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茶的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藤茶的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论文摘要

藤茶(Ampelopsis grossdentata W.T.Wang)是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藤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等省区,是我国民间一茶用、药用植物,富含二氢杨梅素等黄酮类物质。我国壮族和瑶族人民将其幼嫩茎叶制成保健茶,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黄疸型肝炎等症。有关藤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藤茶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黄酮的功能活性等方面,而对藤茶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研究较少。本文对来自江西定南、湖南衡东、湖北恩施的三个藤茶材料在同一生态环境下的地上部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三个材料枝梢、叶片的生长发育规律,叶片净光合速率动态变化,主要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藤茶的分类和新品种的选育,藤茶最佳采收时间的确定、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1.藤茶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1.1形态学特征对来自江西定南、湖南衡东、湖北恩施的三个藤茶材料在同一生态环境下的芽、新梢、叶片、花进行了系统的观察记载,发现三个藤茶材料在外部形态学特征上存在相似性,同时也存在局部差异。相似性表现为:三种藤茶新梢的梢尖无绒毛,呈紫红色;卷须与叶对生,在新梢上呈不连续分布,二分叉;叶为1~2回羽状复叶,幼叶无绒毛;花序为伞房状多歧聚伞花序,与叶对生,两性花。差异性表现在:芽、叶、新稍、卷须的颜色,芽叶的形状、大小,花序数目等方面。提示三种材料可能存在遗传差异。1.2生物学特性藤茶的物候期观察:观察显示,藤茶萌芽期在2月中、下旬;花期从5月下旬始至8月下旬终;果实成熟期为9月底10月初。三种藤茶材料的物候期以湖南藤茶的最早,恩施藤茶的最迟。藤茶新梢生长:观察结果表明,3个藤茶材料新稍生长呈S形曲线,从3月下旬到4月上旬阶段生长缓慢,4月中旬到6月中下旬阶段呈缓慢直线上升生长,到7月上旬,新稍生长加快,以后生长趋于平缓。同期条件下,恩施藤茶新梢在6月之前生长最缓慢,之后增长最快,湖南藤茶新稍生长特点与之相反。藤茶副梢生长从5月初到6月底阶段生长缓慢,到7月中旬生长加快,以后生长趋于平缓。以湖南藤茶副稍生长最快。说明湖南藤茶枝梢的顶端优势不强,有利于分枝。藤茶叶片光合速率动态变化:三个材料的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中午降低型”的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江西藤茶“午休”出现在12:00左右,湖南藤茶和恩施藤茶“午休”出现在14:00左右。三个材料的净光合速率(Pn)随季节变化呈单峰曲线,其高光合期是7月中旬—8月上旬。为更有效的利用光能,提高产量,建议藤茶的栽培采用南北方向东西倾V型叶幕的架势。2.藤茶的形态解剖学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藤茶根、茎、叶、花粉的结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光学显微镜下,发现三个藤茶材料根、茎、叶横切面组织中富含草酸钙晶体,结构差异不明显;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三种藤茶材料茎的表皮细胞和非腺毛特征明显不同;叶片的海绵组织空隙度,上表皮非腺毛的形状和密度,下表面气孔密度和保卫细胞的形状以及上下表面角质层纹理特征差异明显。花粉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花粉萌发孔均为三孔沟状,表面的纹饰是孔穴形,三个藤茶材料花粉的形状和大小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3.藤茶的化学成分研究对三个藤茶材料芽叶中水浸出物、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多酚、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三个藤茶材料主要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藤茶活性成分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多酚在6月中旬含量都较高,提示为收获藤茶原料的最佳时期。三个藤茶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湖南藤茶和江西藤茶接近,含量相对较高,是选种的优选材料。对藤茶叶片的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种材料的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相似;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叶片的生长而增加,同一时期,总体以湖北恩施的色素含量最高;花青素以江西藤茶的含量最高,这也是江西藤茶芽叶多为紫红色的原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藤茶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生理特征研究进展
  • 1.1 藤茶的植物形态学研究进展
  • 1.2 藤茶形态解剖学研究进展
  • 1.3 藤茶的分布与适宜环境
  • 1.4 藤茶的物候期和生态习性
  • 1.5 藤茶的人工栽培和苗种繁殖
  • 2 藤茶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2.1 藤茶的基本化学成分研究
  • 2.2 藤茶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研究进展
  • 2.3 藤茶主要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分离、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 3 藤茶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 3.1 抑菌化脓
  • 3.2 防感、消炎、止咳、镇痛
  • 3.3 保肝、护肝
  • 3.4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
  • 3.5 增强免疫力、抗癌作用
  • 3.6 降血脂、降血糖、抗高血压
  • 3.7 安全性毒理评价
  • 4 藤茶的加工技术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 4.1 藤茶的加工技术研究
  • 4.2 藤茶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
  • 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藤茶的植物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设备
  • 2.2 试验材料
  • 2.3 测定的项目及方法
  • 3 结果分析
  • 3.1 藤茶的形态学特征
  • 3.2 藤茶的生物学特征
  • 3.3 藤茶叶片的光合速率研究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章 藤茶的形态解剖结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剂与仪器设备
  • 2.2 试验材料
  • 2.3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藤茶根的形态解剖结构
  • 3.2 藤茶茎形态解剖结构
  • 3.3 藤茶叶片形态解剖结构
  • 3.4 藤茶花粉和花药形态结构
  • 4 讨论
  • 4.1 三种藤茶材料形态解剖结构的差异
  • 4.2 藤茶的形态解剖结构与抗性的关系
  • 4.3 藤茶的草酸钙晶体
  • 5 结论
  • 第四章 藤茶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剂与仪器设备
  • 2.2 样品制备
  • 2.3 分析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藤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随季节动态变化
  • 3.2 藤茶叶片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4 讨论
  • 4.1 藤茶芽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比较
  • 4.2 藤茶叶片的色素含量的变化研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藤茶的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及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