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系统工作状态在线监测研究

过滤系统工作状态在线监测研究

一、过滤系统工作状态在线监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大伟[1](2021)在《压滤机使役过程分析与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压滤机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固-液分离设备,应用历史悠久,早在18世纪初就已用于化工生产,当前已广泛用于环保、医药、食品、采矿、化工等行业,具有性能稳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高效等优点。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压滤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压滤机的过滤和抗疲劳等使役性能面临新的挑战。虽然近年来压滤机的功能日益多样化和综合化、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滤板压紧后形成的滤室为全密闭结构,滤室内料浆的流动状态、颗粒相沉积成饼的过程、压力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点均难以直接监测,滤板的使役状态、滤板几何结构对料浆流动和颗粒相沉积成饼的影响机制都不明晰。另外,压滤机在使役过程中受到压紧力、重力和压榨压力的直接作用并产生复杂的形变,使得压滤机的使役状态分析和优化设计充满挑战。针对上述的关键核心共性产业技术问题,根据山东大学先进制造专业博士研究生定向培养方案中的“为大型或重点企业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笔者任职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本文以产销量较大的1250型厢式压滤机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结构力学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疲劳分析、拓扑优化和在线监测等理论技术为基础,梳理了本课题的体系架构和逻辑关系,设计了压滤机使役过程分析和优化设计的技术路线,进而开展了系统研究。在压滤过程的料浆流动与颗粒相沉积成饼方面,本文采用Ansys Fluent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及其用户自定义方程(User Defined Function,UDF),根据欧拉多相流理论,建立了料浆流动与颗粒相沉积成饼的CFD分析模型。首先以铁矿粉在厢式压滤机中的压滤脱水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压滤机实际使役过程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压滤过程CFD分析涉及到的欧拉多相流的相间动量交换系数模型和固相剪切应力模型,确定了适用于本文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综合地考虑了进料口、出水口、滤布支撑点、支撑台等关键几何结构,分析了压滤机专用渣浆泵的扬程-流量特性对进料边界的影响,建立了结构要素完整、符合生产实际的具有多个连续滤室的几何模型;根据渣浆泵的扬程-流量特性曲线,应用UDF方法定义了能体现渣浆泵特性的进料口边界条件,使压滤进料的流量能根据系统的流动阻力按照渣浆泵的特性曲线变化,不仅保证了 CFD分析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而且使CFD分析中不至于出现过大的压力或者流速;然后根据滤室内料浆的流动特点和滤板的几何特点,对滤板几何模型进行了合理的分切与简化,使得网格质量大幅度提升,从而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基础上使CFD分析的效率大幅度提升,使得多滤室的压滤过程CFD分析具备可行性。最终建立了理论模型可靠、几何模型精确、边界条件合理、具备分析可行性的压滤过程CFD分析模型。在所建立的CFD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数值模拟了料浆在滤室中的流动规律、颗粒相的沉积成饼规律、滤室内压力的分布规律,研究了颗粒密度、进料泵特性对压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的沉积受到了液相与颗粒相之间的曳力和颗粒真密度的双重影响;当颗粒真密度较大时或两相间曳力较小时,颗粒的流动受其自身惯性的影响较大,液相流动对颗粒运动的影响较小;当颗粒真密度较小或两相间曳力较大时,颗粒运动受液相流动的影响较大。具有更高额定流量的进料泵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压滤周期,同时导致压滤过程消耗的能量大幅度增加。应根据颗粒密度等物料特性综合设计压滤工艺参数,而在选择进料泵时应同时关注所需的压滤周期和经济成本两个因素。在滤板使役状态方面,采用Abaqus/CAE2019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滤板使役状态分析模型。以1250型厢式滤板为研究对象,应用点云方式将压滤过程CFD分析得到的随时间变化的压力分布数据作为压力载荷导入到滤板使役状态分析模型中,建立了具有4块滤板的常温料浆压滤过程的滤板使役状态分析模型;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在滤板与料浆、空气接触的界面上分别施加相应的热对流边界,应用Abaqus热-力耦合分析方法建立了高温料浆压滤过程的滤板使役状态分析模型。然后分别模拟了滤板在常温和高温料浆作用下的使役状态。结果表明:在常温使役条件下,滤板在压滤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和变形主要受滤室内料浆及滤饼的压力影响,现有滤板的强度能很好地满足压滤需要;在高温料浆的使役条件下,滤板因温度分布不均而形成了受限热膨胀,并产生了较大的热应力,取代滤室内压力而成为影响滤板应力分布和变形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设计用于高温料浆的滤板时,应该着重考虑滤板传热性能的提升,从而降低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在机架使役状态方面,以装配1250型滤板的某型厢式压滤机的机架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CAE2019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机架使役状态分析模型,分别构建了包括主梁、止推板和油缸座的装配体分析模型和压紧板的独立分析模型,数值分析了在正常使役状态和偶发过冲载荷时的机架各部件的应力分布与变形情况。结果表明:除主梁的勾头连接区域和止推板上下边框的中段边缘存在超过材料屈服强度的拉应力集中、油缸座与勾头接触的区域存在超过材料屈服强度的压应力集中外,压滤机的五大主要部件的整体应力水平较低。然后应用自制的复合材料基片式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开展了机架使役过程的实时在线监测实验,结果发现:粘贴于机架表面的复合材料基片式光纤光栅传感器能较准确地在线监测机架应变随加载力的演变过程,且二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在0.99以上。通过对比实验测试数据和有限元模拟数据,在同一测试点、相同加载压力下,实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吻合度较好,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和仿真计算结果是可靠的。最后,基于机架在正常使役状态下的有限元仿真结果,采用FE-Safe 2019疲劳分析软件,开展了机架正常使役状态的疲劳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设计的压滤机的机架疲劳强度高,能完全满足一千万次的正常使役循环。有限元分析和疲劳分析的结果都说明当前压滤机结构存在较大的优化设计空间。在机架拓扑优化设计方面,采用Tosca2019拓扑优化软件,建立了油缸座和压紧板等机架关键构件的拓扑优化模型,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并再次基于Abaqus/CAE 2019和FE-Safe 2019软件数值分析了优化设计后的油缸座和压紧板的使役状态与疲劳性能。优化设计后,压紧板和油缸座的材料得以充分利用,并分别减重39%和28%,每台压滤机节省钢材467kg;优化后的油缸座和压紧板仍能完全满足一千万次的正常使役循环和偶发过冲载荷。综上所述,本文首先研究了压滤机使役过程分析和优化设计的体系架构和逻辑关系,然后开展了压滤过程的分析,揭示了料浆流动和颗粒相沉积成饼规律、滤板和机架的使役特点,进而开展了机架使役状态的在线监测、疲劳分析和拓扑优化设计,改变了笔者任职企业多年来过于依赖经验而缺乏理论指导的现状,为压滤工艺、滤板和机架结构的协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2](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王泽宇[3](2020)在《无人旋翼机机载放射性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核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核事故、核威胁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加。核泄露事故、核试验与核爆炸都可能造成大量放射性气溶胶的迅速扩散,对环境与人员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全面、快速、准确的制定核应急处置方案,保障公众人员的安全,污染区域大气放射性气溶胶的实时快速监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现有气溶胶取样监测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结合小型无人旋翼机的机动性与机载放射性气溶胶取样监测装置的便携性,研制出一套小型无人机机载放射性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主要围绕放射性气溶胶取样模块的设计与优化、谱仪电子学单元的设计与研发以及系统装配与试验等几部分展开研究。(1)依据机载放射性气溶胶取样监测系统的功能设计,开展系统整体设计方案的研究。通过SOLIDWORKS软件对放射性气溶胶取样装置进行建模,并利用ANSYS FLUENT软件与Flow Simulation软件进行了流体可视化模拟试验,依据模拟结果对取样装置进行了设计优化,优化结果显示流线型的设计方案可以减小取样腔室内部涡旋的产生概率,有利于粒子的输运;设计了两种远程气溶胶取样控制系统,并通过串口通信模拟与泵控硬件测试,验证了远程气溶胶取样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在沙尘试验箱中对超细纤维素滤膜和聚偏氟乙烯滤膜进行了取样性能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取样环境下超细纤维素滤膜的取样性能更胜一筹。(2)确定α/β/γ探测器的选型,设计并测试了相关外围电子学读出电路。针对薄窗GM计数管、PIPS探测器和CZT探测器,绘制了相应电子学模块的硬件读出电路,包括DC-DC高压供电、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和主放大器的相关电路设计。设计过程中针对电路抗干扰能力、电压纹波控制以及各类经验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对制作好的电路系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各探测模块的外围读出电路均满足放射性测量要求。(3)研究机载放射性气溶胶取样监测谱仪的一体化装配并进行了户外飞行测试。借助SOLIDWORKS软件对系统整体进行了等比例建模,并对系统各模块的装配进行了最优化研究。对装配完成后的无人机监测系统进行了户外飞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远程气溶胶取样控制模块、数据通信模块和能谱处理模块等均满足取样监测任务的需求。本文的研究工作对国内小型无人机机载放射性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具有现实意义,有望解决事故后对大范围的放射性气溶胶无法快速取样在线测量的问题,为核事故应急与保障人员安全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持,填补国内目前在该方面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唐娟[4](2020)在《混凝-超滤工艺中高分子助凝剂与膜污染物间的“助凝-污染”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混凝-超滤(C-UF)工艺在高效去除污染物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膜污染,是一种适用范围广和处理效果稳定的饮用水净化工艺。投加助凝剂是在特定工艺环境下进一步强化污染物去除并提升膜系统性能的必要手段。但助凝剂作为高分子物质若使用不当,可能会加剧膜污染,导致膜系统运行效率下降。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高分子助凝剂在C-UF工艺中的投加效果,探究了工艺中高分子助凝剂与膜污染物间的“助凝-污染”机制。借助原位拉曼光谱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联合在线监测过滤过程中膜污染的演变规律,以揭示膜污染形成原因并探究助凝剂对膜污染(特别是不可逆污染)的贡献及其在工艺中的负面影响机制,为高分子助凝剂在C-UF组合工艺中的使用技术优化奠定理论基础。首先,开发设计了全流量过滤评价池,建立了同步拉曼光谱和EIS的原位膜污染在线监测系统。选取阳离子型(CPAM)、阴离子型(APAM)、非离子型(NPAM)聚丙烯酰胺三种有机高分子型助凝剂和活化硅酸(ASA)无机高分子助凝剂,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高分子助凝剂投加后形成的膜污染性质的差异。对拉曼光谱和EIS的测试分别进行等效电路拟合和光谱特征峰处理。结果表明,EIS能够跟踪膜污染层演变过程,拉曼光谱可根据污染物的特征官能团解释污染的成因,两者结合在线监测的方法能够更全面的提供关于膜污染的早期形成机制。其次,改变助凝剂剂量、超滤膜截留特性条件及溶液环境,并引入了聚类分析的方法,结果发现助凝剂会改变膜污染层的初始、发展及趋稳各阶段的持续和转化时间,特别是膜截留特性对助凝剂在耦合工艺中的作用影响显着。最后,通过不同清洗方式的污染恢复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了污染及清洗后的膜表面形貌。根据不可逆污染指数(Ii)与污染物的拉曼特征峰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偏相关分析,解释了助凝剂对膜污染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助凝剂在C-UF过程中的作用有显着差异。膜清洗方式会影响总污染阻力及污染物在可逆/不可逆污染中的比例,但不会改变助凝剂及腐殖酸(HA)在膜污染形成中的主导作用。超声与去离子水对清洗APAM膜污染效果显着,次氯酸钠对去除ASA膜污染效果更好,柠檬酸对于助凝剂的膜污染贡献的清洗效果最差。除此之外,助凝剂还可影响HA从膜表面的去除。当助凝剂的分子量和UF膜的截留分子量之间差异较小时,助凝剂是导致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因素。助凝剂对膜污染的影响由助凝剂在预处理阶段的强化混凝作用及其在UF阶段的与膜面的复杂作用共同决定。

俞莎莎[5](2019)在《基于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的齿轮磨损预测模型研究》文中认为机械动力传动系统作为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电力及石化等领域高端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防与国民经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旦其发生故障将损失巨大。而齿轮作为动力传动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其磨损状态将直接影响着机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工程实践中,人们期望能够对齿轮的磨损状态、磨损趋势做到在线监测,进而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技术能够实现润滑油中磨粒的实时、连续、在线监测从而将传统的预防性维修变成视情维修,有助于机械设备维修制度向智能化方向的发展。故研究如何将在线磨粒监测诊断技术应用到齿轮磨损状态监测、磨损趋势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开展了基于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的齿轮磨预测模型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建立了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试验系统。根据磨粒监测试验需求,针对MCL-1型封闭功率流式试验台,提出了油路系统设计方案。在齿轮箱回油路组装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传感器ZXA-07及回油泵,在供油路增设两级过滤系统以实现泵前粗过滤器和泵后精过滤,以及用于连接过滤系统和磨粒传感器的辅助装置;建立了远程监测控制系统,实现了试验系统运行状态的远程控制。第二,开展了齿轮磨损过程中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目的设计了试验方案,选择试验齿轮参数及试验润滑油,确定试验载荷及转速;开展齿轮磨损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了润滑油磨粒特征参数随齿轮磨损的变化规律。第三,提出了基于遗传退火优化的小波神经网络(GA-WNN)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用小波元对BP神经网络隐含层神经元的替换,建立小波神经网络;然后针对小波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尺度因子、平移因子初始参数的优化问题,提出了采用遗传退火(GA)算法对其进行优化;最后利用已优化的网络初始参数进行网络训练,得到预测模型。最后,开展了基于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的齿轮磨损预测研究。通过应用实例对提出的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数据挖掘中常用的数据清洗方法对传感器监测的磨粒特征数据进行了清洗;利用GA-WNN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齿轮磨损预测模型,对齿轮磨损趋势进行了预测。

郑金达[6](2018)在《基于粉尘颗粒相检测的滤袋破损状态高灵敏度辨识》文中认为袋式除尘器在运行时往往容易出现布袋破损问题,导致其除尘效率严重下降,以致设备失效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甚至会被环境监管部门强制罚款或予以停产处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时准确地检测出除尘器滤袋破损可以及时避免高污染排放,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目前工业上仅靠检测排放浓度的方法难以监测到滤料初期破损变化,不利于除尘器整体健康状态监控。本文提出一种通过获取分析不同工况下的粉尘颗粒的数量和分布规律,来实现滤袋破损状态快速辨识的检测方法。首先研究了滤袋破损原因及其检测的复杂性,并通过对除尘装置建立仿真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现有检测方法的不适用性。其次研究不同工况下粉尘颗粒量及分布规律,并从颗粒相计数检测原理分析确认滤袋破损颗粒相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和的高灵敏性。提出了一种新的袋式除尘器滤袋破损检测方法和解决方案;设计了袋式除尘器滤料破损工况、采样结构方案和在线采集系统。针对滤料在特定工况下不同破损程度的情况,通过实验获取滤料在不同破损状态下的颗粒相数量与分布,能够敏感地监测到滤料破损的状态和发展进程。研发了一套滤料破损诊断系统,应用结果表明,与工业常用的电荷感应式粉尘浓度仪相比,该方法可以更加快速灵敏有效地检测出滤料破损,可用于袋式除尘器滤料破损状态的在线监测。

杨林满[7](2018)在《智能变电站交换机测试方法及在线监测》文中指出智能变电站根据IEC 61850进行协议通信,多采用典型的“三层两网”分层式组网结构,使不同厂商、不同设备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交换机作为站内设备网络数据传输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站控层和过程层通信运行的稳定性。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大背景下,在变电站运营中采用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目前交换机的测试和状态在线监测针对的大多数仍然是通信系统专用的交换机,或者是经过了小幅度修改的交换机,针对此类交换机的测试方法和监测手段与智能变电站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此外,传统变电站测试方法往往主要是针对各设备、器材厂商的出厂自检,这些检测工作主要是为变电站建设所进行的准备工作,缺乏现场级的应用。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探讨了智能电网的发展及智能变电站网络通信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分析了智能变电站交换机的技术特点及其各阶段的演进与应用。其次,针对目前测试和在线监测在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应用中的不足,以及针对当前智能变电站内整体通信网络状态和质量监视能力不足、缺乏网络链路故障定位能力、交换设备配置自动化程度有待提升、变电站内信息交互的安全防护能力较低等问题,本文展开了以下研究:1.研究了 IEC 61850标准及其主要技术特点。涵盖了层次化的变电站总体框架、面向对象的建模、抽象通信服务接口、特定通信服务映射和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五个方向。2.提出了一种系统性测试与在线监测方法。该方法使用可支持网络传输特性的分光器件,使现场已有接线方式不受到影响,替代了传统单台交换机测试方法,又可以在线监测交换机的实时数据,实现现场级、系统性测试与监测。3.根据智能变电站的实际应用需求,研究面向智能变电站交换机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的判定方法,并提出了关于接口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通信安全测试四个重要部分的测试方法。4.设计了一种交换机状态在线监测软件,在IEC 61850报文传输协议的基础上,实现针对网络的在线监测和简单分析,检查网络正确性,确保站内配置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吴煜[8](2017)在《生物质快速热解气力输送进料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木质生物质特性和快速热解气固两相进料过程的复杂性,导致进料不稳定且调控监测困难,影响了其作为热解进料方法的工业化应用。本论文以提高热解进料过程稳定性,实现有效调控和防堵塞监测为目标,研究了典型热解原料的基本物性及落叶松炭化过程,研制了脉冲气力输送热解进料系统,探索了进料率及输送质量的线性调控规律,并研发了气力输送进料装置的光敏在线监测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针对生物质热解特性,对原料进行了加热实验,设计了水平气力输送试验装置,并分析了结构参数对进料效果的影响。该装置较好满足了热解进料条件;通过调节电磁阀周期,单级脉冲输送可增大线性上升区的范围,使输送质量和进料率线性可调。(2)通过对热解管路内原料流动和受热变化特性的研究,获得管路结块炭化堵塞主要原因为:非稳态输送时,动力不足的颗粒滞留且受热析出液体相互粘结;典型原料颗粒易粘附性依次为:构木>楸木>柏木>落叶松。(3)研制了二级脉冲气力输送装置,并提出了相应的频率调控方法;当两级脉冲喷射频率匹配最佳时,平均质量流量约为20 g/min。(4)采用光敏传感器和激光传感器开发了生物质热解进料在线监测装置和控制系统。电平均值与颗粒速率负相关;颗粒平均速率由管路下层到上层依次递增;距离喷嘴越远,颗粒平均速率越小,颗粒分布更加分散;圆管(DN 20 mm)颗粒平均速率约为0.2-0.6 m/s。

吕学增[9](2017)在《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信息与D5000系统对接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大运行”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电网调度和设备运行资源的统筹工作稳步开展,输变电设备运行与电网调度运行的业务融合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开展变电设备运行集中监控、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与分析业务,实现调控一体化,对于增强驾驭大电网的调控能力和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安徽省调监控专业负责全省25座500k V变电站设备的监控运行与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分析业务,省调监控值班人员既要24小时不间断监控500k V变电站集中监控运行数据,又要同时监视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各类状态信息。目前,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集成在PMS系统中,以WEB形式接入调度III区,暂不具备设备分层分区显示告警功能,而用于监视变电站设备的D5000系统在调度I区。需要监视和监控的信息分别在不同的安全区,信息分布在两台不同的显示屏上,不利于集中监控。因此,为保证监控运行的安全,需将PMS中的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信息整合到调度I区,对告警信号进行分类,对各类信号进行分级,实现各类各级信号自动推出告警画面或者直接在监控系统的告警窗口显示。基于上述情况,论文开展了对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信息与D5000系统对接策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概括如下:(1)研究了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信息与D5000系统对接的系统需求,包括接口需求、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等。(2)依据系统需求和设计内容及要求,对系统进行功能设计与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记录模块和功能实现模块,数据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对在线监测信息数据的定义、存取、传输和运行管理等。(3)对完成设计的系统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遥测信息展示、遥信信息查询、告警抑制设置和输变电装置配置等,依据测试结果,判断系统是否实现了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告警信息与D5000系统监控告警信息的融合,是否实现了对告警信息进行分类,对各类信号进行分级,是否实现了各类各级信号自动推出告警画面或者直接在监控系统的告警窗口显示,是否实现了告警信息的报文告警、声音告警、查询统计等功能。(4)对完成设计与测试的系统进行试运行,通过试运行发现系统存在的在设计与测试时被忽略的问题并通过各种手段及时解决。(5)通过试运行并解决相关问题的系统即可应用于实际电网系统中,应用前需要对系统进行详细介绍,避免监控人员由于操作不当引发不必要的问题出现。

李志强[10](2016)在《高效精油过滤器的设计及在线检测和监控》文中认为液压系统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液压油等组成。液压系统可分两大类:液压传动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液压传动系统以传递动力和运动为主要功能。液压控制系统使液压系统输出特定的性能要求,通常所说的液压系统主要指液压传动系统。液压油在液压系统中起着传递能量、清洁系统、散热等诸多作用,它的性能好坏与液压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密切相关。液压油由于外界或内部作用受到污染,而污染物在液压油的传递下会遍及整个系统,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造成液压系统和元件故障的频繁发生为了防止液压系统由于油液污染造成系统故障,保护液压元件,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本文通过对液压系统油液污染物的种类,固体颗粒的特性,液压系统油液污染物的产生,液压系统油液污染造成的危害,油液污染物的分析,提出污染的控制措施。在液压系统中过滤器是的唯一污染控制元件,要想保持液压系统油液的清洁度,必须有性能可靠的过滤器进行保护。本文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研究成果,通过对过滤器的结构、选材进行合理设计,同时结合试验测试成功设计了一款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的高效精油过滤器,如果需要该过滤器可安装在液压系统任一回路,对液压系统油液污染度提供有效控制,为液压系统保驾护航。为了实时有效监控液压系统油液污染度,我们综合国内外技术根据需要选定在线自动颗粒计数器,并和我们设计的高效精油过滤器成功组合,设计了液压系统油液污染度控制及在线检测和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油液污染度控制和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与信息化,实现了主动维护,减少了维护周期,对液压系统实现有效保护,保证了液压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二、过滤系统工作状态在线监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过滤系统工作状态在线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压滤机使役过程分析与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压滤过程的流体动力学研究
        1.2.2 压滤机的使役状态分析
        1.2.3 大型机械设备的疲劳分析
        1.2.4 大型机械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1.4 本文的体系架构及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2章 多滤室压滤过程的流体力学分析
    2.1 压滤过程的流体力学理论
        2.1.1 达西定律
        2.1.2 多相流与Eulerian多相流理论
        2.1.3 多孔介质
    2.2 多滤室的几何模型和边界条件
        2.2.1 滤室的几何结构
        2.2.2 几何模型的预处理及网格划分
        2.2.3 流体入口边界定义
    2.3 压滤过程的流体力学求解方案
        2.3.1 材料参数设置
        2.3.2 耦合方法与离散格式
    2.4 压滤过程的流体力学模拟结果与讨论
        2.4.1 滤室内的料浆流动
        2.4.2 滤室内的滤饼沉积
        2.4.3 滤室内的压力分布与演化
    2.5 压滤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2.5.1 进料泵
        2.5.2 颗粒密度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滤室模型的滤板使役状态分析
    3.1 滤板几何模型的预处理
    3.2 边界条件与载荷
        3.2.1 滤室压力的提取与滤板载荷的施加
        3.2.2 滤板压紧力的计算
    3.3 滤板材料参数测试
    3.4 常温下滤板使役状态分析
        3.4.1 滤板变形
        3.4.2 滤板应力分布状态
    3.5 高温下滤板使役状态分析
        3.5.1 过程假设与温度边界的施加
        3.5.2 料浆温度对滤板使役状态的影响
        3.5.3 滤板使役状态在高温料浆压滤循环中的演变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压滤机机架的使役状态分析与在线监测
    4.1 压滤机机架的使役过程
    4.2 机架使役状态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压滤机使役状态的载荷分析
        4.2.2 机架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甄别与模型简化
        4.2.3 机架装配体的边界条件与载荷设置
        4.2.4 压紧板的边界条件与载荷设置
        4.2.5 单元划分
        4.2.6 机架材料参数设置
    4.3 机架装配体的使役状态分析
        4.3.1 止推板的使役状态分析
        4.3.2 主梁的使役状态分析
        4.3.3 油缸座的使役状态分析
        4.3.4 压紧板的使役状态分析
    4.4 机架使役状态的在线监测
        4.4.1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4.4.2 基片式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制备与标定
        4.4.3 实验方案
        4.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5 模拟结果的量化分析与验证
    4.5 机架的疲劳分析
        4.5.1 疲劳强度理论
        4.5.2 疲劳分析结果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压滤机机架的优化设计
    5.1 机械结构中的优化设计方法
    5.2 结构拓扑优化的基本理论
        5.2.1 均匀化法
        5.2.2 密度插值法
    5.3 基于Abaqus和Tosca软件的拓扑优化
    5.4 机架的压紧板构件的拓扑优化设计
        5.4.1 压紧板的拓扑优化设计模型
        5.4.2 压紧板的拓扑优化设计域
        5.4.3 基于Tosca的压紧板拓扑优化计算
        5.4.4 压紧板的优化设计
        5.4.5 优化后压紧板模型的使役状态和疲劳分析
    5.5 机架的油缸座构件的拓扑优化设计
        5.5.1 油缸座的拓扑优化与结构设计
        5.5.2 优化后油缸座模型的使役状态和疲劳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3)无人旋翼机机载放射性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无人机放射性气溶胶监测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放射性气溶胶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2.2 小型无人旋翼机放射性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安排
第二章 无人机放射性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2.1 无人机放射性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整体方案介绍
        2.1.1 机载取样监测系统的结构介绍
        2.1.2 气溶胶测量载荷内部逻辑功能介绍
        2.1.3 气溶胶取样测量工作流程介绍
    2.2 放射性气溶胶取样方式选择
        2.2.1 连续取样与单次取样
        2.2.2 主动式取样与被动式取样
    2.3 α/β探测器选型研究
        2.3.1 PIPS探测器
        2.3.2 G-M计数管
    2.4 γ探测器选型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放射性气溶胶取样模块的设计开发与模拟优化
    3.1 气溶胶动力学行为理论介绍
        3.1.1 气溶胶粒子的理论流体分析
        3.1.2 气溶胶粒子的取样/输运模型
        3.1.3 气溶胶粒子的负载效应
    3.2 气溶胶取样装置的几何设计
    3.3 气溶胶取样装置的流体可视化模拟分析
        3.3.1 气溶胶取样监测装置的模型建立
        3.3.2 气溶胶取样头内部流体可视化模拟
        3.3.3 基于CFD的气溶胶取样腔室内部流体模拟
    3.4 气溶胶取样监测装置的设计优化
    3.5 气溶胶取样控制系统设计与研发
        3.5.1 气体取样泵控制单元硬件设计
        3.5.2 气体取样远程控制模块设计
    3.6 气溶胶取样实验测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辐射探测单元的设计与开发
    4.1 α/β辐射探测单元
        4.1.1 α/β剂量率探测单元
        4.1.2 α/β能谱探测单元
        4.1.3 α放射性探测器性能测试
    4.2 γ能谱探测单元
        4.2.1 CZT探测器硬件设计与装配
        4.2.2 CZT探测器能谱测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装配与性能测试
    5.1 无人机放射性气溶胶取样在线监测系统的一体化装配
    5.2 系统场外飞行测试
    5.3 γ能谱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创新点
    6.3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混凝-超滤工艺中高分子助凝剂与膜污染物间的“助凝-污染”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混凝-超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2.1 超滤分类及原理
        1.2.2 超滤膜污染的产生
        1.2.3 混凝预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
    1.3 高分子助凝剂在混凝预处理中的应用
        1.3.1 高分子助凝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1.3.2 高分子助凝剂在膜污染中的研究现状
    1.4 膜污染监测技术
        1.4.1 膜污染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4.2 拉曼光谱的研究现状
        1.4.3 电化学阻抗谱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水
        2.1.2 超滤膜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装置与仪器
        2.2.1 实验装置设计
        2.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膜污染的在线监测方法
        2.3.2 理论分析方法
        2.3.3 膜清洗及污染计算方法
        2.3.4 膜污染的统计分析方法
    2.4 测试方法及仪器
        2.4.1 通量分析
        2.4.2 溶液性质指标的测定
        2.4.3 超滤膜性质的测定
        2.4.4 扫描电镜分析
        2.4.5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第三章 高分子助凝剂强化的混凝-超滤过程的膜污染在线监测
    3.1 引言
    3.2 助凝剂类型对膜污染的影响
        3.2.1 投加不同类型助凝剂的膜污染层演化特征
        3.2.2 投加不同类型助凝剂的膜污染成因分析
        3.2.3 投加不同类型助凝剂的膜污染物迁移机制
    3.3 超滤膜截留特性对膜污染的影响
        3.3.1 改变超滤膜截留特性的膜污染层演化特征
        3.3.2 改变超滤膜截留特性的膜污染成因分析
        3.3.3 改变超滤膜截留特性的膜污染物迁移机制
    3.4 助凝剂投加量对膜污染的影响
        3.4.1 助凝剂过量的膜污染层演化特征
        3.4.2 助凝剂过量的膜污染成因分析
        3.4.3 助凝剂投过量的膜污染物迁移机制
    3.5 溶液离子浓度对膜污染的影响
        3.5.1 降低溶液离子浓度的膜污染层演化特征
        3.5.2 降低溶液离子浓度的膜污染成因分析
        3.5.3 降低溶液离子浓度的膜污染物迁移机制
    3.6 钙离子对膜污染的影响
        3.6.1 含钙离子的膜污染层演化特征
        3.6.2 含钙离子的膜污染成因分析
        3.6.3 含钙离子的膜污染物迁移机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凝剂形成的膜污染清洗效果
    4.1 引言
    4.2 助凝剂类型对膜清洗的影响
        4.2.1 扫描电镜分析
        4.2.2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4.2.3 膜清洗效率分析
    4.3 助凝剂对膜污染的贡献
        4.3.1 膜通量衰减特征
        4.3.2 膜污染组成分析
        4.3.3 膜污染的偏相关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5.1 研究结论
    5.2 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基于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的齿轮磨损预测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润滑油磨粒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2.2 润滑油磨粒监测数据特征提取与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1.2.3 基于磨粒特征参数预测齿轮磨损状态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试验系统的建立
    2.1 引言
    2.2 封闭功率流式试验台的组成
    2.3 封闭功率流式试验台润滑油路系统方案设计
    2.4 封闭功率流式试验台回油路系统的设计
        2.4.1 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器型号选择
        2.4.2 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器的组装
    2.5 封闭功率流式试验台供油路系统的设计
        2.5.1 两级滤油器型号选择
        2.5.2 两级滤油器的组装
    2.6 远程监测控制系统的建立
        2.6.1 基于摄像机的试验环境监测
        2.6.2 基于TeamViewer的软件界面远程监控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齿轮磨损过程中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方案
    3.3 试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3.1 试验操作步骤
        3.3.2 试验过程注意事项
    3.4 试验数据分析
        3.4.1 传感器运行程序界面输出的磨粒特征参数实时信息分析
        3.4.2 传感器监测磨粒特征参数变化与设备实际磨损状态匹配性分析
        3.4.3 表征齿轮实际磨损状态的润滑油磨粒特征参数提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遗传退火优化的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GA-WNN预测模型的提出及其相关算法原理概述
        4.2.1 BP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4.2.2 小波变换基本理论
        4.2.3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
        4.2.4 退火基本理论
    4.3 GA-WNN预测模型的建立
        4.3.1 构建WNN模型
        4.3.2 GA优化WNN模型初始参数
        4.3.3 GA-WNN网络模型训练过程
    4.4 GUI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的齿轮磨损预测
    5.1 引言
    5.2 GA-WNN预测模型实例验证
        5.2.1 齿轮磨损量预测
        5.2.2 误差分析
    5.3 基于数据挖掘的原始数据清洗
    5.4 基于时间序列齿轮磨损预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基于粉尘颗粒相检测的滤袋破损状态高灵敏度辨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滤袋破损检测技术发展与研究现状
    1.3 粒子计数技术发展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滤袋破损检测复杂性分析及数值模拟
    2.1 滤袋破损检测复杂性分析
        2.1.1 滤袋破损机理
        2.1.2 滤袋破损检测方法及其复杂性分析
    2.2 滤袋破损的CFD数值模拟
        2.2.1 物理系统构建
        2.2.2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2.2.3 数学模型
        2.2.4 数值计算方法和边界条件
        2.2.5 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滤袋破损粉尘颗粒相检测方法
    3.1 滤袋破损粉尘颗粒相检测方法
    3.2 颗粒相计数检测技术
        3.2.1 mile散射理论在粒子计数系统中的应用
        3.2.2 粒子计数系统工作原理与结构
    3.3 测量粒径选取的合理性分析
    3.4 模糊辨识理论
        3.4.1 模糊理论
        3.4.2 辨识的最小二乘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滤袋破损检测系统研发
    4.1 粉尘颗粒相检测系统设计
        4.1.1 粉尘颗粒相检测硬件系统
        4.1.2 等动力采样
        4.1.3 稀释系统
    4.2 颗粒相数据在线采集与处理技术
    4.3 破袋实验工况设计
        4.3.1 实验工况设计
        4.3.2 滤料破口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型袋式除尘器破袋检测实验验证
    5.1 破袋状态监测平台
    5.2 袋式除尘器试验测试系统
        5.2.1 物理实验装置结构
        5.2.2 测控系统硬件总体结构
        5.2.3 测控系统软件总体结构
    5.3 实验数据特征量优化
    5.4 滤袋破损实验及实验结果分析
        5.4.1 过滤风速对特征量的影响
        5.4.2 破损状态对特征量的影响
        5.4.3 特征量敏感程度对比
    5.5 模糊辨识方法在破袋检测中的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7)智能变电站交换机测试方法及在线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及其测试方法的发展
        1.2.2 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在线监测的发展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2章 智能变电站通信网络
    2.1 IEC 61850标准介绍
    2.2 IEC 61850标准主要技术特点
        2.2.1 层次化的变电站总体框架
        2.2.2 面向对象的建模
        2.2.3 抽象通信服务接口
        2.2.4 特定通信服务映射
        2.2.5 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变电站交换机测试方法
    3.1 接口测试
        3.1.1 电接口测试
        3.1.2 光接口测试
        3.1.3 调试接口测试
        3.1.4 告警接点测试
    3.2 功能测试
        3.2.1 DL/T 860模型一致性测试
        3.2.2 数据帧过滤测试
        3.2.3 组网测试
        3.2.4 网络管理测试
        3.2.5 网络风暴测试
        3.2.6 虚拟局域网VLAN测试
        3.2.7 优先级QoS测试
        3.2.8 端口镜像功能测试
        3.2.9 组播测试
        3.2.10 SNTP对时准确度测试
        3.2.11 PTP时间同步测试
        3.2.12 流量控制测试
        3.2.13 交换延时累加测试
        3.2.14 离线配置测试
    3.3 性能测试
        3.3.1 吞吐量测试
        3.3.2 存储转发速率测试
        3.3.3 地址缓存能力测试
        3.3.4 地址学习速率测试
        3.3.5 存储转发时延测试
        3.3.6 时延抖动测试
        3.3.7 帧丢失率测试
        3.3.8 背靠背帧测试
        3.3.9 队头阻塞测试
    3.4 通信安全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变电站交换机在线监测软件
    4.1 总体设计
    4.2 功能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生物质快速热解气力输送进料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木质生物质资源及其颗粒特性研究现状
        1.2.1 木质生物质资源
        1.2.2 木质生物质颗粒流动特性
    1.3 木质生物质快速热解设备研究现状
        1.3.1 快速热解技术及设备
        1.3.2 快速热解工艺
    1.4 木质生物质快速热解进料系统研究现状
        1.4.1 典型粉体颗粒进料系统
        1.4.2 典型木质生物质热解进料系统
        1.4.3 热解气力输送进料系统研究现状
        1.4.3.1 国内研究现状
        1.4.3.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热解气力输送进料系统研究现状评述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热解气力输送进料系统设计及调试
    2.1 热解气力输送进料系统设计
        2.1.1 进料系统工艺方案
        2.1.2 进料系统控制系统
    2.2 脉冲式气力输送流态仿真分析
        2.2.1 参数设置与仿真方法
        2.2.1.1 参数设置
        2.2.1.2 仿真方法
        2.2.2 结果与讨论
    2.3 脉冲式气力输送进料装置调试
        2.3.1 材料与方法
        2.3.1.1 试验材料
        2.3.1.2 试验装置及方法
        2.3.2 结果与讨论
        2.3.2.1 三通滞留颗粒质量及垂直管颗粒下落质量流量分析
        2.3.2.2 喷嘴与料斗中心线间距对进料率的影响
        2.3.2.3 输送质量及进料率的线性调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热解气力输送系统进料特性研究
    3.1 热解进料温度对原料及其输送效果的影响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试验材料
        3.1.1.2 试验装置及方法
        3.1.2 结果与讨论
        3.1.2.1 原料金属管内加热特性
        3.1.2.2 原料玻璃管内加热特性
        3.1.2.3 原料静态平面加热特性
        3.1.2.4 原料种类特性显微表征
    3.2 脉冲频率对管内颗粒速率分布的影响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试验材料
        3.2.1.2 试验装置与方法
        3.2.2 管路颗粒速率分析
        3.2.3 结果与讨论
        3.2.3.1 管内颗粒浓度分布特性
        3.2.3.2 底层颗粒速率分布特性
    3.3 电磁阀频率匹配对进料率的影响
        3.3.1 材料与方法
        3.3.1.1 试验材料
        3.3.1.2 试验装置与方法
        3.3.2 结果与讨论
        3.3.2.1 电磁阀频率匹配方案的分析和优化
        3.3.2.2 一级电磁阀打开二级电磁阀关闭环节进料特性
        3.3.2.3 一级电磁阀打开二级电磁阀打开环节进料特性
        3.3.2.4 一级电磁阀关闭二级电磁阀打开环节进料特性
    3.4 本章小结
4 气力输送系统在线监测装置研发
    4.1 光敏在线监测系统
        4.1.1 试验原料及方法
        4.1.2 测量方法
        4.1.2.1 流体颗粒浓度图像重建
        4.1.2.2 颗粒输送速率
        4.1.2.3 进料率与固气比
        4.1.2.4 电平均值与分层颗粒浓度
        4.1.3 结果与讨论
        4.1.3.1 监测参数
        4.1.3.2 管路分层监测
        4.1.3.3 管路灰度图像重建
    4.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4.2.1 Labview数据采集界面
        4.2.2 Visual Basic数据处理界面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9)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信息与D5000系统对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关键和重点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数据对接需求分析
    2.1 应用需求
        2.1.1 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系统与D5000系统架构及功能
        2.1.2 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信息与D5000对接的应用需求
    2.2 接口需求
        2.2.1 设备台账信息接口
        2.2.2 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典型信息(遥信)接口
        2.2.3 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典型信息(遥测)接口
    2.3 功能需求
        2.3.1 数据采集记录模块
        2.3.2 监测数据展示模块
        2.3.3 告警管理模块
        2.3.4 查询统计与分析
        2.3.5 配置模块
        2.3.6 数据推送
    2.4 非功能需求
        2.4.1 用户界面
        2.4.2 系统日志
        2.4.3 可用性
        2.4.4 可靠性
        2.4.5 性能
        2.4.6 安全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信息接入D5000系统的实现
    3.1 设计内容
        3.1.1 基于实际应用环境的设计情况分析
        3.1.2 设计目标
        3.1.3 设计方案选取
        3.1.4 设计思路
    3.2 设计要求
        3.2.1 硬件配置
        3.2.2 软件配置
        3.2.3 功能结构
        3.2.4 界面设计原则
        3.2.5 目录结构
        3.2.6 计算机网络
        3.2.7 可靠性
        3.2.8 安全性
        3.2.9 可维护性
    3.3 功能设计
        3.3.1 数据采集记录模块
        3.3.2 功能实现模块
    3.4 数据库设计
        3.4.1 数据库开发流程
        3.4.2 关系数据库基本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信息接入D5000系统调试应用
    4.1 系统测试
        4.1.1 系统配置
        4.1.2 输变电装置配置
        4.1.3 遥测信息展示
        4.1.4 遥信信息查询
        4.1.5 告警抑制设置
        4.1.6 告警信息查询
        4.1.7 报文告警信息展示
    4.2 系统试运行
        4.2.1 系统概况
        4.2.2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3 系统运维及应用
        4.3.1 系统运维职责分工
        4.3.2 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异常信息处置流程
        4.3.3 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接入D5000系统应用
        4.3.4 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接入D5000系统实施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高效精油过滤器的设计及在线检测和监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实际意义
    1.2 液压系统油液污染控制及在线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液压系统油液污染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液压系统油液污染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液压系统油液污染控制目前发展趋势
        1.2.4 液压系统油液污染在线检测技术目前发展趋势
    1.3 本课题的提出及要解决的问题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及设计方案
    1.5 本章小结
2 液压系统油液污染的分析及控制油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
    2.1 油液污染的分析
        2.1.1 污染物种类
        2.1.2 液压系统油液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2.2 控制液压系统油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高效精油过滤器设计
    3.1 高效精油过滤器外形结构设计
    3.2 高效精油过滤器上壳体结构设计
    3.3 高效精油过滤器连接套环结构设计
    3.4 高效精油过滤器过滤主体结构设计
        3.4.1 压板结构设计
        3.4.2 分流板结构设计
        3.4.3 下壳体结构设计
    3.5 O型密封圈设计
    3.6 滤芯结构设计
        3.6.1 上端盖结构设计
        3.6.2 骨架结构设计
        3.6.3 下端盖结构设计
    3.7 滤层结构设计
        3.7.1 滤层波纹高度设计
        3.7.2 滤层波纹数设计
        3.7.3 滤层过滤面积计算
    3.8 滤层材料的确定
    3.9 试验参数确定
    3.10 高效精油过滤器性能试验
        3.10.1 油过滤器1#自制件试验结果
        3.10.2 油过滤器2#自制件试验结果
    3.11 高效精油过滤器的设计定型
    3.12 本章小结
4 液压系统油液污染度控制及在线检测和监控系统设计
    4.1 液压系统油液污染度控制及在线检测和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4.2 液压系统油液污染度在线监测仪器在线自动颗粒计数器的选择
    4.3 液压系统油液污染度控制及在线检测和监控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4 安装调试
    4.5 实践验证及经济效益
    4.6 本章小结
5 课题总结和展望
    5.1 课题总结
    5.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过滤系统工作状态在线监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压滤机使役过程分析与优化设计[D]. 张大伟. 山东大学, 2021(10)
  • [2]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3]无人旋翼机机载放射性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D]. 王泽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4]混凝-超滤工艺中高分子助凝剂与膜污染物间的“助凝-污染”机制研究[D]. 唐娟.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2)
  • [5]基于润滑油磨粒在线监测的齿轮磨损预测模型研究[D]. 俞莎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6]基于粉尘颗粒相检测的滤袋破损状态高灵敏度辨识[D]. 郑金达.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7]智能变电站交换机测试方法及在线监测[D]. 杨林满.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8(01)
  • [8]生物质快速热解气力输送进料系统研究[D]. 吴煜.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9]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信息与D5000系统对接策略研究[D]. 吕学增.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10]高效精油过滤器的设计及在线检测和监控[D]. 李志强.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6)

标签:;  ;  

过滤系统工作状态在线监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