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精神塑造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精神塑造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

一个民族的蓬勃兴旺发展离不开强劲有力的民族精神做支撑。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精神从南宋开始日渐萎靡低落,加之近代一些资本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蹂躏,更使我民族精神里优秀因子难以迸发,中华民族与其精神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马克思主义这一人类优秀文化结晶,在中国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得我民族精神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积极进取向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国各个时期的最重大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精神塑造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意义”为题,着重研究中华民族精神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有哪些新的发展变化,研究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理论武器,结合我国优秀民族精神,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社会主义探索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新的民族精神。研究该问题的理论意义:通过对问题的考察、研究和论证,总结中国共产党在过去九十年里面对实际,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塑中华民族精神,为我们在新时期进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形势下弘扬和培育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民族精神提供借鉴;本文从历时性角度考察了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改变了中国人的整体精神状态,使中华民族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启迪下重新焕发了生命力,从而解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深层机制。实践价值:当前,社会主义中国正处在改革的浪尖之上,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相当方面和数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引领民族复兴的重任。刚韧强健、积极向上、博大开放的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成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宏伟事业的支撑和动力。民族精神作为综合国力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被许多国家认可,要发挥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豪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实际提出问题
  • (二) 问题的研究意义
  •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
  • (四) 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 一、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分析
  • (一) 民族精神概念及特点
  • 1. 民族精神概念考察
  • 2. 民族精神的特点
  • (二) 中华民族精神考察
  • 1.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质
  • 2. 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
  • 3. 中华民族精神的演进
  • 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精神塑造的历史考察
  • (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及现实的统一性
  • 1. 马克思主义可以扭转东方大国人的精神发展道路
  • 2.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文化契合
  • 3. 近代中国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
  • (二) 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
  • 1. 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精神重塑的条件
  • 2.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 3. 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塑
  •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精神领域的进程
  •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精神
  • 2. 社会主义建设精神
  • 3.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
  • (四) 马克思主义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依托
  • 1. 中国共产党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一开拓利器
  • 2. 全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
  • 3. 形式和载体多样性
  • 4. 塑造新人
  • 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精神塑造的现实意义
  • (一) 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优势
  • 1. 中国共产党注重实践,亲自实践,总结实践
  • 2.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立场
  • 3. 中国共产党把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始终与时代相适应
  • (二) 中国共产党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任务
  • 1.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文化理论创新
  • 2. 全方位进行先进文化建设
  • 3. 全方位、多层次在各领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精神塑造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