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标模型论文-谢小云

效标模型论文-谢小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效标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效标模型,效度验证,效度概化,人力资源测评

效标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谢小云[1](2005)在《人力资源测评效标模型:效度概化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力资源测评与选拔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早期的测评与选拔研究大都聚焦于预测指标的开发和构思验证,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人事决策;这种过于关注选拔效用的倾向导致测评研究中缺乏良好的效度证据,难以准确的对选拔的质量和有效性进行评估。随着效度理论和效度概化研究的发展,理论界开始重视对测评工具的效度验证;但是,由于对效标内涵的理解尚未取得充分的进展,效度验证的结果呈现出明显的情景特定性;即对测评与选拔的有效性判断缺乏相对一致的结论。因此,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正逐步转向效标的开发和构思验证,希望藉此增进对效标的理解,从而提升测评与选拔的效度。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提升效度和效度概化水平为目标,运用半结构化访谈、问卷测量和现场研究等方法,借鉴多元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技术的进展:研究了效标测量的构思模型、效标测量过程机制、效标的动态属性、效标选择以及效标的多水平构思框架等问题。 在本文的第叁部分中,主要内容是效标构思建模和客观效标构思探索。针对一批进行任职资格认证的企业管理人员样本,开展相关的访谈和测量;在绩效理论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多个效标测量假设模型,并采用层级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效标所测量到的构思进行验证。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效标并不是以往研究中的绩效维度模型或者单纯的方法模型,而是多方法多维度的综合模型;这个结论为人事测评中的情景特定性现象提供了多种解释的备择方案。此外,我们还借鉴诺莫网络的思想对客观效标的构思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经历等客观效标与行为效标之间只有较低的相关,说明它们测量的是不同的构思;在本研究中,晋升经历更多的与任务绩效相关,而资历和荣誉奖励经历等效标与周边绩效之间有更高的相关。 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对效标测量的过程机制进行探讨,以此作为对第叁部分效标构思模型中的方法因素进行解释。以一批参加真实公开招聘的候选人作为样本,开展现场研究和问卷测量工作。因为在前人研究中对于上级评价效标的过程模型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证据,所以本研究聚焦于对自我评价效标和上级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5-04-01)

苗丹民,王京生,肖玮,刘旭峰,黄伟芬[2](2004)在《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评定效标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评价模型 ,为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的评价提供效标工具。方法通过与 63名现役飞行员和飞行教员的结构式访谈 ,编制出有 9个项目的“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效标评价量表” ;由该飞行员和飞行教员采用该量表对 1 5 3名 1 9~ 2 1岁飞行学员的情绪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 ,除项目 1外 ,其余 8个项目间均存达显着性相关 (P <0 .0 5 ) ;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 ,9个项目分为 3个次级因子 ;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 ,模型 4获得最佳验证效果。结论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效标体系由飞行操作稳定性、飞行前紧张和一般外显情绪组成。(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04年02期)

效标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评价模型 ,为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的评价提供效标工具。方法通过与 63名现役飞行员和飞行教员的结构式访谈 ,编制出有 9个项目的“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效标评价量表” ;由该飞行员和飞行教员采用该量表对 1 5 3名 1 9~ 2 1岁飞行学员的情绪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 ,除项目 1外 ,其余 8个项目间均存达显着性相关 (P <0 .0 5 ) ;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 ,9个项目分为 3个次级因子 ;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 ,模型 4获得最佳验证效果。结论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效标体系由飞行操作稳定性、飞行前紧张和一般外显情绪组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效标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谢小云.人力资源测评效标模型:效度概化的视角[D].浙江大学.2005

[2].苗丹民,王京生,肖玮,刘旭峰,黄伟芬.飞行学员情绪稳定性评定效标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比较[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4

标签:;  ;  ;  ;  

效标模型论文-谢小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