜氮磷钾肥施用效果的差异及机理研究[D]. 王寅.华中农业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甘蓝型油菜产量性状及其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全基因组解析[D]. 师家勤.华中农业大学2009
  • [2].人工合成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分子标记和利用研究[D]. 刘志文.华中农业大学2005
  • [3].油菜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D]. 胡立勇.华中农业大学2005
  • [4].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号及其亲本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D]. 沈俊儒.华中农业大学2005
  • [5].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营养特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与调控规律研究[D]. 张子龙.西南大学2007
  • [6].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品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 付福友.西南大学2007
  • [7].甘蓝型油菜DH作图群体的构建和重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QTL分析[D]. 邱丹.华中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  

甘蓝型油菜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