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关于利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黄叶建(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骨外科222042)

【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2年2月因锁骨骨折入院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把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手法复位加双圈及“8”字绷带等外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应用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达100.0%,对照组优良率为70.8%,P<0.05,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应用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疗效佳。

【关键词】锁骨骨折传统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115-01

锁骨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肩部骨折。它约占全身骨折的4%-5%,占肩部骨折35%[1]。以往,对于锁骨近端骨折及中1/3骨折往往采用保守治疗,但锁骨缩短,难免会影响患者肩关节的功能,使患者出现局部疼痛、上肢无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我院2008年4月-2012年2月收治的24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锁骨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4例,年龄17-60岁,平均30.1岁,右侧16例,左侧8例。骨折部位:中1/3骨折-17例,外1/3骨折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对照组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8-59岁,平均29.8岁,右侧18例,左侧6例。骨折部位:中1/3骨折-16例,外1/3骨折8例,均为闭合性骨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手法复位加双圈及“8”字绷带等外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观察组应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具体如下。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部垫枕,进行臂丛或者局麻。术者以骨折处为中心,沿患者锁骨纵线做手术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口大小约3-7㎝,进行骨膜下剥离,使骨折端显露出来(切勿损伤锁骨下动静脉及神经,胸膜等),清除微小的碎骨片及血肿,保留相对较大的骨片。选取钢板的长度应该确保骨折两个断端主干上有2-3枚螺钉固定,将完成塑形的钢板放置在锁骨的前上方,用复位钳固定,用拉力螺钉固定一些可进行固定的骨碎片,然后用螺钉对钢板进行固定,切口处置引流皮片,最后进行伤口缝合。术后的3-5d,应注重抗感染治疗,用三角巾悬吊2W,无需进行外固定,可参与日常活动。骨折愈合后,取出钢板。

1.3效果评价[2]

优:骨折愈合正常;无畸形;X线片显示对位良好;肩关节活动正常。良:骨折愈合正常;骨折处于术后,稍有移位;局部稍微隆起;但肩关节活动正常。差:骨折处明显畸形或出现骨不连;肩关节活动受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应用t检验,x2检验,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1-8个月的随访,观察组优良率达100.0%,对照组优良率为70.8%,如表1。

表1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

组别n优良差优良率x2P

对照组242040100.0%8.20<0.05

观察组2489770.8%

3讨论

锁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手法复位加双圈及“8”字绷带等外固定方法为主,但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肥胖病患复位难,外固定易松动不牢靠,长期固定对肩关节的功能会造成一定影响以及引发患侧软组织肿胀等。一些患者需要进行多次手法复位,畸形愈合也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少数患者因体位因素仍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现今,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医疗水平也飞速发展,保守的、传统的、不稳定的骨折治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患者对治疗的要求。近年来,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相关技术得到很好的发展,内固定的材质也十分丰富:钢板、钢丝、克氏针、钛板等均已应用于临床。据相关报道,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不愈合率仅为3.7%[3]。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取得良好疗效,可广泛推广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张珂;王振旭;姜艳平.切开复位内固定加一期植骨治疗锁骨骨折28例分析[J].交通医学,2008,22(4):410-411.

[2]李强,高国柱,李长治,李文宇.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76例[J].临床报道.2006,3(15):221-222.

[3]吕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原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4):355-356.

标签:;  ;  ;  

关于利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