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NPM1、SREBP1c基因的克隆、SNPs检测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

黄牛NPM1、SREBP1c基因的克隆、SNPs检测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

论文摘要

本研究分别以南阳牛、秦川牛、郏县红牛、中国荷斯坦牛4个群体共1035份血样和秦川牛的组织样为材料,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和RNA。运用反转录PCR、DNA测序和DNA序列分析,对牛的核仁磷酸蛋白1(NPM1)基因的CDS序列进行了克隆、鉴定与序列分析。运用黄牛混合DNA池测序技术和PCR-SSCP、PCR-RFLP、Forced PCR-RFLP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牛核仁磷酸蛋白1(NPM1)基因(1个外显子构成)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c)基因(21个外显子构成)共2个候选基因22个外显子和20个内含子的遗传变异;并对南阳牛、秦川牛和郏县红牛3个群体在上述基因的SNPs位点与其生长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检验候选基因的SNPs位点对3个黄牛群体生长发育的遗传效应,以期发现对重要经济性状具有显著效应的遗传标记。为中国黄牛的高效选育和分子标记数据库的建立、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提供遗传学依据。本研究得到了以下结果:1.黄牛NPM1基因的克隆、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对牛NPM1基因进行克隆,将得到的片段重组到pGM-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获得了一个长为885bp的cDNA片断。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牛NPM1基因的该片段由1个外显子组成,编码295个氨基酸。与其他动物同源性比较表明,该基因与猪、犬、人、猕猴、大鼠、小鼠、原鸡和斑马鱼在氨基酸序列上分别有92.1%、91.9%、92.0%、90.7%、89.1%、88.5%、72.2%、52.8%的同源性。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黄牛NPM1基因在肾脏,肝脏,肺,小肠,脾脏和肌肉组织中广泛表达。2. NPM1基因SNPs检测及其与南阳牛、秦川牛和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运用黄牛混合DNA池测序法寻找牛NPM1基因的SNPs,在整个编码区(1个外显子:885 bp)共检测到6个SNPs和第634bp645bp之间一处12-bp的缺失突变。其中,236C>G和636A>C为错义突变,其它4个SNPs为同义突变,并且489G>A, 516G>A, 624T>C, 630T>C和636A>C 5个SNPs为连锁突变。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南阳牛群体中,不同基因型对初生重、6月龄个体的体长、6月龄和12月龄个体胸围、12月龄个体的体重和体长、18月龄体重显著相关,突变型个体大于野生型(P<0.05)。在秦川牛群体中,不同基因型对体重、胸围、腰角宽、胸深、体高、体斜长和十字部高,共11项指标显著相关,突变型个体大于野生型(P<0.05)。在郏县红牛群体中,不同基因型对6月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12月龄胸围、24月龄个体坐骨端宽显著相关,突变型个体大于野生型(P<0.01或者P<0.05)。3. SREBP1c基因SNPs检测及其与南阳牛、秦川牛和郏县红牛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运用黄牛混合DNA池测序法寻找牛SREBP1c基因的SNPs,共检测到7个SNPs和内含子7区域一处84-bp的缺失突变。其中,9807G>A、10914G>A、12020 C>T和13603 T>C为4个错义突变,10781C>G为同义突变。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南阳牛群体中,不同基因型对初生重,6、12、18月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24月龄体重显著相关,野生型个体大于突变型个体(P<0.05)。在秦川牛群体中,不同基因型对体重、荐高、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坐骨端宽、腰角宽、十字部高、胸深和胸宽显著相关,突变杂合型个体大于野生型(P<0.01或者P<0.05)。在郏县红牛群体中,不同基因型对6月龄体重、体斜长、平均日增重、胸围和坐骨端宽,12月龄体重、胸围、坐骨端宽,18和24月龄的体斜长、体重和胸围,18月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相关,突变杂合型个体大于野生型(P<0.05)。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概述
  • 1.2 后基因组时代数量遗传学研究领域的概述
  • 1.2.1 数量性状研究的难点
  • 1.2.2 后基因组时代数量遗传学领域的挑战
  • 1.3 分子育种研究概述
  • 1.3.1 分子育种研究的内容
  • 1.3.2 分子育种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 1.4 DNA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概述
  • 1.4.1 DNA 分子标记的概念
  • 1.4.2 DNA 分子标记的特点
  • 1.4.3 DNA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分类
  • 1.5 候选基因SNPs 分析方法概述
  • 1.5.1 SNPs 技术及其优势
  • 1.5.2 本研究筛查SNPs 所采用的方法
  • 1.5.3 SNPs 筛查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6 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 1.6.1 NPM1 基因研究进展
  • 1.6.2 SREBP1c 基因研究进展
  •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7.1 肉牛良种育种和牛肉市场需求
  • 1.7.2 为我国肉牛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用于基因克隆的组织样品的来源
  • 2.1.2 用于分子标记的试验动物DNA 样品的来源
  • 2.1.3 试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2.1.4 主要试剂和药品及其来源
  • 2.1.5 溶液、缓冲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 2.1.6 仪器设备及来源
  • 2.2 试验方法
  • 2.2.1 候选基因的克隆
  • 2.2.2 候选基因SNPs 的筛查
  • 2.3 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 2.3.1 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 2 独立性检验'>2.3.2 基因型频率的x2独立性检验
  • 2.3.3 位点遗传纯合度、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计算
  • 2.3.4 多态信息含量计算
  • 2.3.5 Hardy-Weinberg 平衡检测
  • 2.3.6 遗传标记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 2.3.7 遗传标记与性状的关联分析统计模型
  • 第三章 黄牛NPM1 基因的克隆、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3.1 黄牛NPM1 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3.1.1 总RNA 的提取与检测
  • 3.1.2 黄牛NPM1 基因CDS 区的克隆与序列鉴定
  • 3.1.3 不同组织表达规律
  • 3.2 黄牛NPM1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3.2.1 牛NPM1 基因与其它动物NPM1 基因CDS 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 3.2.2 牛NPM1 基因与其它动物的氨基酸序列的遗传进化树分析
  • 第四章 候选基因遗传变异检测
  • 4.1 黄牛基因组DNA 样品的检测
  • 4.2 黄牛NPM1 基因SNPs 检测
  • 4.2.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4.2.2 黄牛混合DNA 池测序分析
  • 4.2.3 NPM1 基因的PCR-SSCP 检测
  • 4.2.4 NPM1 基因突变的Forced PCR-RFLP 检测
  • 4.2.5 NPM1 基因12bp 缺失突变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
  • 4.3 黄牛SREBP1c 基因SNPs 检测
  • 4.3.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4.3.2 黄牛混合DNA 池测序分析
  • 4.3.4 SREBP1c 基因突变的PCR-RFLP 检测
  • 4.3.5 SREBP1c 基因突变的Forced PCR-RFLP 检测
  • 4.3.6 SREBP1c 基因84bp 缺失突变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五章 候选基因多态位点的群体遗传学分析
  • 5.1 黄牛NPM1 基因
  • G 突变位点'>5.1.1 NPM1 基因236C>G 突变位点
  • A 突变位点'>5.1.2 NPM1 基因516G>A 突变位点
  • 5.1.3 NPM1 基因634bp~645bp 之间12bp 缺失突变位点
  • 5.2 黄牛SREBP1c 基因
  • A(Exon 7)突变位点'>5.2.1 SREBP1c 基因9807G>A(Exon 7)突变位点
  • 5.2.2 SREBP1c 基因9938bp~10021bp 之间84bp 缺失(Intron 7)突变位点
  • G(Exon 9)突变位点'>5.2.3 SREBP1c 基因10781C>G(Exon 9)突变位点
  • A(Exon 9)突变位点'>5.2.4 SREBP1c 基因10914G>A(Exon 9)突变位点
  • 5.3 候选基因多态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 5.3.1 NPM1 基因多态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 5.3.2 SREBP1c 基因多态位点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 第六章 候选基因多态性与三个黄牛品种主要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 6.1 候选基因的SNPs 与南阳牛主要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6.1.1 南阳牛群体内NPM1 基因的SNPs 与主要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6.1.2 南阳牛群体内SREBP1c 基因SNPs 与主要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6.2 候选基因的SNPs 与秦川牛主要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6.2.1 秦川牛群体内NPM1 基因的SNPs 与主要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6.2.2 秦川牛群体内SREBP1c 基因SNPs 与主要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6.3 候选基因的SNPs 与郏县红牛主要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6.3.1 郏县红牛群体内NPM1 基因的SNPs 与主要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6.3.2 郏县红牛群体内SREBP1c 基因SNPs 与主要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七章 讨论
  • 7.1 关于黄牛不同组织总RNA 的提取
  • 7.1.1 关于组织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 7.1.2 关于高质量总RNA 的提取过程与质量的控制
  • 7.2 关于黄牛NPM1 基因的克隆
  • 7.3 关于候选基因的多态性
  • 7.3.1 关于NPM1 基因多态性
  • 7.3.2 关于SREBP1c 基因多态性
  • 7.4 候选基因的SNPs 与动物有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 7.4.1 NPM1 的SNPs 与动物有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 7.4.2 SREBP1c 的SNPs 与动物有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
  • 8.1 结论
  • 8.1.1 黄牛NPM1 基因的克隆、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8.1.2 NPM1 基因在4 个黄牛品种中的多态性分析
  • 8.1.3 NPM1 基因SNPs 与3 个黄牛品种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8.1.4 SREBP1c 基因在4 个牛品种中的多态性分析
  • 8.1.5 SREBP1c 基因SNPs 与3 个黄牛品种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8.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 附图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抗NPM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3(05)
    • [2].NPM1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临床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3(05)
    • [3].NPM1突变基因表达抑制K562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11)
    • [4].NPM1基因突变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J].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2008(06)
    • [5].核型正常的NPM1突变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表型与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3(06)
    • [6].NPM1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J]. 武警医学 2010(07)
    • [7].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3(01)
    • [8].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突变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01)
    • [9].NPM1与人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18(19)
    • [10].NPM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重庆医学 2012(20)
    • [11].NPM1突变阳性AML患者化疗后早期微小残留病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0(01)
    • [12].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ITD和NPM1基因突变表达及在判断预后中的意义[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07)
    • [1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Wnt5a基因及NPM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10)
    • [14].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的研究[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02)
    • [15].麦洼牦牛NPM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 西北农业学报 2014(07)
    • [16].正常核型成人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2(08)
    • [17].NPM1和FLT3基因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J]. 宁夏医学杂志 2016(12)
    • [18].江西省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分析[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5(05)
    • [19].NPM1突变及H3K79甲基化的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18(13)
    • [20].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的研究[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4(02)
    • [21].FLT3和NPM1联合突变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3)
    • [22].核磷蛋白NPM1的RNA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J]. 生物技术通讯 2014(01)
    • [2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NPM1和FLT3-ITD突变检测临床意义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3(02)
    • [24].NPM1高突变负荷是NPM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9(02)
    • [25].CD13表达及其与FLT3-ITD、NPM1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6(04)
    • [26].FLT3-ITD、NPM1和C-KIT基因突变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3(01)
    • [27].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J]. 山东医药 2011(12)
    • [28].43例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和NPM1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02)
    • [29].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正常核型成人AML的NPM1基因突变[J]. 中国热带医学 2012(05)
    • [30].NPM1与FLT3-ITD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意义[J].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8(06)

    标签:;  ;  

    黄牛NPM1、SREBP1c基因的克隆、SNPs检测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