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根腐病病原学初步研究

油茶根腐病病原学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结构和组成非常符合人体营养需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素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油茶根腐病是油茶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为根际土壤习居菌。本病在油茶育苗期间发生危害较为普遍,通常导致苗床嫁接苗根部和茎基腐烂,造成大量死苗。带病株移栽后,油茶低矮株幼苗生长发育不良,植株逐渐枯死。根腐病的发生危害,对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构成潜在威胁。本文在对我省鄂州市林科所林场油茶育苗期根腐病发生危害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发病植株在室内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和相关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根据病菌培养性状和产孢特点,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对油茶根腐病病原菌分类学地位进行了鉴定。同时,研究测定了几种化学药剂对油茶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效果。课题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病菌培养性状: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25℃条件下培养,菌菌落呈棉絮状,白色至淡粉色,边缘整齐,气生菌丝较发达,菌落较浓厚;菌落背面有紫红色色素,后期形成轮纹。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三种类型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型,有4-5个隔膜,大小35-44×3.5-5.5μm;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至长卵圆形,数量较多,有的小孢子有1-2个隔膜,大小5-12×1.5-2.5μ,=m;厚垣孢子呈球形或近球形,生长在菌丝中,数量较少。2.病菌生物学特性:病菌在25℃~30℃之间,菌丝生长状况及产孢状况较好,25℃时病原菌产孢量最大,而35℃时大孢子产量占总产孢量的百分比最高;病菌在pH4-pH10的范围内均可生长,在pH接近中性的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在连续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而连续黑暗条件下产孢量及大孢子所占比例最高;病菌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淀粉,最适氮源是氯化铵,随着碳氮比的逐渐升高,菌丝生长逐渐加快,但产孢量是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病菌菌丝生长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加快;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5℃。3.致病性测定:将油茶根腐病菌接种健康油茶植株根部后,油茶植株表现出典型的根腐病症状,接种后部位在分离病菌,其菌落培养特性和产孢类型与接种菌一致,证明该菌为油茶根腐病致病菌。4.病菌分类学地位:根据病菌培养特性和相关生物学特性,结合ITS序列分析,通过比对结果显示,病菌的ITS序列与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同源性达99%,初步鉴定该菌的分类学地位属无性孢子类镰刀菌属层生镰刀菌。5.几种化学药剂对病菌的室内毒力效果:供试7种化学药剂对病菌室内毒力效果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化学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90%多菌灵对油茶根腐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抑制率为81.35%;其次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平均抑制率分别76.12%和74.01%,其它药剂抑制效果较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油茶根腐病的研究现状
  • 1.1 油茶根腐病的发生与危害
  • 1.2 油茶根腐病的症状
  • 1.3 油茶根腐病的发生规律
  • 1.3.1 病害的发生发展
  • 1.3.2 病菌越冬场所
  • 1.3.3 病菌侵入途径和潜育期
  • 1.3.4 病害发生与土壤类型和栽培管理的关系
  • 2 油茶根腐病原学研究概况
  • 2.1 镰刀菌的分类
  • 2.2 镰刀菌的培养特性
  • 2.2.1 培养基
  • 2.2.2 温度
  • 2.2.3 湿度
  • 2.2.4 pH值
  • 3 镰刀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 3.1 镰刀菌毒素的分类
  • 3.2 镰刀菌毒素的致病机理
  • 3.3 镰刀菌毒素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 3.3.1 镰刀菌毒素对植株幼苗外观形态的影响
  • 3.3.2 镰刀菌毒素对植物维管束结构的影响
  • 4 油茶根腐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 4.1 农业防治
  • 4.2 化学防治
  • 4.3 生物防治
  • 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油茶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害发生危害调查
  • 1.2 病原菌分离培养
  • 1.3 病原菌培养性状观察
  • 1.4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 1.5 病原菌ITS序列测定
  • 1.5.1 试验试剂及酶
  • 1.5.2 病原菌DNA基因组的提取
  • 1.5.3 PCR扩增
  • 1.5.4 PCR产物测序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病害发生危害
  • 2.2 油茶根腐病原菌培养性状
  • 2.3 油茶根腐病原菌致病性
  • 2.4 油茶根腐病原菌ITS序列测定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油茶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供试菌株的扩大培养
  • 1.2 不同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1 不同温度对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2 不同pH对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3 光照对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 不同碳、氮源对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1 不同C源对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2 不同N源对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1.4 不同碳氮比对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1.5 蔗糖浓度对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 1.6 油茶根腐病菌菌丝致死温度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温度、pH值、光照与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关系
  • 2.1.1 不同温度与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关系
  • 2.1.2 不同pH值与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关系
  • 2.1.3 光照与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关系
  • 2.2 不同碳、氮源与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关系
  • 2.2.1 不同碳源与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关系
  • 2.2.2 不同氮源与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关系
  • 2.3 不同碳氮比与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关系
  • 2.4 蔗糖不同浓度与病原菌生长发育的关系
  • 2.5 油茶根腐病菌菌丝致死温度的测定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几种化学药剂对油茶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效果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药剂
  • 1.2 供试药剂室内毒力测定浓度
  • 1.3 药剂室内毒力测定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供试药剂对油茶根腐病菌抑菌效果
  • 2.2 统计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油茶根腐病病原学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