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民法学理论历来将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区分为物权与债权,并且赋予其不同的效力和救济途径。债权属于相对权,是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在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是对人权,是针对特定对象的为请求的权利,与物权等绝对权不同的是其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所以从债权的定义结构上来分析,债权的权利效力范围似乎只涉及债务人这一特定主体,债似乎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关系。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民法的现实基础的部分丧失,债权利益被债之关系之外之人侵犯之事,时有发生,故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社会现实基础、制度价值以及制度构成要件等方面进行阐述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合同的相对性及其突破。通过分析合同相对性的缘起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其演进,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合同相对性的突破和债的不可侵性的发展及其在各国的演进。第二部分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理论分析。具体论及债权可否作为侵权行为的客体和大陆法系的第三人侵害债权请求权基础以及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价值和地位。第三部分为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通过分析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性质并对其样态作出具体分析。第四部分为第三人侵害债权构成要件分析。在这部分主要论述了构成要件,如主观要件、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等。第五部分为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法律责任。这部分在一般侵权的归责原则基础之上,按第三人的单独责任、第三人和债务人的连带责任和第三人和债务人对债权人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来论述责任承担。第六部分为我国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认识。具体论及我国立法、司法和理论界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认识,并在其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粗浅的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合同的相对性及其突破概述
  • 一、合同相对性的产生和发展
  • 二、合同相对性的突破与债的不可侵性的兴起
  • (一) 合同相对性原则地位的衰落和合同相对性的突破
  • (二) 合同不可侵性的萌芽和兴起
  • 三、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缘起和发展
  • (一) 法国
  • (二) 德国
  • (三) 日本
  • (四) 台湾地区
  • (五) 英美法
  • 第二节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理论分析
  • 一、债权作为侵害行为客体的理论依据
  • (一) 债权具有不可侵性
  • (二) 侵权行为客体的扩张
  • 二、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价值和地位
  • (一)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价值
  • (二)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地位
  • 三、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请求权基础
  • (一) 关于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请求权基础几种主要观点
  • (二) 评述
  • 第三节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
  • 一、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性质
  • 二、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分类
  • 三、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具体分析
  • 第四节 第三人侵害债权构成要件分析
  • 一、主观状态——以故意为要件
  • (一) 第三人必须为故意
  • (二) 对故意内容的分析
  • 二、行为要件——是否以违背公序良俗为要件
  • (一) 关于公序良俗
  • (二) 行为须为不法——以违背公序良俗为要件
  • 三、损害后果(损害事实)
  • (一) 损害的具体形态
  • (二) 损害范围
  • 四、因果关系
  • 五、免责事由
  • (一) 正当竞争
  • (二) 履行职责
  • (三) 忠告
  • 第五节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法律责任
  • 一、第三人的单独责任
  • 二、债务人与第三人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 三、债务人与第三人的连带责任
  • 四、需要特别说明的几个问题
  • (一) 如何界定第三人
  • (二) 客体
  • (三) 一物数卖与第三人侵害债权
  • 第六节 构建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 一、对现行法的理解
  • 二、司法实务的做法
  • 三、学术界的认识
  • 四、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立法建议及其理由
  • (一) 位阶问题
  • (二) 建议条文
  • (三) 条文的说明与理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