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论文摘要

背景: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了新的问题,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引起了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危险因素广泛流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在攀升,构成了世界,尤其是我国人口致死和致残的首要病因。颅内外动脉狭窄一直被认为是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病因之一,并非是主要因素。但近年却发现,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在各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究其原因,除AS病变本身的流行外,神经影像、介入技术的进步,使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尤其是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现率较前明显增高,也是这一变化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近来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开始转向颅内动脉方面,综合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结果发现,人种、地域之间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的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原因未明。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以往的观点认为,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形成机制和诱因大致相同,因此为对二者的防治策略未加以区分。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开始质疑这一传统上的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危险因素,探索其可能不同的病理机制,有助于临床上开展有差别地防治。目的:调查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中颅内和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并回顾性对照分析颅内和颅外动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间的差异。方法:对我院自2006.1-2011.12期间完成的所有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病例,通过临床诊断回顾,筛选出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梗塞(ischemic stroke;IS)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并按照DSA检查所发现的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和狭窄程度,分成以下四组:颅内动脉狭窄组(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ICAS)、颅外动脉狭窄组(ex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ECAS)、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组(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I&E-CAS)、无狭窄组(;NCAS组)。收集所有入组病人的人口资料、病史资料、生化资料,进行组间的比较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存在可能存在差异的因素。结果:1.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人群中,颅内动脉狭窄率远超出颅外动脉(74.4%vs51.3%,P=0.001),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率41.2%,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率33.2%。颅内动脉狭窄以MCA最多见(40.6%,125/308);颅外动脉狭窄以ICA颅外段最多见(52.1%,86/165)。2.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1)ICAS组与NCAS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危险因素包括: FPG(P=0.0001)、GHbA1C(P=0.0002)、HDL(P=0.004)、hs-CRP(P=0.0063)、高血压(P=0.010)、年龄(P=0.011)、吸烟史(P=0.021)、LDL(P=0.022)、胱抑素C(P=0.028)、糖尿病(P=0.029)。(2)ECAS组与NCAS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危险因素包括:胱抑素C(P<0.0001)、年龄(P<0.001)、性别(P=0.002)、Fig(P=0.002)、高血压(P=0.023)、FPG(P=0.029)、hs-CRP(P=0.035)、UA(P=0.037)。(3)ICAS组与ECAS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P=0.002)、GHbA1C(P=0.0038)、胱抑素C(P=0.005)、年龄(P=0.011)、UA(P=0.043)3.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1)ICAS组与NCAS组进行回归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GHbA1C(OR=5.437)、hs-CRP(OR=1.627)。(2)ECAS组与NCAS组进行回归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6.267)、胱抑素C(OR=6.621)、FPG(OR=2.015)、hs-CRP(OR=1.229)、年龄(OR=1.092)。(3)ICAS组与ECAS组进行回归分析,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OR=16.617)、GHbA1C(OR=2.921)。结论:1.本组ICVD患者的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颅内狭窄部位以MCA最常见,颅外以ICA颅外段最常见。2.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间存在差异。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包括GHbA1C、hs-CRP;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年龄、FPG、胱抑素C、hs-CRP;糖尿病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风险远高于颅外动脉狭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3.结果
  • 3.1 入组病人的人口资料
  • 3.2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
  • 3.3 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
  • 3.4 动脉狭窄的分布和程度
  • 3.5 各种危险因素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 3.6 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 4.讨论
  • 4.1 颅内、外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 4.2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
  • 4.3 危险因素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
  • 4.4 本研究局限性
  • 5.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超声造影对于周围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J]. 智慧健康 2020(15)
    • [2].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0(04)
    • [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危险因素[J]. 中国卒中杂志 2018(05)
    • [4].劲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J]. 健康之路 2017(02)
    • [5].抽筋不一定缺钙[J]. 老同志之友 2017(04)
    • [6].血管治疗对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04)
    • [7].颅内外动脉狭窄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31)
    • [8].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9(07)
    • [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8(01)
    • [1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2)
    • [11].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05)
    • [12].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13)
    • [1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探讨[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05)
    • [14].颅内外动脉狭窄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J]. 华西医学 2010(05)
    • [15].脑梗死患者颅内和颈部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0(04)
    • [1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样缺血性卒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年龄分布特征[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4(10)
    • [17].踝臂指数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2(01)
    • [18].支架成形术对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2(30)
    • [1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与预后的相关临床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9(03)
    • [20].维、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及危险因素[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9(05)
    • [21].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9(05)
    • [22].彩色多普勒与超声造影检测肝动脉狭窄的实验研究[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01)
    • [23].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颈部动脉狭窄的高危因素分析[J]. 医学与哲学(B) 2016(02)
    • [2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特征的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13)
    • [25].腿动脉狭窄怎么治[J]. 晚晴 2016(07)
    • [26].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05)
    • [27].支架置入术在高危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临床荟萃 2013(04)
    • [28].不同影像学检查在冠心病合并大动脉狭窄中的应用探讨[J]. 疑难病杂志 2008(03)
    • [29].护理配合对后循环动脉狭窄病人早期介入治疗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6(05)
    • [30].踝臂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7)

    标签:;  ;  ;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