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补强规则研究

自白补强规则研究

论文摘要

自白补强规则是证据规则的一种。我国有关自白补强问题在刑事诉讼法中虽然有规定,但是规定得不具体,存在许多缺陷,理论界对其也未予以充分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不深入。而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法系国家自白补强的立法和理论研究已经跨越了几个世纪。基于上述理由,笔者选择这一课题作为论文研究的对象。通过考察西方国家的判例和论说,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自白补强规则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和各位前辈同仁一起,继续对这场有关自白补强规则的问题进行系统全面详细的探讨。本文第一部分从“自白补强规则”的相关概念入手,对“自白”和“补强证据”的含义和特点进行阐述,进而对自白补强规则予以界定。自白补强规则是一项证明力规则。第二部分详细分析自白补强规则的理论依据,论述其功能。唯物主义认识论、人权保障理念、程序正义理念等是其理论基础。另外,其还具有有助于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有利于促进侦查方式的转变,平衡控辩双方的力量以及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等等功能。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我国有关自白补强规则的规定进行分析,并详细论述我国自白补强规则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我国立法中没有“自白”的概念,没有明确补强的范围,没有关于补强证据证据能力的规定,对如何处理共同犯罪中的被告人自白没有做任何规定,也没有规定明确可行的补强证据的证明标准。第四部分从庭上自白与庭外自白、补强的范围、补强证据的证据能力、共犯的自白与补强、补强证据的证明程度等方面对域外的自白补强规则进行详细考察。第五部分主要论述完善我国自白补强规则的构想。我国法律应当明确规定庭上自白和庭外自白均须补强,应当明确规定补强的范围和补强证据的证据能力,应严格规定不能仅凭共犯自白作为定罪根据,共犯自白不可以用来作为对被告人本人自白的补强证据,还应当统一补强证据的证明程度。本文将采用文献阅读法、比较分析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有关该规则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较不同国家间的立法制度,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来建立和检验各种命题,从中得到很多具有启发性的内容,进而对自白补强规则进行详细地探讨。此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我国证据规则理论,弥补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证据规则方面的不足之处,而且可以解决实践中在自白补强问题处理上的混乱局面。对于我国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自白补强规则概述
  • (一) 自白补强规则的相关概念
  • 1、自白的含义
  • 2、补强证据的含义
  • (二) 自白补强规则的界定
  • 1、自白补强规则的起源和发展
  • 2、自白补强规则的含义和特征
  • 第二章 自白补强规则的理论根据及功能分析
  • (一) 理论根据
  • 1、唯物主义认识论
  • 2、人权保障理念
  • 3、程序正义理念
  • (二) 功能分析
  • 1、自白补强规则有利于正确认定案件事实
  • 2、自白补强规则有利于促进侦查方式的转变
  • 3、自白补强规则有利于平衡控辩双方的力量
  • 4、自白补强规则有利于限制法官的自由裁t权
  • 第三章 我国有关自白补强规则的立法现状及缺陷分析
  • (一) 我国立法中没有“自白”的概念
  • (二) 法律没有明确补强的范围
  • (三) 法律没有规定补强证据的证据能力
  • (四) 法律没有规定如何处理共犯自白
  • (五) 法律没有规定补强证据的证明程度
  • 第四章 域外自白补强规则考察
  • (一) 庭上自白与庭外自白
  • (二) 补强的范围
  • (三) 补强证据的证据能力
  • (四) 共犯的自白与补强
  • (五) 补强证据的证明程度
  • 第五章 完善我国自白补强规则的构想
  • (一) 明确规定庭上自白和庭外自白均须补强
  • (二) 明确规定补强的范围
  • (三) 明确规定补强证据的证据能力
  • (四) 规定共犯自白与补强的相关内容
  • (五) 统一补强证据的证明程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言词补强规则的推展与适用——从刑事证据印证模式出发[J]. 行政与法 2018(09)
    • [2].共犯视野下的自白补强规则[J]. 安康学院学报 2013(05)
    • [3].毒品案件共同被告人供述证据的补强规则——兼议海峡两岸口供补强规则之差异与借鉴[J]. 人民检察 2018(06)
    • [4].自白补强规则实证分析[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2(05)
    • [5].比较法视野下的自白补强规则——兼论我国自白补强规则的建构[J]. 法律适用 2010(07)
    • [6].中国传统证明力标准的现代价值——从“众证定罪”到“孤证不能定案”[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5)
    • [7].口供消极补强规则的实质化[J]. 证据科学 2014(03)
    • [8].程度排除、证据补强规则在治安案件中运用的实证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9].论口供证据补强规则的适用[J]. 法制与社会 2019(28)
    • [10].论孤证不能定案之瑕[J]. 东南法学 2017(01)
    • [11].论补强证据规则的程序地位——以英美法为视角的分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05)
    • [12].试论新刑诉法语境下贿赂案件共同被告人供述证据的补强规则[J]. 东南法学 2013(00)
    • [13].论我国对被告人供述中隐蔽性信息的认知误区[J]. 法制与社会 2017(11)
    • [14].论我国证据补强规则的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3(25)
    • [15].被害人陈述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规则——一个比较证据法的视角[J]. 证据科学 2017(03)
    • [16].变迁中的英美补强规则[J]. 环球法律评论 2017(05)
    • [17].刑事错案中鉴定意见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司法鉴定 2014(03)
    • [18].论补强规则的理论依据——以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为视角[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9].论电子证据补强规则确立及补强机制建构[J]. 湖北社会科学 2012(08)
    • [20].瑕疵证据及其补救规则的适用[J]. 清华法学 2020(05)
    • [21].论言词证据补强规则的建立——以客观性证据为补强基础[J]. 人民司法(应用) 2016(13)
    • [22].以审判为中心的证据审查模式转型探析——以客观性证据的审查与运用为视角[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Z1)
    • [23].口供证据补强规则研究[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7(04)
    • [24].对质诘问权在欧洲人权法院的实践及启示[J]. 湖北社会科学 2011(12)
    • [25].论监所线人与刑事冤案:域外经验与本土建构[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6(05)
    • [26].虚假供述的第二道防线:口供实质补强规则[J]. 东方法学 2014(04)
    • [27].论民事诉讼瑕疵证据及其证明力[J]. 法制与社会 2008(24)

    标签:;  ;  ;  ;  

    自白补强规则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